分卷閱讀153
于超編的,等到繼福晉生了嫡子之后,然后一連串的兒子女兒就都冒出來了。這些年安郡王府那真的是人滿為患,偏偏沒幾個肯分家,這也導致了家里頭開支真的很緊張,那點家業壓根不夠花的,稍微有點什么大事,為了不至于賣房賣地,就得借錢。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一家子在戶部那邊的借條都有一大疊了!
因為對胤禩的厭惡,胤禛第一把火就直接燒到了安郡王府上。
可想而知,這一家子是還不出錢來的,只好在那里哭窮,放狠話,胤禛對此無動于衷,要是放狠話就有用,那現在的勝利者應該是最能放狠話的胤褆才對,可這位壓根沒囂張幾天,就老老實實窩在自個家里了!
胤禛也不硬收,他就是先將欠債比較多,地位也比較高的人家都先去了一圈,提醒了一下對方,該還錢了,然后就施施然回去了。
這些人還以為胤禛拿他們沒辦法了呢,結果,在胤禟的幫助下,他們沒多久,就順利將這些人家的家底給摸清楚了。
其實這年頭,各種不動產是很容易搞清楚的,因為這些都得在戶部留檔,沒有相應的契書,這些就是非法的,所以,除了那些隱田,其他的莊子鋪子什么的,都可以在戶部查到,而胤禟呢,對于那些莊子鋪子的估價也非常精準,然后呢,又派人將這些人家家里的奴婢數量給大致統計了出來,按照市面上奴婢的正常平均價格計算了一下,再看看這些人家最近在市場上消費的情況,然后就寫了折子,直接彈劾。
康熙要求下面的人還債,本來也不是因為朝廷沒錢,雖說為了胤礽的事情,父子兩個搶著挖墻腳,以至于國庫里頭的確損失了不少錢,但是很快呢,又有新的收入進賬,如今暫時也沒有太多需要花錢的地方,因此,康熙的本意就是想要借此敲打一下群臣,讓他們知道誰才是主子,誰才是債主。
但是等到胤禛在朝堂上頭,將數據一項項地羅列出來,康熙頓時也怒了。就像是一開始的時候,康熙沒想到放開了借錢的口子,大家都將國庫當做自個家的公中庫房一樣,沒錢了就來打個借條,有的人甚至直接問國庫借錢去跑官,官位到手了,也不知道還錢,結果就是國庫里頭原本放銀子的箱子里頭,借條是成堆拜訪,反倒是銀子,占的地方不多了!要不是前些年的時候,朝廷開辟了新的財源,如今國庫真的要空虛了!
結果呢,國庫有錢了,借錢的人也更加膽大妄為了起來。做皇帝的,多半寬于律己,嚴于律人,康熙自個也是大把地往外撒錢,今兒個修行宮,明兒個修皇宮,春天要南巡,秋天要北上,夏天要避暑,冬天要避寒,總之,消停的時候真的很少,但是呢,朕是皇帝,天下之主,花錢是應該的,你們這些做大臣的,看起來比朕這個做皇帝的還滋潤,關鍵是,借的還是朝廷的錢,也就是朕的錢,居然還敢這么囂張?
要是真的家里窮,過不下去也就算了,若是手底下的忠臣還是個兩袖清風的清官的話,康熙還是不介意花點錢接濟一下的,可是你們這些人,有錢買古董,有錢捧名角,有錢逛八大胡同,家里頭養著起碼兩位數的小妾,兒子女兒一個接一個的生,找個外室還得花錢給外室置宅,城外良田阡陌相連,城里鋪子一個接一個……怎么有的人聽起來比自個還有錢的樣子,這就讓康熙忍不了了。
然后,康熙就同意了胤禛的追債計劃,家里有產業的,可以給他們一定的時限籌措欠款,但是過了期限還不肯還錢,那么,戶部就會強行沒收他們的田產,鋪面,然后按照之前處理那些被查抄官員家產的法子,將這些田產鋪面售賣出去,售賣出去的錢用來抵債,田產鋪面不夠還,那就賣宅子,宅子再不夠,那就賣人,畢竟家里沒錢,還養著那么多奴婢干什么,要是還不夠,那就得問問,你借了那么多錢,到底干嘛了!這些借錢的,又不都是江南那邊,是因為接駕欠下來的虧空,就這些虧空,康熙可也是給了肥差讓他們自覺補足的。
而那些家里沒什么產業,的確是比較窮的,那么列個還款計劃,從俸祿里面扣,一個月扣多少,反正這種人本來也欠不了多少錢,靠著俸祿也夠還了。
胤禛拿出來的條陳頓時將滿朝文武打了個措手不及,誰家沒點產業什么的,朝廷這是要趕盡殺絕??!
他們之前能在那里哭窮,現在呢,事實證明,他們不窮,既然不肯主動還,那么朝廷也只能強制執行了!
當然,一味地強制那也不好,其實欠錢最多的,還是那些旗人和包衣,純粹的漢人,那是臣子,不是奴才,還真沒有奴才跟皇家親近,等閑真不敢欠朝廷的銀子,除非是投靠了某位爺做門人,做奴才,否則的話,真沒這個底氣借錢。
而旗人呢,其實也是最麻煩的一個群體,他們是大清統治中原的中堅力量,哪怕旗人如今大多數戰斗力已經下降到了一個讓人目瞪口呆的地步,家里的盔甲刀槍都拿去換錢了,但是,上層信任的還是旗人。
底層的旗人日子也不好過,他們能做的事情太少了,原本按照祖制,這些旗人其實就相當于過去的府兵,算是專業兵種,平時的時候可以務農什么的,戰事來的時候,他們就應該上戰場,朝廷也花了大價錢養著他們。問題是,旗人繁衍很快,從最初的幾十萬到現在幾百萬甚至快要上千萬,每年朝廷光是在丁銀上就不知道要花多少銀子。
朝廷很多次都想要整頓旗務,但是某種程度上,底層的旗人差不多已經快要被養廢掉了,一個個就靠著丁銀混日子,之前曾經想要讓一些旗人返回龍興之地回墾,結果這些旗人還沒走出去多遠呢,就把分給他們的種子農具什么的都賣掉了,就算是到地方再發也沒用,他們照舊賣了混日子,壓根對于種田沒什么興趣。
底層的那些旗人除了碰瓷打秋風之外,他們也沒那個資格找國庫借錢,但問題是,他們人多啊,人多到已經變成了朝廷的負擔,朝廷現在寧可花錢養著綠營,也不愿意再養著這些大爺了!
但是呢,那些旗主呢,橫豎不用他們花錢,他們仗著手底下這么多人,不管朝廷到底能不能支撐得起這樣的開銷,就是擺出一副要為底層的旗人討公道的架勢,死活不肯同意整頓旗務,放開祖制,讓那些旗人自個討生活。
所以,如今在清債的同時,最好要給底層的那些旗人一些甜頭,免得他們跟著上頭那些什么都統,旗主之類的鬧騰起來,回頭攪出什么大事來。
指望這些懶漢一下子就肯勤勞致富,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像是后世那些啃老族一般,寧可讓自家爹媽出去干一兩千的雜工,也不愿意自個走進社會接受社會的毒打,他們也是一樣的,寧可躺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