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65
怕忍不住內急,導致殿前失儀。 皇上見朝臣都默不作聲,一旁的德安猶豫了一瞬,不知道該不該宣布退朝。 “哼!你們不說,朕倒是有話說,戶部尚書沈仕康何在?”皇上突然大喝一聲,沈仕康心中一突,連忙出列。 “臣在!”沈仕康雙手舉著朝笏,向皇上躬身行禮。 皇上雙目炯然,看著下方的沈仕康,沉聲問道:“七日前兵部尚書所奏,說朝廷至今不發邊餉,已拖欠四月有余,此事你可有想出解決之法來?” 沈仕康一聽,整個人都斯巴達了,這套路不對??!皇上之前不是已經透露出口風來,說首輔那能解決一小半嗎?怎么這會兒就提出來了?怎么著也得等去應南府的尹坤回來再說吧? 夏清聞言掀了掀眼皮子,而后低垂著頭,看向前面的地磚。 其他朝臣也恨不得將頭縮回脖子里,一個個都大氣不敢喘,這是老生常談了。國庫的事,皇上過上一段時日就要拿出來訓斥他們一番。 身為戶部尚書的沈仕康自然是首當其沖,皇上批評的時候,可是沒留一點情面。本來見沈仕康被訓斥,他們心中當然暢快,可是沈仕康自己無能,卻還要他們也跟著吃掛落,,那感覺就沒這么美好了。 不過,國庫空虛之事由來已久,沈仕康坐這個位子也二十來年了,皇上訓斥歸訓斥,可也沒撤了他的職,可見沈仕康還是深得皇上信任的。 再說,這事兒也不能全怪沈仕康吧!畢竟憑一己之力,又怎能扭轉如今的局勢? “這?皇上!您也知道國庫......”沈仕康無法,只得將之前的難處再重申一遍。 皇上擺手打斷了沈仕康的話,不想再聽他的辯解,“哼!都是些陳詞濫調,你們戶部,什么時候有過好的主意?朝廷全憑著每年的稅收在支撐,朕的錢袋子何曾滿過?” 二皇子十分訝異,瞄了一眼龍椅上的明黃色身影,之前他不是沒在父皇面前說過國庫的事。那次,父皇也沒這般認真過。如今出了夏紂一案,可以說是緩解了朝廷的當務之急。 父皇為何又表現得這般急切起來?他百思不得其解。 大皇子心中卻是猜到了幾分自家父皇的用意,顧誠玉出現在殿外,肯定與此事有關。 “是微臣無能,請皇上贖罪!”沈仕康不知皇上的用意到底是什么,可跪地求饒這招乃是萬金油。 沈仕康是二皇子的舅舅,二皇子不管是礙于情面,還是真心實意,都要為沈仕康求情。 “父皇!沈大人縱使無能,可他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今想法子充盈國庫刻不容緩,還需廣納諫言才是?!?/br> 這話說得皇上額角一跳,這老二真是耿直地得過分。讓他一口老痰梗在喉嚨,吐不出來咽不下去。 三皇子憋著笑,老二就是這么老實,他看了眼皇上的臉色,果然比之前更沉了。 大皇子雖然在心中笑話老二又惹了父皇不高興,可是以免父皇將火燒到他身上,也只好低頭默不作聲。 “這么說來,倒是朕無能了?”皇上將冰冷的目光看向二皇子,冷笑道。 二皇子見皇子面色不善,這才支支吾吾道:“這哪里能怪父皇?若是按照前朝的稅收,朝廷必不止這點稅收,父皇也用不著這般憂心了??墒歉富嗜蚀?,舍不得百姓吃苦,有了難處也不忍加重賦稅,百姓自然都是真新擁戴您的?!?/br> 皇上聞言,面色立即好看了許多。 大皇子側頭看了眼二皇子,沒想到是他看走了眼,老二倒是生了張巧嘴。 “不過,此事還是需要解決的。朕今兒倒是有一法,不如諸位愛卿都來參謀參謀?!?/br> 朝臣們都互看了一眼,也不知皇上到底是真有法子,還是埋汰他們呢! 皇上拿起一旁御案上的折子,向著眾人揚了揚,“老大,你給大家讀一讀!” 皇上指了指大皇子,傳他誦讀折子的內容。 顧誠玉已經在殿外站了一個半時辰了,可是殿內一絲動靜也無,算了算時辰已經差不多了??!他不由得在心里猜測,難道那些大臣們這么容易就接受了?這也太快了吧? 又過了約莫一刻鐘的樣子,忽然一道有些模糊的聲音傳來,“宣翰林院修撰顧誠玉覲見!” 顧誠玉聞聲,心中頓時一緊,這叫的是他的名字吧? 若是他沒聽錯的話,這應該是內殿傳來的。接著一道道聲音傳來,清晰地傳到他的耳朵里。 “宣翰林院修撰顧誠玉覲見!” ...... 殿外的官員都回身看了眼排在最后的顧誠玉,還真是皇上特召。 顧誠玉向左跨出一步,接著就躬身向太和殿內走去。 “皇上,敢問這茶稅可是那顧修撰提出的?微臣以為此稅不可行?!毙滩坑沂汤蓮埶肥紫忍岢隽水愖h。 有幾名官員看有了出頭鳥,也紛紛出列,“臣附議!” “為何不可行?你們倒是說說?!被噬现酪豁椥露惙ǖ膶嵤?,必將受到阻礙,這些朝堂的官員就是最大的阻礙。 張朔是夏清的大弟子,他先提出異議,當然是為因為夏清對顧誠玉看不順眼,他身為弟子,這時候當然要站出來先表態。 夏清倒是很淡定,他知道此子十分有手段,能提出茶稅似乎也不是那么驚駭了。 第四百五十四章 議政 “皇上!微臣以為若是添加新的稅法,還不如加重之前的賦稅,這兩者之間并無不同?!?/br> 張朔其實也不全然是因為自己的老師看顧誠玉不順眼,而是因為這背后也損失到了許多官員的利益,其中就包括他。 “皇上,茶稅實施起來,難度不小。最重要的是朝廷不可能每個茶商和茶農都顧及得到,私底下交易,朝廷又如何得知?” 太常寺卿李維提出的話,可謂是一針見血。 他說得有理有據,其中沒有摻雜私人的情感,只是客觀地敘述事實。 夏清不由得十分滿意,李維不愧是他看好的親信,這話問得巧妙。 “且茶稅耗費的人力不小,若是到時候,茶稅收上來還不及朝廷為此事消耗的錢財,那豈不是貽笑大方?” 皇上皺了皺眉,這些問題在奏折中已經提及,這些人卻還死咬著不放,看來這其中有什么內幕。 二皇子一聽是顧誠玉提出的,不由得心中一動。 這人之前有個幕僚倒是舉薦過,他也派人查過此人的事跡。據說文采不錯,看所寫策論也算是務實派。 不過,之前他倒真沒有太關注此人。因為他知道那個幕僚背后有人,最后死得有些蹊蹺。 只是等他察覺想去追查的時候,幕僚卻已經死了,那背后的人就不知是誰了。 二皇子對顧誠玉倒是沒多少關注,畢竟當時顧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