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
因此,韓林兒很快就表示,他不留在滁州了,他要去應天。
然而,韓林兒卻不知道,在朱元璋那里,他已經變成了一個雞肋。之前朱元璋留著他,是不確定他在紅巾軍中還有多少影響力和號召力,但是,等到收攏了劉福通手底下的人馬之后,朱元璋就發現,劉福通根本就是拿這個小明王當做吉祥物,他手底下雖說也有幾個心腹,但是卻都是抓不著實權的那種。朱元璋當初既然不能忍受屈居郭天敘之下,自然也不樂意給自個搬個大山回來壓著自己。
說白了,朱元璋起家到現在,除了在韓林兒那里得了個名分之外,并沒有真的得到劉福通和韓林兒那邊的什么資助,郭子興起碼與他有知遇之恩,韓林兒有什么呢?為了這么個不靠譜的名義,平白給自個增加一個枷鎖,這不是自個給自個找不自在嘛!
劉福通那邊,大家還知道個小明王,到了應天這邊,都是跟著朱元璋一刀一槍打出來的人物,誰管小明王是誰?
因此,朱元璋嘴上答應得好好的,派了船去接人,實際上,他直接叫人暗地里頭將船鑿穿了,小明王還有他手底下的心腹在睡夢中就葬身魚腹了。
小明王的死壓根沒有在應天掀起任何波瀾,下面普通的百姓根本不知道小明王是誰,知道小明王的人,對韓林兒也是沒有什么忠誠可言的。尤其是正統的文人,對于什么白蓮教壓根不會有任何認同感,所以,一個莫名其妙的教首,死了也就死了,也免得給他們帶來什么麻煩。
如今,整個應天都在忙著讓朱元璋稱王的事情,之前的時候,劉基建議朱元璋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是為了防止槍打出頭鳥,免得被元廷針對,可是如今情況已經不一樣了,整個南方,大半已經落到了朱元璋手里,張士誠,方國珍聯手估計都扛不住多久,在這樣的情況下,稱王建制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說白了,許多事情就是名不正言不順,人家陳友諒稱帝的都被滅了,你還想要低調,也低調不起來??!總是想著扮豬吃老虎,時間長了,說不定就真當自己是豬了!
稱王的日子已經選好了,朱元璋正在自個的屋里試穿禮服。
原本朱元璋對于這種花團錦簇的事情并不是很上心,覺得這個稱王的典禮應該省一省,想要盛大一點,等到稱帝的時候再弄得場面大一點就行了!
朱元璋在花錢這種事情上,一向都是小農意識,下面的人怎么說,他都是不樂意聽的。
舒云只得勸道:“我曾經讀史書,看到當年蕭何丞相奉命督建未央宮,言道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國瑞你挾大勝之勢,稱王建制,前來觀禮之人甚多,張士誠,方國珍那邊只怕也會有探子過來,若是太過寒磣了,難免叫人疑心之前作戰消耗了太多底蘊,之后無法持續,回頭引得一些人蠢蠢欲動,豈不是平白多出麻煩來?排場大一點無非是多花點錢罷了,錢這個東西,流通起來才是錢,放在庫房里面不用,無非就是破銅爛鐵而已!花上一些錢,就能免去許多麻煩,這不是很劃算嗎?”
朱元璋聽舒云這般勸說,雖說暫時不明白為什么錢花出去才算錢,不過舒云之前的意思他算是明白了,弄個盛大的典禮,是為了顯示自個的財力和實力,讓張士誠,方國珍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朱元璋的確想要盡早一統南方,但是,之前吞下的地盤實在是太多,速度也太快,也得好好磨合消化一下,一時半會兒是不能繼續打仗了。但是,卻得放著張士誠和方國珍窺破虛實,回頭給自個這邊找麻煩,哪怕只是在邊境sao擾,也是足夠惡心人的,所以,多花點錢的意思就是告訴他們,我現在實力已經很充足,拳頭依舊很硬,你們要是敢蹦跶,拼著我不停下來休整了,也要先將你們揍一頓!
另外就是,彰顯一下足夠的實力,也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投靠,之前席卷江南的義軍確實不少,但是在很多人看來,都是為王前驅的貨色,之前也說了,靠著宗教起家的,難免會叫人聯想到漢末時候的黃巾軍,很容易就會引起士族的反感,朱元璋這次就得將自個的肌rou露出來,告訴大家,他已經是最兵強馬壯的一個,想要投靠的就趕緊投靠,要不然,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同樣是從龍,也是趕早不趕晚的,早早有個從龍之功,將來就是開國功臣,要是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了,那么,就得苦逼地從底層開始往上爬了!
第26章 馬皇后
成為王后之后,舒云感覺自個也跟朱元璋一樣,也要變成工作狂了!
最主要的是,作為王后,她的一項職責就是統御諸多命婦。朱元璋稱王之后,自然對手下也是官位爵位大派發,外朝的官員自然歸朱元璋管,而這些命婦名義上就是舒云這個王后的手下了!
這些命婦的出身參差不齊,有的算是那些跟隨朱元璋起家功臣的糟糠之妻,出身并不高,還有的是他們有了一定的成就之后娶的鄉紳大族之女,若是到了應天之后再娶妻的,自然妻子的出身會更高一些,這也導致了這些命婦之間也各自形成了一個小團體。
舒云的身世讓許多命婦覺得她應該算是她們那個團體的,畢竟舒云無父無母,雖說家里頭有點小錢,但是也算不上什么,尤其,她這邊連養父都過世了,然后,養父的女兒還也跟著進了府里做了小妾,嗯,現在已經是側妃之一了。所以,那些自覺是糟糠之妻的,覺得舒云應該跟她們是一邊的。同樣,那些出身鄉紳之家的,也覺得舒云跟她們的出身差不多,倒是那些出身勉強算是高門大戶的,反倒是跟舒云沒什么共同語言。
出身高門大戶的,一般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她們那個所謂的良好的教育,其實就是大家主母的教育,她們深受儒家的影響,覺得男主外,女主內,女子就該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像是舒云這樣的,里外一把抓,顯得比男人還能干的,難免叫她們覺得不對路。
其實這種事情,舒云早有預料,后世的時候,舒云在網上看新聞,看評論,發現在針對女性的惡毒評價中,許多根本就是同為女性的人發表的,似乎她們通過攻擊自己的同類,就能夠體現自己的高人一等,或者說,通過對比,就能將自己都感動了一般。
舒云對此并沒有什么苛求的意思,各有各的活法,這些女性她們生來衣食無憂,早就習慣了如今的生活,她們幾乎沒有奮斗的必要,自然可以一直生活在舒適區里!雖說在有些人看來,她們就是被豢養在籠子里的金絲雀,經不起半點風雨,但是不得不說,對于金絲雀來說,這就是最幸福的生活了,很多人努力一輩子,也無法夠到她們的起點,事實上,一直到幾百年之后,依舊有很多人在向往這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