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8
看的嚴,再加上楊氏皇族的威懾力一直都在,所以黨派之爭的確不嚴重,但是不嚴重不代表沒有,再高壓的環境,也抵擋不住權利之心。內閣中/共有六位閣老,除了首輔田文正,次輔魏潛外,另有賢妃之父王天兆,與柱國將軍楊凡一起被譽為宗室文武雙璧的楊榮,善武事長于邊防的杜白圭和依舊還任皇子老師團團長、儒學大家的管修。這六人之中,首輔田文正是個老好人,也是皇帝應聲蟲,但為人清廉公正,善于調解內閣諸位學士和皇帝之間的關系。次輔魏潛則是行事頗有魄力,內政處理能力杰出,曾在六部多部任職,對于實務同樣精通,現在小型政務處理有一大半都是魏潛在過手,而重要事件中也有過半是他提出妥當的解決方案供內閣其他人和皇帝參考討論??梢哉f,關于民生、國稅、政績考評等方面的內政處理,內閣之中無人能出其右。王天兆曾經是典型的中立黨,因其為官生涯中,前半段均是出京外放,輾轉多地,所以對于地方事務非常熟悉,為人雖不乏圓滑,但依舊保持文人本心,處事認真又仔細,在同僚之中頗有名望。但自皇長子出世后,這位大學士就變成了徹底的?;庶h,大多數時候,也都不再多發表意見,只聽從皇帝辦事。游鴻吟能理解王天治的做法,他不這么識相的話,怕是禮部尚書的現狀就是他以后的下場。杜白圭因善武事,處理的事物也多和軍務沾邊,內閣之中僅此人擅長軍務,看似很有話語權,但實際上軍務皇帝幾乎都會親自處理,并且自有其處理方式,杜白圭也就是個建議建議的功能。而姚廣清這個兵部尚書也不是那么乖順的,該怎么說,六部尚書大多都不會內閣頂著來,但若是內閣里的閣老和自己一比還差上一點,那聽不聽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至少,杜白圭沒有讓姚廣清這個老狐貍聽話的資格。大儒管修更多的重心在皇子教育上,他對庶務也不太精通,所以一般只會在文化、教育等有關事情上開口。楊榮和柱國將軍楊凡一樣,乃楊氏宗親,不過與皇帝楊簡這一脈的關系,已經在三服開外了。楊氏皇族并無分封的制度,但一般會有爵位賜下,可這些世襲爵位一般都是降等繼承的,一旦爵位沒了,宗室也就是普通人家,除了每個月依舊可以領一份錢糧外,和普通百姓并無太大差別。同樣的,楊氏皇族不限制宗親的自由,愿意出京就出京,愿意科舉就科舉,愿意從軍就從軍,甚至有本事找皇帝幫忙開后門找個能勝任的官職工作也行。這種制度將強了皇帝的權利,減少了國家分裂的風險,同時關于宗室方面的開支也并不大,費用一直都屬于煌國可承受范圍之內。但是同樣的,因為這種一步可登天,一步變平民的制度,導致了每次皇位的爭奪都一場激烈,每次都會有一場腥風血雨。其實皇子皇宮圈養和成年后在朝廷各部實習的培養制度的確遏制了皇子權利過大,增加了皇帝對眾子的掌控力度,卻又有一個盲點屬于大家一直并未發現的,甚至連皇子自己都未發現。那就是皇子出入宮廷頻繁所帶來的皇宮防護漏洞。皇帝都怕死,除了武力防護,無數的護衛日夜值班巡邏之外,所有進出后宮的人員和物品也都有詳細檢查登記造冊,這種嚴密強力的制度大大減少了危害皇帝人生安全的外在因素。可是皇子進出宮廷卻并無檢查手續,雖然無法帶大宗物品,也無法帶外人,某些關鍵的小東西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游鴻吟剛開始挺奇怪的,建國百多年都未有皇子做點不平凡的事情,也是難得。當然,游鴻吟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過這種陰險手段,一是因為此種手段施展之后,沒有根基的他能不能坐上皇位還是兩說,二是就算是坐上皇位,這位置能不能坐得穩又是另外一回事,空中樓閣是建不起來的。不過若是未來到了最后關頭,為了縮短計劃時間之類的原因,他可能會采取這種極端手段。當然,定然不是自己動手,這個計劃,他可以幫其他皇子設計好么。現在考慮這些也無用,將來定然是隨機而動,臨機應變。而內閣這六位閣老的能力擺出來,基本上也就說明了他們的地位和在朝堂上的名望,這六個人組成的內閣一方面維護著皇帝的至高權利,一方面又與皇帝爭奪著朝廷政務的處理權。他們與皇帝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合縱連橫,從而一直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現在,魏潛不滿于只做次輔,更不想在朝堂之中做個皇帝的應聲蟲。他是讀書人,有自己理想,有自己的政治抱負,不愿意以后史書上只記載:煌朝內閣次輔,一生勤勉,某某年卒這種評價。這其實就是在錢權滿足了之后,人類開始追求人生意義和人生理想這樣的更深層次的心靈滿足。再說御史臺,言官的功能并不僅僅是抓人小辮子,御史臺負責了朝廷官僚體系中的督查工作,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等等。全國地方工作巡視監督,六部二十四司、五寺九監等部門的工作復查,官事案件調查等等都在御史臺的工作范圍之內,其實他們是很忙得。不過因為他們只有風聞奏事權利,并且查出來最多的就是官員的作風問題,便看上去好似喜歡抓人小辮子和打小報告,皇帝和其他官員都不太喜歡他們。言官無罪是開國皇帝定下的規矩,楊氏子孫也都遵循著,這就是御史臺言官的威力所在。這次魏潛搞的事情就是借助了御史臺。他透露了自己掌握的一些信息給了御史臺言官。真不是什么大事,內閣是值班制度的,防止皇帝想找人商量事情的時候找不到人,但是首輔田文正年紀不小了,自己又沒什么主見,就算是值班皇帝也不找他,所以他是經常翹班回家的。這個消息透露出去,第二日早朝,就徹底鬧開了。楊簡覺得這個御史簡直是有毛病,這種情況不是他這個皇帝默許,田文正敢這樣?可是田文正違反制度的確是板上釘釘的事實。田文正這老好人有點怒,不過他沒法辯駁,隨即就在那里哭訴自己年老多病,有負圣恩。其余五位內閣大學士,魏潛沒發表意見,他一向愛惜羽毛,吃相好看的很。楊榮、杜白圭倒是替田文正求了情,覺得規則之外尚有人情,下次注意就是。管修為人古板,他倒是覺得田大人此事做的不對,君子修身養性,若是連工作的規矩都不遵守,又怎么做百官表率,理應罰俸以示懲戒。王兆豐和田文正不太對付,并且他有一絲不太看得清自己,對首輔的位置很有想法,再說,內閣里,?;庶h一個就夠了。所以他開口說此事的確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