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2
秘密。最后,這才有了眾位公主一起入宮面圣。晉武帝被刺激的不輕,不過他醒來后,第一件事還是換太子妃,羊獻容不行,那就換羊獻容的姐妹上。至于羊獻容……晉武帝給了他不少補償,因為在晉武帝看來是他突然反悔不要羊獻容這個兒媳婦了,不是羊獻容千方百計的不想嫁給他兒子,他多少還是應該有所表示的。從晉武帝和羊獻容的角度來看,這個算是皆大歡喜。唯一犧牲的便是羊獻容的從妹了。好吧,對于羊獻容來說是犧牲了自己的meimei,但她從妹卻還是蠻樂意的。因為這從妹是個孤女,名叫羊青容,父母早逝,一直養在伯父家,與從姊羊獻容一起長大。一個是父母手心里的寶,一個是寄人籬下的落魄娘子,兩姐妹的性格自然有很大差異。好比羊獻容雖然圓滑,卻堅決不想嫁給一個傻子,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而另外一個則覺得傻子又如何?他能個她太子妃的身份,這就像是一個買賣,他給了她想要的,她就會努力做到童叟無欺,當個好妻子、好阿娘。其實羊家姐妹這么想都沒什么問題,一個嫌棄,干脆不嫁;一個既然決定嫁了,就不會嫌棄。最煩的還是那種一邊占了好處,一邊還要覺得自己受了天太大的委屈百般嫌棄的。出嫁時,羊獻容抱著羊青容哭了很久,她很愧疚,但依舊毫不猶豫的把從妹推給了一個傻子;羊青容也抱著自己的從姊哭了很久,因為她需要羊家的這份愧疚,這是保證她日后能在東宮站穩的人脈之一。出門前,羊青容對著羊家深深的一拜,心想著這就當是她還了伯父一家這么多年的養育之恩。她代他們的掌上明珠出嫁,無怨無悔。所以,從始至終羊青容都很平靜,她罩著白蓋頭,是在表面自己絕不回頭的決心。上了車,羊青容只在求一件事,希望太子是個好人,他可以是個傻子,但她不希望他是個性格暴戾的傻子,只要太子對她好,她也會對他好的。畢竟他給了她太子妃的榮耀,用自己的一生去換這個頭銜,值得嗎?這個就要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反正對于羊青容來說,值得!車隊遇襲時,羊青容都是格外的冷靜的,她小時候也學過一些功夫,作為孤女,若她不保護好自己,那總有人會欺負她。不過在羊青容還沒有保護自己之前,衛隊就已經制止了歹人。雖然白蓋頭被扯了下來,單羊青容卻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光亮,在那亮光中,斯人如雨,踏光而來。他面色稚嫩,卻眼神堅定,動作如行云流水,哪怕是在屈膝彎腰為她撿起掉落的蓋頭,也做的就像是一件多么高貴優雅的事情。他將蓋頭給她時的溫柔聲音,讓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當車隊再次前行時,羊青容才從奶娘口中得知,那人便是衛家三郎。“據說他是太子的摯友,能當這樣的人的朋友,太子殿下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對嗎?”最起碼太子應該也不會像那人一樣溫柔吧?“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蹦棠镂罩蚯嗳莸氖?,這才發現她早已經不是當日那個父母雙亡,只會躲在她身后哭泣的小娘子了。羊青容想著,當然會好起來,哪怕不會,我也會努力讓它好起來的。日子是人過的,抱怨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當酒宴結束,太子在人的攙扶下,揭開蓋頭后,他覺得他好像明白了小娘總是說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眼前的羊青容不是最美的,也不是最有氣質的,但她卻是最溫柔的,像極了東窗下為他制衣的阿娘。太子紅了臉,學著衛家告訴他的話,對羊青容說:“我們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我會對你好的?!?/br>羊青容看著太子清澈透明、猶如赤子的眼神,笑了,上天還是憐惜她的,她不需要她的丈夫多么聰明,多么勇武,她只想他是個好人,能給她一個家。作者有話要說: 羊青容這個人物是我杜撰的第96章古代九十六點都不友好:司馬衷去芙蓉帳暖了,衛玠卻還留在前面的宴會上。不少人都驚訝于衛玠這次的健康程度,竟然到現在了都還沒有暈,好神奇耶。咳,衛玠在各大宴會后期都很喜歡用生病這招來金蟬脫殼,反正全世界都知道他身體不好,這讓他既在宴會上刷了存在感,也可以避免很多他所不想參與的事情,好比公開嫖妓,也好比聚眾吸毒。魏晉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真的有毒,很多后世都明令禁止的事情,在這時卻是合法的,甚至會被看做是名士風范。好比王澄再次當眾脫衣。這可是太子的婚禮。王澄還沒脫完就被王二舅可抽了,不知道我妹子會辣眼睛嗎?!王澄在掙扎間也是一愣,臥槽,衛玠還沒退場?這不科學啊。衛玠其實也想早走的,連理由都是現成的,替太子當使者,過度勞累。但是,衛玠一直在等廣陵王的后招,生怕自己走了就沒辦法給廣陵王一個施展的空間了。為此衛玠提前準備了很多應對廣陵王的手段,只等著占了理之后,往死里抽他。哪成想…………廣陵王認慫了。他只發了賈南風一個大招之后,就徹底安靜如雞了,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連當個合格的反派都不會。衛玠托腮,看著廣陵王,別提多失落了。你來招我啊,你來招我啊,你再不來我就要想辦法主動讓你招我了!王衍的兒子王眉子當時正好就在衛玠身邊,見衛玠神色懨懨,以為他是心疾發作,卻逞強不肯明說,趕忙湊過來關心的仿佛詢問。衛玠被煩的不要不要的,只能回了眉子同學一個“說了你也不懂”的“憂郁”眼神,他該怎么能說呢?總不能說自己賤得慌,正期待著敵人爆seed,結果敵人的作死精神強行下線,讓他憋了個半死吧?這種虎頭蛇尾的感覺最討厭了!知道我提前準備了多少諷刺廣陵王的詩嗎?!衛玠的作詩水平真心不好,不過在諷刺人方面卻有著獨樹一幟的天賦,不過一般他不喜歡留下這些詩的記載,畢竟要考慮歷史影響,總不能史學家研究衛玠,卻發現衛玠的詩詞都是諷刺人的吧?那得給人一種多尖酸刻薄的感覺啊。歷史就是這么無奈,很多人都不會聯系前因后果,只會斷章取義的抓住一點就非說如何如何。好比最著名的,以德報怨。孔子明明說的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