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3
風,又見著林先生這走路都和別人不一樣,看起來格外的瀟灑飄逸,一些本來不打算把孩子送去學堂的人心里也動了點念頭。 之前是家里年景不好,災荒那會他們村里雖然沒什么事,但是也不是沒聽聞別的有讀書人因為沒錢餓死的。 畢竟讀書人嘛,手上也沒個力氣,就算是有,一半讀書人也拉不下臉去干活,這可不就活生生餓死一個了嗎? 經過這么一出,許多人家覺得反正科考也難,考上太難了,讀書又不能種田種地的,自家孩子還是別去讀的好。 但是經過這次,親眼看見段青恩考上了童生,看見段家因為這個消息大批大批的人過來道賀,那些一看就非常有錢的人可是直接送金子送銀子的,雖然段家傻沒收,但是要是他們自家有這么一個童生,他們肯定要收的。 現成的成功典范就在眼前,怎么能不讓這些村民心動。 這一天,不少人都在心底做下了讓自家孩子念書的決定。 一定得好好念,認真念,念不出一個童生來也要學會算賬,到時候去當賬房先生,照樣美滋滋。 而已經在美滋滋的林先生可不知道自己馬上將迎來一大批的學生,他就這么端著嚴肅臉一路到了段家門前。 段家大門是敞開的。 今天白天來了一堆客人,段家索性就直接擺起了宴席,現在客人走的差不多了,一家人就都在收拾殘局。 正在撿著桌上碗筷的段母一抬眼就看見林先生了,連忙叫了一聲:“爹,林先生來了?!?/br> 雖說之前帶著孩子去商量入學是段奶奶去的,但如外客上門還是個男人這種事,還是一直都默認讓家里最大的男人去迎接。 段爺爺正搬著個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寫字,在全家開始認字之后,段青恩就帶著家里的三個小堂弟和李寶君一起搬了外面的沙子,又弄了一些泥巴,硬是在自家硬邦邦的院子里做出了一個寫字用的沙盤。 平時全家人誰空閑下來了,都可以拿著樹枝去上面寫字。 這個沙盤還是挺受家里人歡迎的,畢竟段家雖然不像是以前那么窮了,但到底還是普通的農戶人家,根本承擔不起昂貴的紙張。 現在有了沙盤可好了,誰想寫字了就在上面畫兩下,感覺學的差不多了再直接抹過去就行。 段爺爺作為男人,是不參與這種收拾鍋碗瓢盆活動的,這都是段奶奶和段家兒媳婦的活,還有李寶君,雖然她人小小的,但也自覺的去收拾了。 他不做事,又閑的沒事干,索性就坐在這在沙盤上比劃著練字。 見林先生來了,段爺爺連忙起身迎了上來。 “林先生,您來了,快快快坐下?!?/br> 擺宴席的時候段家是叫段青恩去請過林先生的,只是林先生覺得人多就沒來,段爺爺剛剛還想著把之前特意留下來的菜叫段青恩送過去。 若不是林先生,他家青恩現在也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鄉下孩子,哪里能有這樣大的造化。 無論怎么樣,段家也要記住這個恩情。 見段爺爺的態度一如既往地恭敬,甚至還比以前都要親熱,林先生心里也十分舒服。 他的學生是沒有像是段青恩這樣有出息的,但之前他在學堂上學時,曾經有個同窗就是考中了童生,結果從那以后他父母就飄了起來,對著先生也沒有以前那般恭敬。 之后雖然那同窗人認真上進,先生也還是忍受不了他父母那趾高氣揚的態度,將人趕出了學堂。 林先生是很喜歡段青恩的,因此也有點擔心他家里態度會變化,不過現在見了段爺爺的態度,他又覺得自己是杞人憂天了。 只看段家擺宴席也能想得到他,便該知道,段家不是那種起了東風便感覺自己長了翅膀的人。 人家對他好,他自然也要對人家客氣。 林先生對著段爺爺笑道:“青恩不在家嗎?” “真是不巧,院子里亂糟糟的,我們怕孩子們磕碰到什么,就讓青恩帶著他三個弟弟一同出去了?!?/br> 段爺爺:“您是有什么事嗎?要不我讓人出去找找去?!?/br> “不用不用?!?/br> 林先生連忙攔住了要起身的林爺爺,“您轉告他一聲就行了,是這樣,我有個同窗,手上有個去縣學的名額,他想要舉薦青恩,所以我來問問你們家意見?!?/br> “縣學?” 段爺爺雖然讀了書,但也基本沒有關注過外界的事,聽了個新名詞有點懵,“這是,這是讀書的地方嗎?” “對,縣學是由知縣大人建起來的,一般縣里有名望的人家都能舉薦,每過三年,就會有新的名額下發,一般都是為了像是青恩這樣,家不在縣里,念書又用功不錯的學子?!?/br> 林先生耐心的跟段爺爺解釋了一下縣學具體是個什么章程。 話說他們縣里在幾十年前有一位縣令家境不錯,到了這個地方見四處破落連一個學堂都沒有,索性就用了自己的錢,建造了縣學。 之后他又招收了一些秀才舉人,正式開學。 一開始,進縣學的都是一些家境不錯的學生,后來有一次,縣里一位窮人家孩子中了童生,想要繼續上進,卻苦于教導他的先生也只是一位童生,即使傾囊相授也不能讓他再進半步。 這位先生也不想耽誤了自己的弟子,于是求到了縣令那里,問能不能讓他的學生也進去念書,念書的費用就記賬,然后慢慢還。 這位縣令本來就是個不差錢的,聽了之后于心不忍,索性就自掏腰包讓這個學生進學,還讓人制作了舉薦牌分散給縣學里的先生們,讓他們舉薦一些念不起書卻很有天賦的學子來。 之后這位縣令得了個好名聲,很快就升官走了。 后來的縣令雖然沒那么有錢,但也不可能前頭定下的規矩后面他來打破,索性就還是學費照樣收著,但有舉薦名額的人可以不花錢進縣學。 之后,舉薦名額就漸漸成了一些有名望的人獨有。 而他們也都只會舉薦一些有才名但家中卻條件一般的學生進縣學。 段青恩就十分符合這個舉薦條件。 林先生是仔仔細細認認真真的將縣學給說清楚了,怕段爺爺不答應,他又補充道:“青恩聰慧,我卻只是一個秀才,短期教導倒是還好,可若是他想要更進一步,還是進縣學為好?!?/br> 段爺爺也明白這個道理,只是比起前程,他更加擔憂孫子會受欺負,遲疑了幾秒,還是開了口:“先生你的意思我是明白的,可你方才說的,那縣學不靠著舉薦名額進去的讀書人,是否都是花了銀兩的?他們家中定然富庶,若是青恩去了,他年紀小,家中又無甚銀兩……” 潛在臺詞,就是怕自己孫子會在學校被人欺負了。 林先生明白。 他雖然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