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5
城感覺又活了過來。 如果不洗這么一下, 用不了多久, 這人身上準保是一股子汗臭味,累積得多了,那叫一個酸爽。 宋城他們兩個走到鎮上郵局的時候, 郵局還沒開門呢。 早起就空著肚子, 不過郵局旁邊的大食堂倒是開了門,好些個在鄉政府上班的就在大食堂里吃飯。 宋城搜摸了半天,總算在身上搜出半兩糧票。 “走,咱進去吃點!” 李達本來想推辭,不過一想宋城馬上就是身懷十塊巨款的大作家了,吃他一頓也沒啥。 半兩糧票在食堂里,買了一大碗稀飯,兩個野菜餅子。 雖然都是野菜餅子,但鎮上大食堂的就是比他們自己做的好吃。 宋城又要了個空碗,把稀飯倒開,一個端著半碗,就著野菜餅子,稀里糊嚕地造完。 這半兩糧票其實也是當初小鈴給宋城的。 但不吃這一頓,怕是又要暈倒,所以宋城也顧不了那么許多了。 吃完了這頓熱乎的,肚子里有了東西,感覺身體就沒那么虛了。 兩個人從大食堂出來,走了幾步就到了郵局,正好趕上郵局開門。 一位老師傅慢悠悠地拎著暖水壺走進郵局,倆人趕緊跟在后頭。 “王師傅,早??!” 老師傅抬眼瞧了瞧,是他倆,不緊不慢地點點頭。 “是你們??!是來拿信的?” 說著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猛地抬頭看向宋城。 “你就是宋城吧!你收到了省報社的信!” 他們這個郵局,管的是全鄉的通信。 全鄉十幾號大隊,收到的信啊啥的都從他們這邊過,他分類的時候就都要掃一眼從哪來的,這不就看見宋城的信了么。 宋城這個人他認得,經常有縣里給他發的信。 聽說這是福來大隊的小秀才,筆桿子,寫的文章經常上報紙的,上通信站廣播的。 這一回居然還是從省城來的,他當然就重點關注了。 在交給大福村人的時候,還專門給那個拿信的的提了下,讓他拿好可別弄丟了。 “是??!宋城收到了省報社的錄取信,他寫的要登在報紙上連載呢!” 宋城還沒說話,李達先搶先嚷了嚷了出來,一臉洋洋得意。 好像寫出上省城報紙的是他一樣。 “啊呀!真的呀!” 老師傅也大吃了一驚。 “???宋城你這可是太厲害了!” “省報社??!什么時候的報紙,那可一定要看看!” 現在訂報紙雜志之類的都是通過郵局,哪怕老師傅一分錢不花,也能把所有的都看全了。 要不這年頭在郵局工作,那絕對是讓人羨慕得不得了的鐵飯碗呢! 老師傅這聲音一高,原本坐在柜臺后的其他人聽見了也都圍了過來。 “什么省報社?什么?怎么回事?” 老師傅指指宋城,“就是這個福來大隊的小宋,有名的筆桿子!那個歡歡喜喜奔小康,你們都聽過的吧,就是小宋寫的……哎喲,真是不得了,現在都能在省報上寫了!咱們鄉也要出一個大作家了!” 四五雙眼睛都盯著宋城瞧,就跟看猴子似的,宋城就算是見過大場面的,還是忍不信臉紅害臊。 “沒有那么厲害的,就是個小中篇,只有五六期就完了?!?/br> 一期八千多字,六期就是五萬來字。 這點字數,對于宋城那個時代,動不動就幾百萬的大長篇來說,實在是不夠看的。 但通俗和能上官媒的,那出身上就完全不同,日后的發展道理也完全不同。 據宋城知道的,就有好幾位通過官媒最后成了全國知名的大作家,作品流傳于世,拍成影視,甚至還能拿到國際大獎。 但全國那么多愛寫作的文藝青年,最后成名成家的也就那么些個而已。 原身有才華是絕對有的。 善于抓住熱點,緊跟風頭,原身的政治嗅覺比他的文筆要強得多。 就原身的質量,宋城看著還算可以,但故事性和合理性都差了點。 原身之所以能上,其實還是有內幕的。 雖然是原身的,原身的運作,但被夸的是他,他就覺得臊得慌。 “還有五六期!” 一個中年女同志瞪圓了眼睛,發出驚呼。 “是啊,連著半年名字都上省報……這個小宋同志也太謙虛了吧!” 老師傅笑瞇瞇地看著宋城,仿佛在看著自家成了器的兒子。 “這要是我寫的東西能上省報,別說五六期了,就是能有二三十個字,那也美死了!” 說話的也是個小青年,小青年還戴著副眼鏡,顯然是個有文化的。 女同志瞄了那小青年,“你可算了吧!你就給咱們郵局寫個工作總結,還有好幾個錯別字!” 小青年撓了撓頭,“哎呀,趙大姐,你就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了嗎?” 他倒是臉皮厚,被笑話了還能來跟宋城套近乎,“小宋同志是吧,能不能教教我呀,你寫有什么訣竅沒有呢?你平時都看些什么書?有沒有拜老師的?” 宋城幾乎被問得啞口無言。 他一個學計算機的宅男,年輕的時候看過一點消遣的,讓他寫他哪會? 還介紹經驗呢? 幸好還有個給力的隊友,李達就往他前頭擠了擠,大聲說笑。 “各位同志們,先給宋城取了匯款,咱們再慢慢說,好不好呀!” 他就知道到了這兒,準是這樣。 別說郵局了,說不定過兩天,鄉里的□□知道了這事,都得歡騰開。 “哦,對對對,可不是有稿費的嗎!” “來給我吧,我來辦!” 看著郵局同志的熱情萬人,李達目光閃了閃。 這也就是宋城今天上了省報,算是個作家了,才有這么優厚的待遇,要是換成普通村民或者是知識青年,那態度可沒這么好,都得求爺爺告奶奶的。 十塊錢被貼心地分成了一張五元的,一張兩元的,一張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