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8
朗的讀書聲響起,顧誠玉駐足觀望,原先他也是里面的一員,這副畫面,讓他十分懷念。 “誠玉!” 顧誠玉被這一聲打斷了緬懷,他偏頭一看,正是文夫子。 歲月如梭,文夫子好像比原先老了些許,鬢邊已有了少許的白發。 “夫子!您近來可好?”顧誠玉再見到文夫子,感覺好像恍如隔日。 沒想到文夫子竟然親自迎出來了,也許隨著地位不同,他們之間的關系也漸行漸遠了。 “自是好的,快來書房坐!”文夫子頓了頓,終究那句顧解元,沒有叫出口。 “是!”不管怎么說,文夫子也是他的啟蒙夫子,他都十分感激他,也很敬重他。 兩人去了外書房,文夫子請顧誠玉坐下,隨即為兩人斟茶。 顧誠玉示意茗墨將禮拿過來,其實這禮可以直接給林伯,只是這里邊有文夫子最喜歡喝的茶葉,他也是想給當場拆開,兩人相互對飲一番。 “知道夫子喜歡飲茶,這是學生自己炒制的山茶,您嘗嘗!” 顧誠玉將禮盒打開,里面有茶葉,也有貴重的玉飾、金冠和一些他鋪子里的點心。 “哦?你還會炒茶?快拿出來嘗嘗?!?/br> 文夫子確實喜歡飲茶,他對盒子中名貴的東西視而不見,只催促著顧誠玉將茶葉快點拿出來。 原本兩人三年未見的生疏感,在這一刻,仿佛消失不見。 第一百九十四章 亦師亦友 “那包龍井也不稀奇了,只這包茶葉,您肯定會喜歡?!?/br> 和茶葉配套的是一套茶具,這是紫砂壺,顧誠玉又吩咐茗墨將另一個包袱拿來,這是檀木的茶盤,顧誠玉準備將這一套茶具送給文夫子。 原先文夫子的茶盤是實木的,他之前過來時,看到下面裂開了一條縫,文夫子一直舍不得丟,還說碰不上好的茶盤。那茶盤配的是一套白瓷的茶壺和茶碗。 顧誠玉覺得,煮茶還是用紫砂壺地好。自那次看到裂了縫的茶盤后,他就想給文夫子換上一套茶具。 只是之前空間中只有檀木,卻沒有現成的,他也不會做這個,只能拿了木料,請了京城一個有些名氣的匠人,幫忙雕刻的。 他看了茶盤,做得十分細致。他這一生中,認真教過他的只有兩個老師,一個是老師梁致瑞,一個就是眼前的文夫子。 雖然文夫子的學問沒有梁致瑞的好,他在文夫子這兒學到的東西不多。但是,他對夫子是有特殊的情感的。 “上次夫子的茶盤不是損毀了嗎?我一直在尋訪一件合您心意的。您看,這一套茶具,您喜不喜歡?”顧誠玉將茶具放在了桌上,微笑著看向文夫子。 文夫子一愣,他不知道顧誠玉是何意。這一套茶具可不便宜,若是遇上了喜歡喝茶之人,只要有銀子,只怕千金也是舍得的,這茶盤他沒看錯的話,應該是檀木的。 紫砂的茶壺和茶碗,看著也是精品,這么貴重的東西,他怎么能收? 雖然,他也知道顧誠玉如今的家底十分厚實,就禮盒里的東西,對顧誠玉而言,應該不算什么。 他還打算等顧誠玉辦宴席的時候,還相等的禮過去??蛇@套茶具不同,這么貴重,他可還不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套茶具確實是極品,讓人心生向往之。只是這套茶具,我卻不能收?!?/br> 文夫子沒有再看茶具,而是搖了搖頭,看向顧誠玉的眼神中露出了堅定。 “夫子也覺得這套茶具不錯?學生剛啟蒙時,夫子對我如此關照,還時常勉勵我。學生都銘記于心,這套茶具比起夫子對學生花費的心血來說,不算什么。這是學生的一片心意,日后咱們相隔萬里,怕是不能常常相聚,還請夫子收下吧!” 其實對比梁致瑞,顧誠玉覺得和文夫子兩人像知己。古人常說的亦師亦友,怕就是如此吧! “喝茶喝的是茶,品的是心。沒有好的茶具,一樣能品出百味人生。過于看重茶具的品質,不免落了下乘。就拿我這套喝吧!快將茶煮上?!?/br> 顧誠玉也看出文夫子堅決不肯收,也只好不再勸,心中不免有些遺憾。 他將茶葉包打開,將里面的茶葉抓住一把,放入了白瓷壺中。 在顧誠玉剛打開紙包時,文夫子就聞到了一股香味,“香味濃淡適宜,聞著竟然能振奮精神,此確為好茶?!?/br> 茶葉是空間產出的,雖然比不上靈茶,可也是吸收了少許靈氣生長的,當然與眾不同。 在煮茶的時候,文夫子問了顧誠玉一些在府學讀書的事,并一些在京城的人文風情。 在兩人談論熱烈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脆響。 顧誠玉趕忙往桌上一看,發現竟然是茶壺裂開了。茶湯順著裂縫流下,到了茶盤上。 茶盤突然接觸到如此高溫的茶水,裂縫竟然更大了些。 顧誠玉和文夫子二人傻眼了,文夫子首先想到的竟然不是自己的茶具,而是那壺快煮好的茶湯。 雖然蓋著蓋子,可是香味已經從壺里散發了出來,惹得他連談話都開始分神,沒想到茶壺竟然裂了。 他忙上手,準備將茶壺拿開,想將里面的茶湯倒出來。 他的手剛一放上去,就被顧誠玉推開,“小心,這會兒肯定燙得很,快別碰?!?/br> 風爐還在燃燒,這會兒去碰,手上不燙出水泡來才怪。 文夫子嘆了口氣,可惜了這樣的好茶。 顧誠玉隨后卻笑了,“這是天意,這會兒夫子不會拒絕我的茶具了吧?還是擺上吧!” 文夫子哈哈一笑,其實這套茶具,他哪會不喜歡?只是覺得太貴重,不好收下罷了!也罷!拳拳盛意,再不收下,就是矯情了。 顧誠玉將茶具用水洗了,又燙過之后,重新開始燒水煮茶。 馬俊暉自從顧誠玉進了私塾,就看見他了。他和此人如今已是天差地別。 別人已經是舉人,而他卻還沒下場。夫子說過,顧誠玉只有一個,葉知秋也只有一個。 這二人乃是萬里挑一,就連孫賢也是學識出眾,這次更是厚積薄發。 文夫子說,他開私塾這么多年,收了這么多的學生,也沒碰上過像顧誠玉這樣的天縱奇才,甚至連葉知秋這樣悟性好的,也沒見過,這可能是他此生最驕傲的學生。 這是夫子在甲班說的,大家都知道,今年的鄉試解元是從他們私塾出去的。 夫子有時會拿這二人出來激勵大家。他原本和二人同是丙班學生,同窗都會和他問起這兩人的事。 如今的他,少了少年時的清高自傲和錙珠必較,只剩下對科舉的向往之心。 想起顧誠玉和葉知秋二人考上秀才和中舉后的風光,他就心頭火熱起來。隨后,將書本翻開,仔細溫習。 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