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59
找出幾個最招搖的就是了,沒必要大動干戈。 梁致瑞人老成精,怎么會不理解顧誠玉的意思? “早就去了信了,你??!這在官場上摸爬打滾的花花心思,也不知是不是打娘胎里就有的?!?/br> 梁致瑞有些感嘆,這個弟子好似天生就對擺弄權術一道游刃有余。 有時候對朝政的敏銳度,連他都不得不贊嘆。 顧誠玉摸了摸鼻子,尷尬地到道:“我明明很純潔,很單純的?!?/br> 這話惹得梁致瑞翻了個大大的白眼,“還要再加上一個,臉皮厚好似也是與生俱來的?!?/br> 顧誠玉聽了忍俊不禁,他老師自來了京城,心情就不太暢快。 老師能煩心什么?還不是因為姚姑娘的婚事。 這段時日梁致瑞也沒閑著,常常聯系之前那些與他走得親近的人家??墒穷櫿\玉聽尹坤說過,情況好像并不樂觀。 他一點也不覺得奇怪,人走茶涼。老師離開官場多年了,真正的世家大族對于這個前首輔的外孫女,肯定是不太樂意娶回去做自家小輩媳婦兒的。 姚夢嫻的身份確實不低,國公府長房嫡女,他父親還是刑部右侍郎。 若是照以往,那些世家肯定將國公府的門檻都給踏平了。 只可惜姚夢嫻的身份也十分尷尬,祖母不親,祖父和父親對她也不甚關注。 那繼母更不用說了,說看她不順眼那都是輕的,使絆子的事兒可不會少。 說不得那繼母就憋著什么壞招兒,想將姚夢嫻隨便嫁了,雖然老國公和世子爺肯定不會答應。 畢竟一個嫡女和世家聯姻的價值還是有的,可是那些表面上花團錦簇,內里敗絮其中的人家可多得是。 國公府的男子可不會管你日子過得舒不舒心,只管將女子嫁過去,他們能撈到足夠的好處就成。 這古代有多少女子,看著嫁了個世家大族,面上風光無限,可那夫婿都是什么樣的性子? 紈绔子弟不說,有的還有什么見不得光的癖好和隱疾,坑了女子一輩子。 像姚夢嫻這樣,也是高不成低不就,老師自然煩心。不過,那是別人的家事,顧誠玉也不好多嘴。 “學生今兒過來,還有一件事要請教老師?!?/br> 第四百四十七章 意見分歧 顧誠玉說完,將懷中的冊子拿了出來。他昨兒寫到了三更,才將茶稅的條例寫了個大概。 “哦!還有什么事是你拿不定主意的?”梁致瑞笑了笑。 心中雖然有些疑惑,不過還是接過冊子,仔細地看了起來。 只是,他剛開始看的時候,就將面上的笑容收斂了,越看神情越凝重。過了有半柱香的時間,他才將冊子看完,放在了面前的書案上。 梁致瑞雙眼凝視著顧誠玉,眼中失望之色盡顯。 “這是你提出的?” 他一看就知道是顧誠玉的主意,那一條條,一例例,都列舉地十分清楚。 這個弟子十分聰慧,從來不叫他煩心,對他和大弟子他們也很尊敬。為人不說忠厚,可做事一直很有分寸,心腸也是良善的。 他對這個弟子寄予了厚望,只要顧誠玉用心,日后成為一品大員不是難事。 可是他現在看到了什么?茶稅?朝廷要開新稅,就得從百姓身上榨取,難道他這個弟子為了升官,就攛掇皇上加新稅? 顧誠玉看到老師面色十分沉重,就知道老師心中所想。他了解老師的為人,老師肯定是曲解了他的意思,以為他為了一己私欲,想做出功績,才獻出了此策。 顧誠玉連忙站起身,正色地回道:“老師先別生氣,且聽學生慢慢道來?!?/br> 梁致瑞擺了擺手,想說他已經看了冊子??墒穷櫿\玉算是他看著長大的,品行如何他自然了解。若是品行不端,他當初也不可能收顧誠玉做他的弟子。 因為之前在何繼勝身上算是吃了虧,所以梁致瑞收顧誠玉為弟子時,可是觀察了他許久,也試探過不少次,最后才下定了決心。 他想了想,還是打算給顧誠玉一個機會。 “那老夫問你,你知道這茶稅一旦施行,受苦的可是那些茶農?” 商人狡猾,只會將這稅算在茶農頭上,他們肯定舍不得自己出這筆銀子。 “這個學生自然知道,所以學生認為可以減少茶農每年田地的賦稅。田地賦稅少了,茶農的收益就增加了,這一部分就可以補足茶農的損失?!?/br> 這個他在冊子中沒有提及,因為朝堂上那些官員并不在乎這些。所以他得給官員們畫出大餅,才會提出此事。最后提出,就沒那么讓人難以接受了。 可若是一開始就寫在這里頭,那些官員就會緊盯著這點不放。 梁致瑞搖了搖頭,覺得此法沒什么實效,“那這不是還和原來的田地賦稅一樣嗎?只是換個說法而已?!?/br> “自然只是減少一部分,不可能全免,這就要仔細計算其中的利潤,那是戶部的事。而茶商當然也要擔一部分的,不可能都讓茶農來出,茶農可不傻?!?/br> 其實顧誠玉這樣已經很仁義了,算是照顧到了茶農的利益,因為較之前茶農的田稅可不比這些少。 “學生在里頭提到,讓官府在沿途設置稅卡,很大程度地保障了茶商的自身安全,往來的大大小小茶商肯定會比之前更多。茶商多了,茶農的選擇多了,價錢自然不會被壓得太低?!?/br> 顧誠玉這么一分析,梁致瑞覺得還有些許道理,可他依舊不認同此事。 “按照你說的,可那些茶商的利益被減少,他們會愿意?不愿意的話,誰還來做茶商?” 梁致瑞對在商賈身上搜刮銀子,并不為他們心疼,他之前在意的是茶農的利潤。 顧誠玉聞言笑了笑,“為何不愿意?茶商的利潤極大,有了茶稅,他們只是損失了一點利潤。我這里制定的稅收并不重,這么點稅收對他們來說,那都是九牛一毛?!?/br> “這樣大的利潤,他們舍得放棄?至于他們愿不愿意,那就由不得他們了,朝廷的田地稅、人丁稅和鹽稅,哪樣不是強行實施?” 對于朝廷如何貫徹執行,他一點也不擔心。這里是皇權社會,可沒有前世那些民主意識。而此稅最大的阻礙,就是茶商背后的那些官員。 梁致瑞看著顧誠玉滿不在乎的模樣,久久無語。他有些看不透這個弟子了,這話說得如此輕描淡寫,好似已經習慣了上位者發號施令似的,變得有些冷酷起來。 唉!官場向來是人心易變,希望這個弟子不會改變他的初心。 “老師,您有沒有想過?朝廷已經到了艱難的時刻,本朝的稅收并不重。百姓們休養生息已有數十年了,這里只是收了一部分商賈的稅銀,并不過分?!?/br> 顧誠玉知道老師固執,無非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