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2
執,沉聲道:“你們先出去,不要迎戰,順著回廊,就近找三具天兵軍的尸體,再替我找把刀來,要快!”賀襄一愣,道:“可留殿下一人在此,卑職…”李泱冷聲道:“還不快去!”賀襄和王易走后,李泱再次回到室內,先是取了印信,忙亂中他的手在一個小銀盒上微微一頓,最終還是揀起了銀盒。之后他隨手將幾個燈臺推翻在地,火苗順著帷帳瞬間就燒了起來,火勢越來越大,很快,半間屋子都成了火海。徐奉光就等在離刺史府不遠的地方,待時機一到,方達便會帶人殺回刺史府,捉拿刺殺雍王的突厥人。他望見遙遙升起的火光,暗道不好,忙對方達道:“方將軍,你快領兵回刺史府!”方達皺眉道:“此時回去是否還早些?”他們之所以等在這里,不就是為了讓突厥人殺死雍王,若此時回去雍王還未死,那豈不是要他們改做兇手。徐奉光心中不安的預感越來越強烈,他道:“那火起的奇怪,還是盡早回去的好,即便雍王沒死,我們下手也未嘗不可,到時候推到突厥人頭上就是了,他是怎么死的乃是次要,重要的是他必須得死?!?/br>方達稍作猶豫,還是聽從了徐奉光的話,正要回去,可徐奉光又再次叫住了他:“方將軍,還要勞煩你傷我一刀?!狈竭_明白徐奉光的意圖,他拔出佩刀:“得罪了?!闭f罷便在徐奉光的左臂上劃了一刀。頃刻間,徐奉光的左臂便血流如注,他冷汗漣漣,咬牙道:“你快去吧,我隨后就來?!?/br>生死關頭,賀襄與王易手腳愈發的快,兩人很快就找到了三具天兵軍的尸體,當他們看到后院的熊熊大火時,差點站不穩,直到看見李泱安然無事,才堪堪松了口氣。在李泱的帶領下他們立即換上那幾名天兵軍的衣服,之后又將那三具尸體扔進了火海。火光照在李泱俊美的臉上,映得他如神祗一般,他沉聲道:“我們此時尚且還活著,是前院那些衛士用命換來的,此戰生死攸關,你們務必護自己周全,必要時候不用管我,若能逃脫,一定要盡快返回長安,面見尚書右丞傅紹秋。今日之事,不止是突厥人,方達徐奉光必定也牽扯其中?!?/br>若方達等人黃雀在后,那他們便可混入天兵軍軍隊中,趁機離開刺史府,可若天兵軍不來,李泱一行就會徹底覆沒在并州,死在那伙突厥人的手下。李泱曾握過精美奢華的儀刀,也握過驍衛將軍所佩的橫刀,可此時他手中的是真正殺過人的戰刀,他用力握住刀柄,朝著前院而去,眼中殺意浩浩。本朝尚武,宗室子弟皆習得騎射武藝,可實戰遠比練習要殘酷得多,從前的老師也好,陪練的衛士也罷,皆都念及他的身份,不會下狠手,可眼下突厥人出手刀刀向著致命之處而去,李泱側身堪堪躲過刀鋒,可肩膀處卻難以避免地挨了一刀,但他不敢松懈,忍痛反手將刀刺入了那人的腹部。賀襄見李泱受傷,正要上前幫忙,李泱喝道:“顧好你自己!”莫朔并未參戰,此時他已進入后院,可那屋內燃起了熊熊大火,哪見什么雍王殿下。他氣得咬牙切齒,用力拉過身邊的一人問道:“這火是誰放的?”那人方才跟著莫朔一道廝殺,自然也不知這火是怎么回事。莫朔甩開手,冷眼望著火光,道:“將這后院細細搜查,只要是中原人,格殺勿論?!?/br>除了賀襄與王易之外,其余的千牛衛并不知天兵軍也與今夜的刺殺有牽連,因此當方達帶人趕到時,他們心中雖有些奇怪,可更多的是慶幸。而莫朔則是十分震驚,直到飛箭向著他們射來時,他才驚覺自己是被人利用了,莫朔用突厥語罵了一聲,匆忙揮刀自衛。李泱此時臉上滿是血污,又穿著一身天兵軍的軍服,一時間竟無人認得出他,賀襄與王易緊緊地跟在他身后。李泱并未聲張,方達與徐奉光對他存了殺心,他若現身,必死無疑。三人便混在滅火的人群中,李泱肩上有傷,血色透出衣料,觸目驚心,王易低聲道:“殿下的傷要緊,不如先歇歇?!逼鋵嵥谋成弦灿械秱?,可他也顧不得自己了。李泱的唇上毫無血色,眼眸卻格外的亮,他往徐奉光的方向望了一眼,道:“不可,萬萬不能引人注目?!辟R襄與王易皆識大體,此后也不再多言大火撲滅之后,兵卒在屋內找到了三具焦尸,都已燒的面目全非,但從其中一人的身上,找到了一枚并州都督的印信。看來這具尸體確實是雍王,大事已成,方達忍不住露出些松快的神色,可徐奉光卻仍舊眉頭緊鎖,既然這尸體隨身帶著印信,為何不見雍王印信,卻只有這并州都督之印,他思量片刻,低聲吩咐道:“快去清點今夜守衛在刺史府的人數,活人也好死尸也罷,勿要算錯?!?/br>刺史府早已被團團包圍,任何人插翅難逃,更何況這印信都在,怎會有錯,方達看了眼徐奉光,實在覺得他太過迂腐。方才被遣去清點人數的副將很快便回來了,道:“雍王隨行的千牛衛共五十人,死三十八人,傷十人,有兩人不知下落;最后駐守刺史府的天兵軍共二十人,死十四人,傷六人,皆在府內?!?/br>聽到這話,徐奉光的臉色才稍霽,方達望了眼那三具焦尸,道:“那下落不明的兩個千牛衛再加上雍王,不正好都在這里?”滿院尸體,千牛衛的,天兵軍的,還有突厥人的,那些白天還與自己玩笑的同袍此時卻已成了冷冰冰的尸體,賀襄王易心中難過,可不敢表露半分,只能幫著別人一同搬運尸首。此時刺史府內外來往人馬亂成一片,正是趁亂離開的好時機,三人分頭行動,相繼出了刺史府。其實眼下離開刺史府仍有風險,只要天兵軍再次清點人數,便會發現少了三人,可李泱他們終究是生面孔,在刺史府中再待的久些,同樣會被發現,更何況有些人還見過這位雍王。相較之下,還是趁早離開為好,李泱只能期望徐奉光與方達能晚些發現軍營人數不對。次日一早,徐奉光正在檢查呈交至京城的奏報,他一夜未眠,再三斟酌語句,將雍王遇刺一事寫得無懈可擊,一應罪過全推到了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