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2
“您還要看著我娶君君,幫我們照顧您的重孫子呢,放心吧,您肯定能長命百歲的?!?/br> ☆、農家科舉日常(完) 段青恩的回歸對于整個段家村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 段家不管是段父段母, 還是伯伯叔叔,都能挺直了腰桿, 驕傲的說上一句: 他們最大的靠山回來了! 因為段奶奶和李寶君在, 段青恩沒坐馬車, 而是就這么與兩人一道走著回去。 村子里的人看見他了,都一個個臉上帶滿了笑,一路上倒是沒人敢上前搭話, 但只要是看見段青恩回來的人, 都自覺地跟在了后面,一路跟到了段家。 這一路上, 他們誰也不敢主動跟段青恩說話,倒是有幾個年紀大的老人,奉承起了段奶奶來。 “老jiejie,你可是享福了,有個狀元孫子呢, 怕是做夢都能笑醒?!?/br> “是啊, 看看狀元郎長得也好, 之前這孩子小的時候我就說他是個出息的,看看,果然是這樣吧?!?/br> “要我說還是老太太會養孩子,從小狀元郎就跟著你親, 可見小孩子眼睛靈, 知道老太太有福?!?/br> 段奶奶從前就在村里地位很高,畢竟她的孫兒可是舉人, 但從來沒有哪一科像是現在這樣,已經成了狀元的孫兒乖乖陪在身邊,周圍一群人奉承的。 她樂的牙不見眼,之前看見段青恩回來后那點“孫子這么就不在身邊”的感傷也被歡喜沖的無影無蹤。 到了段家,早就收到消息的段家人也都等在了門口。 段母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唯一的兒子,眼圈一下子就紅了,“青恩??!” 她三兩步跑到了段青恩面前,跟段奶奶之前的反應一樣,上上下下不停打量著兒子,嘴里念叨著:“瘦了,瘦了?!?/br> 也許全天下的長輩都是這樣,總覺得自己疼愛的孩子在離開了自己視線時會吃苦,段母想笑,可落下來的卻是淚水,“快點進屋吧,這一路上也辛苦了,進屋歇息會?!?/br> 段爺爺雖然也心里想孫子,但還記得維持自己大家長的嚴肅,吸了一口旱煙,對著身邊陪著的兒子道:“你們去跟鄉親們說一說,就說我們家青恩剛回來,就不招待他們了,等到明天家里擺酒,再請鄉親們一塊熱鬧熱鬧?!?/br> “誒?!?/br> 村里人聽了段父的話之后都漸漸散了,院子里只剩下了段家人。 段青恩到了段爺爺跟前;“爺爺?!?/br> “嗯,好孩子?!?/br> 段爺爺雖然年紀大了,身板卻還十分硬朗,此刻看著站在自己面前,已然是個大人的狀元孫子,眼底滿是滿足。 “咱們段家一代代都是地里干活的,別說是狀元了,連個童生都沒出過,現在好了,我們家從這一代開始,就能起來了?!?/br> 他是驕傲的。 段家歷代都是貧農,在段爺爺小時候,家里還因為沒錢,餓死了他兩個小兄弟,因此段爺爺一直都是努力的,他不想自己的子孫也被餓死。 段青恩發現泥鰍時,他已經是個老人了,但還是每天晚上出去抓泥鰍。 段家剛剛發跡,賺了錢,他第一時間就把家里的孩子們送到了夫子家念書。 這么幾年過去,家里其余的孩子也都是童生了。 雖然沒有青恩那么出息,但在村子里,那也已經是獨一份了。 段爺爺自覺,段家能有今天這樣的榮耀,與他的努力是絕對分不開的。 當然了,最努力的,還是他的寶貝大孫子青恩。 “青恩啊,你如今能回來多長時間,可還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做的?” “圣上讓我們回鄉便是探親的,也沒什么大事,就是有一件事……” 段青恩看了一眼站在段母身旁的李寶君,攙扶著段爺爺道:“爺爺,如今我也已經有了官身,年紀也不小了,不如就趁我這次回鄉,長輩都在,將我與君君的婚事辦了吧?!?/br> “對,是該辦的?!?/br> 段爺爺點點頭,“你與君君訂婚也這么長時間了,年紀也大了,之前是因為你總不在家,也不好辦,如今既然你已經考上狀元,以后要在京城任職,是該要好好cao辦一下的?!?/br> 段家最大的老爺子點頭了,這場婚事,自然也是要cao辦起來了。 段家人沒人有什么意見。 如果要說段家地位,段爺爺絕對是最大的,其次是段奶奶,再就是段青恩。 這三個人都同意了,其他人也絕對不會多說些什么。 段家要辦喜事這件事就這么傳了出去。 一些人覺得自己理所應當,李寶君從一開始就是當童養媳被接回來的,這些年她是個什么樣的姑娘大家也都看的清清楚楚的,段青恩娶她,理所應當。 有那么一小撮人則是覺得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 段青恩都是狀元了,天底下多少家世好背景好的好姑娘等著讓他挑呢,怎么他就娶了這么一個孤女呢。 當然了,也有一些人,忍不住在村子里酸溜溜的說了一些酸話。 比如說要是早知道當段家的童養媳這么好,當初就該把自己女兒也扔到段家去,被好吃好喝養大不說,還能念書識字,長大了又能嫁給狀元郎。 段青恩是不好和他們計較的,畢竟他現在已經是官身了,要是親自下場有失|身份還可能被當場發達了就忘了鄉親。 李寶君更不要說了,她是待嫁新娘子,最是要注重名聲的時候,別說是親自下場了,就連門都是不能出的。 段父段母又是個老實憨厚的性子,就算是心底不舒服,讓他們跟這些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人撕破臉也不好意思。 這個時候,段大伯娘的殺傷力就顯出來了。 手一叉腰,嘴巴一張,一連串的話就蹭蹭蹭的從她嘴中出來了。 “當初我娘去集市上帶君君回來那是見她長得好又乖巧懂事,你們就算是想照著樣子來上一遍也不看看自己女兒長得什么樣,雖說我對她們沒印象吧,但想想也知道了,看看你們幾個這一張張尖酸刻薄的嘴臉就該知曉了?!?/br> “怎么?不服氣?覺得我家青恩與君君不相配?君君熟讀四書五經,會吟詩作賦,你會嗎?你女兒行嗎?不行就閉上你們的嘴,大喜的日子非要說這種話來刺我們家是不是?覺得這門婚事不好就大大咧咧的跟我們就是還非要背后說人,不如這樣,我把你們家相公的名字記上,成婚那日|你們幾家就不用來了,這樣你們也不用看的不舒服,可好?” 肯定不好??! 她們也就是心里酸,這才在背后嚼舌根,那段青恩家可是全村人都要巴結著的,若是因為她們幾個在背后嚼舌根連累的夫家不能去參加喜宴,她們在家里哪里還能有好日子過。 頓時幾個人又都趕忙道歉,表示自己下次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