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9
中,不免窺出少許端倪…… 景文三年秋,南苑行宮終于建成。唐煜帶領文武百官及后宮女眷奔赴南苑圍場行秋獵之事,夜間宿于行宮。 帝王所居的明華殿中,母子對峙場面重現。唐煜一身明黃帝袍,較三年前威嚴許多,言語堪稱字字泣血:“虎毒不食子,皇兄究竟犯下何等罪過,招致母后如此狠手?” 丹階之下的何太后簪環盡去,披散著一頭秀發,眉目間是唐煜這兩年看慣的清冷:“百姓何辜?丹陽、新郡兩地冤魂無數……先帝三宮六院,坐擁三千佳麗,我只有你表舅一人,卻要遭他毒手……先太子殘暴不仁,不配為人君!再說,若非有我,今日未必輪得到你做這個皇帝!” 唐煜無力地揮揮手,叫了退到外頭的宮人回來:“來人啊,太后忽發瘋疾,著人好生看管?!?/br> 何太后冷笑一聲,轉身離去,揚起的裙擺晃花了宮人的眼睛。 ………… 嘴角不停往外溢出鮮血,何皇后眼睛無力地合攏。曾幾何時,她只想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婦人,與表哥雙宿雙飛……偏生被命數推著,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的境地。 恍惚中,似有錦衣少年向她伸出手去。 何皇后嘴角含笑,搭上故人的手:“表哥,我來了?!?/br> 太后在秋獵途中不幸薨逝,因在皇城之外,諸色東西不全,靈柩便暫且停于南苑行宮的明華殿。 唐煜移居皇子時代小住過的含英閣。這日夜中,他從史官手中取來先帝時代的起居注,動筆增改相關段落。 古來多少秘辛湮滅于煙塵,真相唯有清風知曉。唐煜不知道自己所寫能保存幾代,只能盡人事,知天命。 窗外桂花盛開。鮮妍之后,便是寒涼。 番前外前世 二月二, 龍抬頭。正月已過, 除夕夜起在各處宮宇高懸的彩燈在這一日統一撤下。 太子妃莊嫣一時興起, 命人將娘家送來的節禮中一個赤金嵌寶的梅花香篆爐擺出來。它的造型十分別致, 其上用古篆字標注出一日的十二個時辰, 配備的“壽”字香餅足以燃上一整日, 在特定的時辰點燃它, 到了某時某刻,便有香煙從篆字浮雕下的小孔中冒出。 彌散的清幽香氣中,采桑放低嗓音, 向莊嫣回報:“孫院判剛過來看了, 確認楊奉儀有孕?!?/br> 莊嫣挑了挑眉毛, 一對鳳目中流光閃爍:“這可是件大喜事,走,去看看她?!?/br> 自從太子秋獵墜馬傷了腿腳, 數年之內除了莊嫣所生的小郡主,太子唐烽別無其他子嗣, 膝下堪稱荒涼。 按說這時東宮有人身懷有孕,應該欣喜若狂才對,然而新晉孕婦面上一絲歡欣都無。聽聞太子妃駕到, 她慌忙放下手里的針線活, 跑到門邊跪倒在地。 “妾身見過太子妃?!?/br> “使不得, 使不得,你們干瞪著眼睛做什么,還不快把你們家主子扶起來, 她如果有個閃失,你們一個都跑不了?!鼻f嫣一邊俯身扶起楊奉儀,一邊斥責服侍她的宮人。 轉瞬間,宮女采桑帶領其余宮人退卻,給便宜姐妹二人留出說話的空間。莊嫣坐在床沿,拉著楊奉儀的手道:“恭喜meimei,為太子立下大功?!?/br> 楊奉儀的容貌屬于小家碧玉那一掛,且是低等宮女出身,若非太子妃抬舉,連個奉儀都做不成。不過仔細看去,她的眉眼與鐘秀宮那位貴妃有三四分相似之處。 她眨巴著眼睛,語無倫次地說:“可是娘娘,這個孩子……算算日子,正好是蜀王……他留不得啊,萬一太子——” “胡說!”莊嫣呵斥道,“彤史記得清清楚楚,兩個月前太子臨幸了你?!?/br> “其他jiejie都沒好消息,我哪有那么好命……”在莊嫣目光的威逼下,楊奉儀的聲音越來越小。 “哎呀呀,怎么哭上了?!鼻f嫣用帕子為楊奉儀拭去眼角的淚花,安撫道,“meimei別瞎想了,你是有福之人,這就是太子的子嗣。稍候我就去母后那里為你請封,承徽之位是跑不了的,等孩子落地,若是個小皇孫,良娣都有可能?!?/br> “可,可若不是太子的呢?!睏罘顑x身子抖若篩糠,清秀的小臉上寫滿倉皇。 莊嫣把臉一板:“你可想好了,好好的皇孫之母不當,要當□□東宮的罪人嗎?你不在乎你自個的性命,家人的也不在乎嗎?” 見莊嫣以家人性命相脅,楊奉儀嚇得跟什么似的,再不敢多說一句話,莊嫣囑咐什么,她只有點頭的份。 打個巴掌就要給個甜棗,莊嫣深諳此道,她先是在東宮里給楊奉儀單辟了一處院落,內里的陳設比她自己所居的麗景殿都不差什么,答應好的請封亦很快下來,楊奉儀一躍成為楊承徽。 這還不算完,莊嫣又向帝后請旨,允許楊承徽的家人入宮探望——要知道,連許多慶元帝的嬪妃懷孕時都沒享受過這待遇呢。 肚子漸漸鼓起,楊奉儀墮掉孩子的想法隨著豐厚的賞賜煙消云散。她安下心來,輕撫著小腹,臉上綻開柔和的笑意,是啊,太子妃娘娘說的有理,指不定就是她命好呢。 同年冬日,太子庶長子降生。太子一派揚眉吐氣,一掃往日頹廢。齊王一派愁眉不展,但也沒放棄。 這么多年過去,東宮就一個宮人有孕,可見太子子嗣著實艱難,而且小孩子嗎,吹個涼風都能夭折,指不定過幾個月就一副小棺材埋了完事,齊王可是嫡子庶子一大堆,完全不用發愁子嗣的事情! 卻不知,慶元帝的最后一樁擔憂被掃除,從此之后攻守之勢逆轉。 唐烽自家人知自家事,不過皇孫降生,他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就不愿深思。 事關皇室血脈,且唐煌當日行事純屬一時沖動,留下不少痕跡,何皇后將前因后果查了個明白,然而她覺得左右是自己的親孫子,終是默許了。 秋獵墜馬一事,何皇后多番探查下懷疑與凌賢妃有關,可惜長子已然殘廢,幕后黑手銷毀證據的速度先她一步,人證死的死,失蹤的失蹤,何皇后沒有一舉扳倒對方的把握,索性保持沉默,畢竟除了長子,她尚有兩個兒子,且占著嫡妻的名分,笑到最后的可能性遠遠大過賢妃一脈。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等她做了太后,賢妃母子還不是任她揉圓搓扁。人憐弱小,何皇后亦因此事對長子懷有愧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