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4
是因為試驗田的關系,說不定下一次考核,能連升兩級都說不定,畢竟試驗田實施地不錯。這些方法已經推廣開來了,就連江南都開始實行。 他深深望了眼顧誠玉,這是個有才干的人,可他是不是個適合官場的人,那還不一定,所以他還得觀望觀望。 兩人的談話沒有影響到那邊的比試,沒錯,就是比試。 三個才子去爭奪第一名,那不是比試是什么?而顧誠玉,似乎早就被人遺忘了。 “誠玉!你既然寫了詩作,那咱們還是再等等,說不定你得了第一名,還能住上房呢!”孫賢也被這氣氛感染,想看看顧誠玉和這些所謂的江南才子,誰才更勝一籌?那些江南的才子他又不認識,況且他對顧誠玉很有信心。 “這些江南才子,也不知比起顧誠玉來如何?”傅銘看著那邊被人簇擁著的三大才子,向方大人問道。 方淮聞言,挑了挑眉,“到底是沽名釣譽,還是有真才實學,你以為在這里就能試出來?鄉試,才是試金石!” “哼!你們這些人開口閉口就是科舉,被科舉拒之門外的,說不定其中就有真實才學的,科舉可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是真金!” 傅銘對這些有些反感,他當年被家里逼著考上了進士,可是他對做官不感興趣,只喜歡做學問。所以他毅然決定去博山書院教書,最后成為了大儒,也順利升為山長。 方淮搖頭失笑,這個老家伙真是個奇葩,他以為在這世上,還會有和他這樣淡泊名利之人嗎?就拿那個小子說吧!那可是個有野心之人呢! “其實你沒想過嗎?你若沒中進士,那博山書院當年會讓你去做教瑜?還能升任山長?若你只是個普通的書生呢?”傅銘當年若是沒考上進士,那他現在就什么也不是。 傅銘叫方淮說得一愣,他沒思考過嗎?當然不可能,與其說是被爹娘逼的,倒不如說他也是想憑借科舉證明自己,只是他不喜歡官場罷了! 就這么會兒功夫,客棧前的人越來越多。顧誠玉看著那邊三人的動作,只見閔峰第一個收筆。 客棧的萬掌柜立刻帶著伙計上前拿詩作,在這期間,劉浩南和黃俊恒也作完了。 “誠玉!他們比你慢多了!”葉知秋在顧誠玉身邊小聲地說道。 只是沒想到這么一句話捅了馬蜂窩了,恰好他們前面站著的學子就是江南的,一聽這話還得了? “嘿!我說,剛才怎么把你們給忘了?怎么?你們以為寫得快,就能比才子們寫得好?真是無稽之談!” “我說,剛才他們不是說這些題的答案都知道嗎?那肯定是沒答對,不然為什么兩位大儒沒說?”葉知秋成功地吸引了他們的注意。 這話一說,三個才子同時看向了顧誠玉。剛才劉浩南還沒將顧誠玉放在眼里,這會兒他眼珠一轉,有了個主意。 他們三個人比試,誰輸了都丟面子,最重要的是,他也沒把握能贏他們倆。那他就把這考生拉進來,多個墊腳石也是好的! 顧誠玉被這幫人推推搡搡地推到了前面,只能無奈地行了禮,其實他也不想太高調的,可總是事與愿違。 “這位師弟,看你小小年紀就已經是秀才了,不知是哪里人士?”其中的黃俊恒覺得還是要問清楚,可別是哪家的世家子弟,要是得罪了貴人就不好了。 那些盤踞地方的地頭蛇,就是京城四品官去,都要給他們幾分面子的。 “在下姓顧,靖原府人士?!?/br> 顧誠玉剛說完,就被劉浩南接了話,“顧師弟,你剛才不是還作了詩嗎?今日咱們肯定是要選出第一名的,不如拿出來,讓大家評一評!” 剛才劉浩南他們讓學子們簇擁著,并沒有看見顧誠玉的詩被傅銘拿了去,他還以為顧誠玉不敢班門弄斧,已經將詩作給丟了呢! “他何德何能?他的詩作竟然敢和三大才子的放在一起?”一個學子翻了個白眼,他在詩會上見過三大才子,他們作得詩確實上佳。 第一百二十五章 詩詞 “是??!看來今日的臉面是要丟大了,還好我們都沒上?!迸赃呉粋€學子也惋惜道,這么小的年紀,既然敢上去,那才學肯定不差,沒想到今日碰上了三大才子,那只能怪他運氣不好了。 就算他是來考鄉試的,那也要成為人家的踏腳石了,就算考上了舉人,那名聲肯定也不好聽。說不定對考試還有影響,日后的殿試排名,說不得就會因為這事兒,而影響了名次。 “他的詩作在我這呢!你們寫好了,那就一起過來評判吧!”傅銘也見不慣這些江南的學子如此張狂。 不錯!江南確實是文風鼎盛之地,才華橫溢之人也數不勝數,穩穩地壓北地一頭。每年科考最后排名,江南的考生都能占上十之七八,這就能說明北地確實不如江南。當然,這也養出了江南學子猖狂清高的性子。 方淮面無表情,可是他的眸子中泛著冷意。這幫江南學子,是時候給他們點教訓了,真的以為他們北地沒人了?特別是這十幾年來,他們以為有朝堂上位高權重的人撐腰,就更加肆無忌憚起來。 方淮想著想著,將這幫學子想成了朝堂上那一派人,心里的怨氣更重,看著那三大才子,也越發的不順眼起來,尤其是那黃俊恒。 “那我們就先欣賞劉師兄的大作吧!”黃俊恒提議道,接著他就朝傅銘那邊走去。 顧誠玉他們也只得跟上,畢竟他現在也參與了不是?他們一動,那人群也就跟著移動起來,他們有的是住在別家客棧的學子,也前來湊熱鬧,群英樓門前已經圍的是水泄不通了。 劉浩南見到這么多人,現在已經是騎虎難下了,他只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得第一名他覺得有些危險。 其實黃俊恒心里也很忐忑,他倒不是怕劉浩南。這劉浩南有幾斤幾兩,他會不知道?他早就探好了底了,閔峰才是他要小心的人,鄉試解元,他志在必得,他決不能讓表舅失望。 相較于兩人內心的緊張,閔峰倒是很淡然,他出生江南漁戶,他爹經常在湖上捕魚,維持著他讀書。他讀書晚,只讀了七年,三年前下場,就考上了頭名,雖然遺憾不是小三元,可是能成為稟生,為家里減輕一些負擔,他也算滿足了。 閔峰的想法和黃俊恒一樣,劉浩南雖然和他們并稱為三大才子,可是他的名聲有很多虛頭,也是他們當中唯一一個不是稟生的,也不知從何時起,才被人和他們的名字放在一起,相提并論起來。 這首詩確實很難,而且還限定了格式,閔峰對自己很有信心,黃俊恒是有幾分才能,可他并不在意。 顧誠玉不用看也知道,眼前的三個才子,并沒有將他放在眼里。 “還有誰要寫嗎?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