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
,很顯然,朱元璋覺得這些人給兒子啟蒙,難免會讓兒子染上一些陰私毛病,另外就是,他自個是個工作狂,也是見不得手底下的人輕松,朱元璋如今手底下人才不多,大多數都是武將,那些政事還都得靠著那些文人cao持,所以,真抽不出人手來給兒子啟蒙。
至于隨便找一個什么的,朱元璋無論如何也是不樂意的,他如今也算是一方諸侯了,要是兒子的啟蒙老師就是個普通文人,豈不是太掉價了!最重要的是,在朱元璋看來,只要朱標不夭折,未來就是板上釘釘的繼承人了,他的老師,自然也得是一方名士才行。
舒云倒是不想講究這些,畢竟,像是她之前所在的那個時代,從幼兒園到大學,不知道會經歷多少老師呢,隔個十幾年時間,說不定路上遇到了,都認不出來當初老師長什么模樣了!所以啟蒙老師的事情也沒必要太講究了,反正到了后來,朱標走到什么程度,又不是看他的啟蒙老師是誰!
不過,舒云的想法并沒有說出來,橫豎朱標年紀還小,放到后世,這個年紀也不過就是剛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年紀,那時候,各類教育學家還在那里為了是否需要提前教育的事情爭執不休呢!舒云自個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是除了學了拼音還有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其他的就是跟著老師各種玩。
這樣的工作,舒云覺得自個也能完成,所以,她除了照舊給朱標和朱樉讀史書上的故事之外,就是叫人制作了各種玩具,讓他們自個玩。平常的時候,教幾句三百千,重復的次數多了,朱樉也就算了,還是個話都說不利索,只知道將玩具往嘴里塞,啃得到處都是口水壓印的小東西呢,朱標已經能背下不少東西了。
兒子都是自家的好,朱元璋怎么看都覺得自個長子頗為聰明伶俐,更是堅定了要給兒子找個好先生的決心。
原本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王氏卻是對此頗為不滿,畢竟當初朱文正他們讀書的時候,給他們上課的就是個落魄文人,也沒個正經的功名,結果輪到朱標這邊,就一定要是大儒名士了,這難免叫她心中覺得不平。
老實說,對王氏這個寡嫂,舒云也覺得有些頭疼,她不算什么壞人,但是就是個尋常婦人,目光短淺,心眼也不大,還容易鉆牛角尖。她一輩子能夠依靠的就是兒子了,所以,她總是覺得自個兒子被錯待了。不僅如此,她還將這樣的觀念灌輸給了朱文正。
老朱家的基因是真不錯,朱文正也是個頗為出色的年輕人,并不拘泥迂腐,還很是善于變通,領兵打仗幾乎是刻在骨子里頭的天賦,雖說之前就是帶了一千兵馬,卻已經顯露了他的天分。
對于這個侄子,朱元璋是非常欣賞的!這年頭,打仗靠的就是同鄉還有親族,項羽靠的是當年江東的八千子弟,之所以烏江自刎,也是因為這些江東子弟也在楚漢之爭中消耗完了!劉邦靠的也是沛縣的鄉黨,劉秀起家的關鍵也是南陽子弟……正常情況下,將領的親兵一般都是宗族子弟,世代將門才會用家中的家丁佃戶。朱元璋能輕松攻入應天,就是因為他將一部分降兵充作親兵,收服了這些人的心。實際上呢,他真正信任的還是同鄉馮國用。
朱文正是他的侄子,又是養子,既然他有這樣的才干,朱元璋哪有不看重的道理,一直在著重培養提拔,結果王氏在后頭叨咕,朱文正難免要受到影響,覺得朱元璋不公。
第18章 馬皇后
遇到這種事情,舒云也頗為為難,不管是養子還是寡嫂,她很多事情都是不好多說的。人要是心思歪了,你這邊再如何說,人家也只當你是花言巧語。舒云進門的時候,朱文正已經不小了,這個年紀,要不是家里太窮,都已經可以娶妻生子了,三觀早就成型,想要扭轉過來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朱文正跟朱元璋有隔閡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朱元璋其實跟這個侄子并沒有多少往來,他十幾歲就去做和尚了,難得有機會回去,朱文正出生之后,朱元璋也沒見過幾次,可以說在投奔朱元璋之前,他們之間就是有血緣的陌生人。所以,能指望王氏朱文正母子對朱元璋有多少信任呢?
舒云能做的無非就是提醒一下朱元璋,王氏寡居,性子有些偏狹,應該少讓王氏與朱文正接觸。其實按照舒云的想法,最好的辦法還是給王氏找個不錯的人改嫁,有了新的生活,也就沒什么問題了。但問題是,就算是后世,許多人還不樂意看著父母再婚呢,如今這個年代,雖說尋常人家寡婦再嫁是常事,但朱文正如今自詡也是個人物了,他樂不樂意看著自個生母改嫁,也是個問題。
舒云本來對于這種人際關系,人情往來的事情就不擅長,因此,除了給朱元璋稍微提個醒之外,舒云別的什么也做不了。
朱元璋跟王氏也不熟,也不好找自個的寡嫂說什么事情,他能做的,無非就是多關注一下朱文正的狀態,瞧著朱文正看起來并不像是有什么異常,他也就當做是舒云婦道人家多心了,便不再多想。不管是什么人,都不是一開始就懷疑一切的,朱元璋這時候算起來還年輕,并不是后來那個擔憂有人謀反,就屢次掀起大案的帝皇。
自從舒云生了孩子之后,便是最小的朱英也很少跑舒云這里來了,一方面是他們長大了,已經到了需要講究男女之別的時候,另一方面也是朱元璋看重這幾個養子,先是帶在身邊做親衛,然后有機會就會放出去獨當一面了。
舒云倒是沒有忽略他們,家里頭準備什么東西,也少不得給他們準備一份,要不是他們的婚事朱元璋說是另有主張,這事估計也得落到舒云頭上,這就讓舒云比較頭疼了。
舒云自覺自己除了遠比這個時代的人更強的數學能力還要超越了幾百年的見識之外,懂得的東西并不多,因此,她并不插手什么政事,不過就是負責朱元璋下轄地盤的副業問題。
舒云很多事情只是知道一個概念,比如說立體農業養殖,還有一些技術方面的事情。這些她只負責提出建議,至于怎么做,就是那些工匠的事情。
蒙古人對于工匠還是很重視的,當初他們能夠攻破襄陽這樣的城池,靠的就是回回炮這樣的利器。應天這樣的地方,工匠自然也不少。而這些工匠如今就在舒云的啟發下,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東西都生產出來了。
最讓朱元璋重視的就是火器,舒云對于火器并不是很了解,或者說,大多數女性對于這種東西都不怎么了解,舒云唯一一次摸過真貨的機會就是大學軍訓打靶的時候,很顯然,她在這上頭絲毫沒有天賦,幾乎次次脫靶。
但是現代人說起火器,基本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一些旅游景點甚至還有一些火器模型展覽,大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