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1
額圖出了個做了皇后的侄女,以他的本事,能混個侍郎的位置都是祖上冒青煙了,一大家子的身家性命全寄托在太子身上,要是能干也就算了,偏偏一個個都是拖后腿的,太子就算是再能干,也經不住他們在后面幫倒忙,以明珠對康熙的了解,他琢磨著康熙頂多再忍個十年就已經是對太子父子情深了,到那個時候,赫舍里氏就真的要落魄了。
總而言之,整個朝堂如今已經進入了一個看起來欣欣向榮的局面,大家都很樂呵,朝廷有錢了,下面那些官員就算是貪腐,也能多貪點。就像是幾百年后,國家窮的時候,貪個幾萬塊,就已經是大案子,等到后來,不弄壞幾個點鈔機,大家都不當回事!
舒云也是從其他地方知道這些事情的,要不是江南那邊一直是棉花,養蠶才是重心,都要鬧出為了跟北方的毛紡競爭,搞出羊吃人的餐具了。原本舒云還想著,靠著技術上頭的發展,是不是能夠改變一下官場上頭的情況,但是如今看起來,利益果然是天底下最可怕的東西,在白花花的銀子面前,可沒幾個人把持得住,何況如今官場上流行的就是千里當官只為財,而不是什么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了!只怕到后來,胤禛上臺,還得好好整治一下吏治,說不定到時候有的事情更難辦一些。
當然,現在的胤禛根本想不到那么多,后來的雍正之所以上臺之后就大刀闊斧地改革,也是因為他已經發現,再不改革就不行了,大清可能就要完蛋了,所以,才那么著急,要不然,他雖說是個急性子,但也不是不知道輕重緩急的夯貨!而現在的胤禛呢,去過的地方很少,也沒見識過太多的黑暗,所以,他現在對于許多事情還是存在著幻想的,何況,他如今跟幾個兄弟正沉浸在編書之中不能自拔呢!
舒云對于這種事情也沒什么辦法,上輩子的時候,因為各類新技術的井噴,還要海貿的發達,經濟也非常繁榮,自然也有貪官污吏,但是朱元璋是個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遇上了就舉起屠刀,到后來,遇上了就直接抄家,然后發配到窮鄉僻壤,去搞他們所謂的教化工作,朱元璋是開國皇帝,威望很高,后頭又有新興的勛貴階層,還有那些學習各種科學雜學的人才等著替補位置,最重要的是,即便不靠貪腐,想要多掙點錢,也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所以,貪腐情況一直控制得還算是不錯。
而清朝情況又有許多不同了,官場上雖說對于那些清廉的官員多有表彰,但是問題是,整體風氣如此,康熙在這種事情上又一向寬和到了近乎縱容的地步,還有什么好說的,不撈錢才是傻瓜!
所以,這種事情,上面不下定決心整頓官場,那么,再如何折騰也是白搭。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舒云如今手里頭的那點權力,許多事情繞開胤禛都做不了,何況,舒云可以肯定,康熙一直關注著自己,所以,即便知道了一些事情,也只能當做不知道了。
時間如同流水一般,一晃又是四年過去了。
這四年里頭發生的事情很多,國庫有錢,康熙自然是非常放飛自我了,先是擴建暢春園,之后在紫禁城的時間就更少了,畢竟,暢春園地方大,住得也舒服,也不影響他處理朝政。除此之外,木蘭圍獵,北上草原巡幸塞外,南巡查看江南治水的情況,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出去一趟,大半的朝堂班子都要跟著出去,康熙又是個講究排場的性子,國庫里的銀子嘩啦啦地流出去,弄得戶部那邊心驚膽戰,但是康熙人在興頭上,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提醒他,皇上你花錢太多了,有點吃不住勁??!
因為需要編書,所以,年長的幾個阿哥如今根本沒空跟著康熙一塊兒出去,如今經常隨駕的倒是下面幾個小的,從老八開始,到老十三,老十四,這般一來,倒是叫胤禩如今混出頭來了。
胤禩也是聰明人,他很早就發現,不管是皇宮,還是朝堂,都是自個汗阿瑪一個人說了算,既然都是被人利用,那么為什么不被最大的人利用呢!胤禩是不甘心給胤褆做馬前卒的,因此,他寧可揣摩康熙的意思,跟著康熙走!
對于這樣一個總能夠體察到自己心意的兒子,康熙自然用得順手,因此,對胤禩多有褒獎,他這邊還沒真的出宮開府,就已經封了貝勒,后來呢,衛貴人也跟著升上去了,先是做了良嬪,后來又做了良妃。得了好處之后,胤禩就更來勁了。
胤禩他一直就是模仿著康熙的做派,一副仁愛寬和的模樣,禮賢下士,誰要是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只要叫胤禩知道了,能做的,他就幫你做了,可以說,站在胤禩面前,你就知道什么叫做如沐春風了。
胤禩幾乎可以說是異軍突起,一下子在朝中諸位皇子中突顯出來了。胤礽簡直氣得半死,胤礽最值得自傲的就是,他是宮里頭唯一的嫡子,還是元后所出,可是胤禩呢,宮里頭哪怕是康熙從江南帶回來的那些漢女,也是良家出身,或者是那些低級官吏家所出,而良妃呢,就算是封了妃,她依舊是辛者庫的罪奴,結果到頭來,胤禩居然在朝堂上有的時候說話都比胤礽響亮了,這讓一向心高氣傲的胤礽怎么受得了。
而胤褆呢,如今態度卻非常微妙,一些覺得胤褆沒腦子的,大概是覺得胤褆似乎認為胤禩還是向著自己的,所以,一直跟胤禩都是一副兄弟情深的樣子,還有一些呢,大概就是覺得胤褆對胤禩也就是表面上的功夫。不管怎么說,胤褆對胤禩大多數時候都是比較支持的。連同宮里頭,惠妃對良妃也多有關照。
良妃小心謹慎了大半輩子,如今因為兒子的緣故,總算是出頭了,但是,她很快就受到了第一重的打擊,那就是自個兒媳婦對惠妃更加敬重一些,對她這個正經的婆母,就是一種表面上的禮貌而已。良妃從小是看人眼色長大的,她那個容貌,若不是她一直小心保護自己,又有幾個人也有些奇貨可居的意思,或者說,她之前一家子雖說獲罪,但是祖上也是闊過的,總還留了點東西,讓她得以順利長大,并且抓住了機會,讓她見到了康熙,在康熙那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順利擺脫了辛者庫。
良妃都不用細想,就能看出來郭絡羅氏的敷衍,但是呢,她能怎么說呢,說郭絡羅氏不對嗎?在兒子面前告狀說媳婦不孝順,不敬重自己?這些根本不可能!良妃不是什么蠢人,一方面,惠妃的確是胤禩的養母,就算是現在,地位也遠在良妃之上,良妃都封妃了,卻因為后宮地方緊張的緣故,都撈不到一個單獨的宮苑,還跟惠妃住一塊呢,這其實就體現了良妃在康熙那里的位置。得寵的嬪都能做一宮主位,要真是對良妃看重,將她遷到哪怕是稍微遠一點的宮室去,自個做主豈不是更好?何必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