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1
書迷正在閱讀:我再也不敢坑主角了[穿書]、[魔鬼戀人]唯醬不哭,站起來擼、你要對我好點呀、逐鳥記、三三上神的陽光大道、今天我又流口水了、盛京第一寵、(前傳)長留傳+謝長留、傲慢與病嬌、我姓趙,死對頭名天
只會喊口號的思想活動,他怕廠里的人閑下來被那些演講的人帶偏了,不僅經常安排廠里的工人加班,還組織廠里的技術骨干們休息時間改進舊機器研究新技術。 為了調動廠里工人們的積極性,不僅經常買物資給加班兒的工人發獎勵,還承諾要是誰在改進舊機器研究新技術上面有重大貢獻的話,不僅他自己自掏腰包發獎金,還給評先進,調工資,一下就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 你別說,雖然是被環境逼出來的勤奮上進之舉,卻誤打誤撞的搞出了不錯的成績。 莫小林來的時候已經有好幾個記者先到了,不過也沒比他快多少,看他們還不是很熟悉,相互客氣聊天兒的樣子最多也就先到一兩個點兒。 接待的辦公室里五六個記者,除了莫小林,還有他們省里其他報社的,市里的,廣播站的,就連就連隔壁省的報社也說要派人過來采訪,不過這外地的來的就慢了,聽說火車都得坐兩三天,這會兒估計還在路上呢。 這么多記者過來采訪,農機廠的領導還是很重視的,廠長主任什么的,好幾個領導都陪著說話呢,中午還好酒好菜招待了一頓。 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在華國都是很講究人情的,不管什么事兒都喜歡在飯桌上聊,哪怕在物資緊缺的70年代也一樣。 而且農機廠怎么也是一個熱門兒的廠子,招待客人雖然沒有后世那么多花樣,但也有魚有rou算是很豐盛了。 這個時代的人,對工作很有熱情,也不敢耽誤,吃飽喝足也都馬上開始工作了起來。 他們幾個記者商量了一下,采訪的都是一樣的東西,要是他們分開采訪一個一個問人家也挺煩,干脆就一塊兒行動了,人多了,問的更全面不說還能對一對筆記不會記漏了啥。 最重要的是這種時事新聞,最主要的就是真實又簡單明了,他們只是充當一個傳聲筒,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大眾,不需要多好的文筆把它寫得花團錦簇,那樣反而讓人看不懂,這次采訪他們雖然不是一個報社的,卻沒有競爭關系,所以才能精誠合作,和諧友愛。 這次農機廠的成果因為是集體的心血,所以他們采訪的人有點兒多,廠長,技術骨干,老師傅,表現優異的學徒工還有那些經常加班的工人們,這工作量著實不少,等他們采訪完都已經下班了。 雖然提前完成了工作,可報社給他出差的時間是很寬裕的,多耽誤兩天也不會有人說什么。 于是莫小林沒有像別的記者那樣急著回去,晚上還跟被他采訪過的技術骨干一起去食堂吃飯聊天兒。 比起被廠里安排那種好些話都不敢說,像是背了詞的正式采訪,食堂這種熱鬧放松的場合,顯然讓他們更有談性,也更放得開。不僅他們研究新工具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趣事和難題,就連廠長怕老婆的八卦都被抖落了出來。 聊的興起,即使吃完了晚飯,他們也都不急著回家,在溫暖的食堂,有莫小林這個省城來的記者當聽眾,一群人吹的很是熱鬧,過來說兩句的人越來越多,一直到天都黑了,食堂要關門,這些意猶未盡的工人們,才在莫小林的勸說下各回各家。 而莫小林也回到了招待所,趁著思維清晰記得又清楚把剛才收集的素材在腦子里整理了一下,都記錄了下來。 雖然廠里派他過來采訪任務重點在新機器上,但也沒說就只能寫一篇文章??! 他們當記者的,除了廠里布置的采訪任務以外,一個月至少得交兩篇自己收集素材寫的文章。 莫小林覺得現在這樣搞運動抓思想的浪潮里,這個抓著工人加班,搞研究,干實事的廠長就很難得,要是單獨給他寫一篇稿子,既完成了任務又可以宣傳一下這樣實干創新的風氣。 于是莫小林第二天又跑到了農機廠去,找到廠里的工人、家屬們,了解廠長的為人、做派、人際關系和家庭成分,等一切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才又找到田廠長說了他的想法,做了一個專訪。 這樣被當做正面榜樣上報紙的事兒是很光榮的,誰還沒點兒虛榮心呢?何況這樣在報紙上被>吹一波,不管是對社會影響力還是政治前途都是很有幫助的。 田廠長才30多歲,在這樣的環境里能壓著全廠的人加班,用業余時間沉下心來搞研究,就知道是個有想法想些野心的,對這樣的好事兒當然不會拒絕。 就連莫小林說他們村里想要買一臺拖拉機和這樣一套配工套,都很爽快地拍著胸脯答應了,不僅給了他一個最低的出廠價,還給他插了個隊,說是讓他們村的人來報莫小林的名字,就可以直接拉走了。 莫小林也知道現在的拖拉機就是很難買的,他們整個縣一年也搶不到兩臺,更何況還有這些當前最先進的配套農具了,他本來只是看著眼熱替村里問一嘴,卻沒想到田廠長賣了他這么一個大人情! 不過他雖然答應了,卻沒準備馬上給村里去信,讓他們買拖拉機來。 怎么的都得等他寫好稿子給編輯審核完了確定能上報,才能拿人家好處。 謹慎的莫小林雖然想幫村里的鄉親們,但他也會量力而行,可不想賠上自己的信用,只有在心里想著看來這個專訪得回去好好寫了。 辦完了公事,莫小林想著難得出一趟差,還是到了這沒人認識他的G市,于是,找了個沒人的死胡同,換了個破棉襖,圍了個遮住臉的厚圍巾,喬裝打扮了一番,就背著背簍去銀行,政府那些工資福利好的家屬院兒賣糧食蔬菜去了。 反正他就干這一票賣完就要坐火車回省城了,這邊也沒人認識他,只要不被逮個現行,一點兒也影響不到她的工作生活,所以莫小林放心大膽的轉了好些家屬院兒,賣出去三四百斤的糧食和蔬菜。 找了個沒人的公共廁所,收拾好行頭,放回空間里,換了衣服,莫小林又成了那個省城來的體面的記者。 回到招待所,莫小林才從空間里拿出今天賣的一大堆錢票,開始整理。 明天他就要走了,本地的糧票莫小林也沒用,于是就都是收的錢和布票、糖票什么的,再說出來買高價糧的,肯定是家里有錢卻沒有那么多糧票,糧食不夠吃的,也沒人那么傻,拿糧票出來買高價糧。 所以莫小林收上來的除了三十八塊多錢,還有一尺五的布票,兩斤半糖票和五塊肥皂票,而且這些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