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4
城外的一座寺廟,似乎是叫永寧寺來著?那和尚很是厲害,而且似乎認識你們?!?/br>“不可能……”元遙想了一陣,說:“難不成是唯心?可他為何會認得我們,他不該認得?!?/br>“對對對,好像就叫唯心。我聽見陶道長這樣叫了他,至于他怎么知道的,興許是聽了一旁的人這樣叫他,那時候我還沒跟上去,可能沒聽見?!?/br>“惜年可曾受傷?”“應該沒有。他要將他做人質的,我在的時候他只是弄暈了他,應該不會輕易對他動手?!?/br>元遙稍稍放心,道:“蘇還,你對洛陽幾處道觀的高人比我熟悉,去幫我請幾位過來,三日后一起去救人?!?/br>“請他們可不便宜啊?!碧K還說,“還有我,若不是多事,也不會挨了這一記重拳。我感覺五臟六腑都受了重創,急需買點好藥補補……”“別廢話了,你要五兩就給你加五兩金?!?/br>蘇還站直了身,說:“我這就去!”蘇還走后,室內重新變得空曠。先帝牌位前燭火晃了晃,元遙站在牌位前,凝神想了一陣,覺得有許多地方都很奇怪。陶惜年一定是出去的時候恰巧碰到了正要離宮的唯心才跟了上去。入夜后從宮中離開的僧人,很可能正是胡后身邊的紅人唯心,因此他動了跟蹤他的心思。結果那唯心并不簡單,法力甚至在陶惜年與蘇還兩人之上。可唯心為何會認識他,又對他的龍牙有這樣大的興趣,還清楚他跟陶惜年的關系,要他交出龍牙去換他?蘇還說,唯心的法力十分高強,這樣的人,又為何會蟄伏在胡后身邊?太奇怪了。他再一想,只覺得自打他去南梁執行任務之后,所有的事情都有種說不出的奇怪。他的前二十幾年歲月,除了外祖命他繼承龍牙這把奇刀之外,就沒遇上太多說不清的奇事??勺詮乃ツ狭褐?,所有的怪事接踵而至。先是先帝忽然駕崩,先帝交給他的任務中止,后是浮山堰的走尸泛濫,再然后是妖僧法慶冀州作亂?;芈尻栔?,他又被派往高昌送舍利子,一路上歷經了大大小小數件怪事,還險些在迷城遇險。而如今,惜年被唯心捉住,他指明要自己用龍牙去換。為什么?這些事,若并非獨立而是存在某種關聯呢?他在牌位前的蒲團上坐下,總感覺缺了點什么。他輕輕道:“陛下,這些事,跟您的駕崩有關么?”他在靈臺前靜靜坐了一陣,待到深夜宮人敲了三更,穿墻而過,去了太后寢宮。有些事情,他想知道答案。☆、第108章驚變(二)陶惜年醒來時發現自己在一個破舊的小廟中,房梁上結滿了蜘蛛網,他身后便是一尊泥塑的彌勒佛,佛祖的手已不見了一只。他手腳被繩子捆住,他動了動,果不其然越動越緊。這繩子,他曾在六月那兒見識過。他微微側頭,只見一人逆光而來。不是唯心,卻是云笙,不,六月。他腦中如亂麻般的思緒逐漸解開,一切的怪事兒仿佛有了緣由。六月曾經帶他看過身為潘郎的前世,若是他沒記錯,六月來自北涼,是被販賣至潘家的北涼奴。只是他一直不曾在意過這點。當然,六月與唯心應該并非同一人,他們之間可能存在某種同盟關系。六月慢慢蹲下,用一種近乎悲傷的神色看著陶惜年,說:“潘郎,好久不見?!?/br>“好久不見了,六月。你為何又將我捆著了,這種繩子的滋味可實在是不好受?!?/br>“我不能放開,你暫且在此處等著,再過半日,自然有人來救你?!?/br>陶惜年心道,難不成六月還要聽從于唯心?若是來了個比六月還難對付的角色,僅憑蘇還與阿遙,根本就救不了他。“六月,你與唯心究竟是什么關系?”六月在他身旁坐下,雙手抱膝,說:“潘郎,你知道我為何叫六月么?我前一世從未對你說起過?!?/br>不等陶惜年發話,六月便自言自語道:“潘郎,我是北涼人。你知道北涼嗎?一個曾經存在于西北荒涼之地的國家。這個國家雖然也有綠洲,有沃土,但大部分土地貧瘠干旱,而且寒冷。六月,是一年之中最溫暖的的季節。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北涼的男女老少都興高采烈地載歌載舞,迎接陽光和夏雨。我阿母最喜歡六月,所以將我叫做六月。北涼在最后那些年里總是與魏國打仗,在一次戰役中,淪落為流民的我被捉住,賣到了魏國,然后來到了你身邊?!?/br>“當時我也逃過,哭過,痛恨魏國人,也痛恨自身的命運??晌矣錾狭四?,你那么溫柔,從來不曾將我當做奴隸,只當我是朋友。潘郎,你知道嗎?我最在乎的人,就是你了?!?/br>陶惜年道:“六月,你是北涼人,所以聽命于北涼王室唯心,對么?”六月的神色有些許僵硬,沒有回答。六月曾經對他說過,太武帝滅佛之時,他躲在寺廟的地窖中逃過一劫。而繼承了少許潘郎記憶的他能回憶起來,那地窖是根本不能從里面自行打開的,需要有人在外面接應。潘郎年幼時與六月在寺廟中玩耍,就曾躲進里面,幸而六月找到了他。這樣一想,他不禁冷汗涔涔。他以為滅佛事件是他的前世潘郎隱藏起義軍蓋吳引起的,而潘郎是怎么認識蓋吳的?是六月告訴潘郎有人在寺外奄奄一息,讓他過去看的。他原先以為六月輾轉利用奪舍之術為大魏帶來麻煩,是為了給他的前世潘郎報仇,六月也是這樣告訴他的。然而事實怎樣,他并不清楚。六月是北涼人,北涼為大魏所滅,北涼人對魏國是帶著恨的。事實很可能是,在潘郎救起蓋吳之前,六月就認識蓋吳等人,并與起義軍私下有來往。陶惜年猜到了一個更為可怕的事實,六月逃命為何往西北跑,一直到了迷城?僅僅因為西北是北涼故地?可迷城實在是太遠了,比敦煌還遠,他逃命到了敦煌就差不多該停下來了,敦煌在西北邊陲,來往僧侶也多,他混在其中就能安定下來。為什么還要往西北跑,然后恰巧到了迷城?北涼在被北魏滅國的前二十幾年,曾滅掉西涼,搶占了他們的國土。敦煌與迷城一帶,是原屬西涼的國土。最早有關迷城的傳說,就是西涼人從西邊傳過來的。而那片土地屬于魏國之后,迷城的傳言就越來越少了。“六月,你為何逃命逃得那般遠,都逃到迷城去了?”陶惜年問。他的這個問題問得有點沒頭沒尾,但他想知道答案。“我……”“你并非無意之間去的迷城,對吧?有人引著你去的?!?/br>六月rou體凡胎,實在是難以想象他能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