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2
光抄寫一遍那都是好幾天的工夫,有時候寄到了出版社或者報社,人家看過了不打算采用,也不會退原稿,作者想再投其它家,那費的工夫可想而知……完全不能跟幾十年后比的。 原主投完稿回到村里,那牽腸掛肚,茶飯不思啊。 就今天,他去上工,隊長給他分了個特別輕省的活兒,讓他去倉庫那邊計工分。 他計著計著工分,突然間,有人從鄉里回來,帶回來全村的信件,其中就有他的! 信封上的發信單位,那可是XX報社??! 那會兒的農村,要知道個最新政策,國內新聞啊啥的都得聽廣播,看報紙,就他們這邊遠山村,縣上的報社記者來了那都得當個大干部熱情接待,更不用說省報社了……當然了,他們這小破村也從來沒有省報的人來過就是了。 但現在,那個筆桿子宋城,居然能認識省報社的人,還跟他們通信了! 于是紛紛熱情地上來圍觀,想要知道省報社的同志都給宋城寫了點啥? 原身則是忍著激動,拆開了那封信。 顫抖著手讀到一半,原身原地跳起來,大叫一聲,就翻了白眼。 那還有什么說的,村民們趕緊七手八腳地把原身給扶了起來。 一摸還有氣兒,有人說是嚇著了,有人說是餓暈了,原身的對象小鈴則哭著去找村里的赤腳醫生同貴。其他的人把原身給抬到了他的住處。 再看那封信,可不把人嚇了一跳。 我滴個乖乖,宋城這小伙子!可了不得了! 他寫的被省報給錄用了!還有一張十塊錢的匯款單呢! 怪不得宋城給激動得暈過去了呢,這要是落到誰頭上,誰不暈??! 這可是山溝溝里出了個大秀才,這小村怕是留不住他了??! 宋城坐在炕上,回憶著原主的故事,只覺得陣陣無語。 原主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 動不動就寫詩,寫情書什么的,身為科技宅男,宋城實在是搞不來??! 什么的,宋城倒是挺喜歡的,但他是喜歡看,根本不想自己去寫。 更何況原主寫的,風格……嗯,怎么說呢,就是那種落難青年碰到美麗賢惠的村姑什么的,就是原主和對象小鈴的翻版??! 宋城打從穿越第一個世界起,就被說成是吃軟飯的,但他覺得這位原主才真是吃軟飯的呢。 原主跟小鈴在一起,就像一個巨嬰。 小鈴給他洗衣縫補,替他做飯洗碗,如果原主被分到了比較麻煩的農活,都是小鈴在幫忙干。 有的時候,還會偷偷塞給原主幾毛錢□□票什么的。 原主給小鈴的回報呢,則是情詩啊什么的,哦,對了,就是情詩,在原主和小鈴在一起半年后也沒了那個新鮮勁兒,所以給小鈴的就是讓她當自己新作的頭一個聽眾…… 原主不是靠著筆桿子得了好多的獎品嗎? 按著常理來說,原主雖然很窮,沒房子就不說了,沒錢也是的,但好歹還有得的那些獎品呢,什么綢子皮的日記本,搪瓷水杯,印花毛巾之類的。 除了在起初搞對象的時候,原主送了小鈴一塊手絹,之后得的那些獎品,原主就都當成禮品送人了。 比如說送給鄉里通信站的廣播員小金日記本,送給村長的搪瓷水杯…… 當然除了送給一些原主認為需要維護的人之外,大部分的獎品,原主都給了他親大哥家。 他大哥家剛生的小侄子還不到一歲,虎頭虎腦的特別可愛,這是他嫡親的侄子,他就要對他們好上加好上,讓宋家那些人瞧得眼氣! 沒錯,原主就是這么一個吃著軟飯,但自己卻不覺得的,還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的家伙! 宋城還坐在床邊揉腦殼,之前屋里跟他說話的那個年輕人端著一個碗進來了。 “來來來,喝點熱乎的!” 一個粗瓷大碗懟到了臉上,宋城一看,里頭居然是蛋花湯。 “誒,還是你有福,這不是剛剛大隊那邊送來了三個雞蛋,讓給你補補腦!” 宋城道了聲謝,端起來喝了幾口。 果然這熱湯下肚,感覺舒服多了。 其實原主會血糖過低,除了確實在下鄉青年這邊伙房里吃不太飽之外,也跟原主自己作的有關。 宋城放下了碗,一邊早就盯著的年輕人連忙問。 “你還喝不?” 宋城搖搖頭,“不喝了?!?/br> 年輕人端起那半碗湯,咕嚕兩三下就喝光了,完了還意猶未盡地把碗邊給舔了。 “我這還跟著你沾了光??!” 年輕人笑嘻嘻地,“宋城啊,你這回可算是出了頭了。我估摸著你在這村里也呆不了幾天了,誒,你發達了可別忘了我大李??!” 原來這位年輕人姓李,名叫李達,跟宋城一樣,也是小縣城來的知識青年,不過宋城是本縣的,而這位是鄰縣的。 宋城笑著搖搖頭。 “看你說的,哪就那么懸乎?!?/br> 就算是寫了部中篇能在省報上連載又怎么樣,稿費算上六期的吧,也就不到一百塊錢。 能干什么??! 宋城頭痛的,是原身的對象小鈴。 原身跟小鈴,除了沒領證之外,那真是什么都發生過了。 宋城如果不娶小鈴,那絕對是要被罵成陳世美,白眼狼的。 可如果娶的話,不光是現在的宋城不樂意,就是原身,其實也是有花花腸子的…… “同貴哥,你快點??!” 宋城就聽到茅屋外頭響起了清脆的嗓音,那聲音又接著嚷著,“李達,城哥怎么樣了?醒了沒?” 李達沖著宋城擠了擠眼,“醒了!醒了!還喝了半碗雞蛋湯呢!” 那碎布拼成的門簾一挑,就進來一個年輕姑娘,她手里還拽著個慢吞吞走路的中年人。 那中年人哎喲了一聲,“小鈴,你可放手吧,我這老腰都快閃了!” 原來這中年人名叫原同貴,是小鈴的本家堂哥,因為早年他爹就是村里的采藥人,所以后來村子里派人去學赤腳醫生,就派了他去,不過這個人是個慢性子,總是不慌不忙慢悠悠的,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