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4
而這個年代皇親宗室的地位,并沒有世家高。“王家的大娘!”王景風!前面提過的,王衍有兩個引以為傲的嫡女,jiejie景風貌美,meimei惠風性烈,如白玫瑰與紅玫瑰,是王衍的掌上明珠,也是王衍那個視財如命的妻子郭氏,想要與廣陵王聯姻的工具。王郭氏不是不愛自己的女兒,只不過她愛孩子的方式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她覺得好的事情,她的女兒們卻并不這么覺得。大女兒景風既不喜歡嫁給廣陵王,也不喜歡備選的魯公賈謐。在出了廣陵王“淘寶爆款”的羊脂玉之后,深覺侮辱的王衍,回家后就堅定否決了妻子想要與廣陵王聯姻的想法。沒有為什么,只敦促妻子早點給兩個女兒找到更適合的夫婿。王郭氏本來是想鬧的,但見連家族里地位超然的王戎都發話了,她也就閉嘴了。竹林七賢里,如今也就王戎還活著了。于是,放棄了廣陵王的王郭氏,最近就又看上了與楚王世子司馬范走的極近的魯公賈謐。“……”衛玠表示,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幸運E吧。拓跋六修對此卻有不一樣的想法:【這應該是歷史的慣性。歷史上,王景風就嫁給了賈謐。因為王景風的母親郭氏,正是賈南風母親郭槐的親侄女。又或者這么說,郭氏與賈南風、賈午是有血緣關系的表姐妹。當時廣陵王最先想娶的,其實是賈午和韓壽的女兒,就是那個被你收拾了的賈珍。歷史上她隨父親姓韓,這輩子從封地回來后反而已經改姓了賈?!楷F實就是這么諷刺。歷史上,廣陵王想娶賈(韓)珍,但賈珍卻看不上她,賈南風和賈午也不同意這門婚事;而如今的歷史卻是,賈珍費盡心機的想要嫁給廣陵王,廣陵王都不一定知道賈珍是誰。【正史里,娶不了賈珍的廣陵王,后來就退而求其次的想要求娶王景風,畢竟王景風也要叫賈南風一聲姨母??墒琴Z謐也看上了王景風的美色,于是,賈南風就把王景風許配給了賈謐,把王惠風嫁給了廣陵王。廣陵王對此頗有怨言?!咳缃?,當這輩子王景風有了第三個選擇時,她果斷放棄了廣陵王和賈謐,堅定不移的要帶發修行。王郭氏在得知自己的女兒做了什么的時候,王景風已經求了陽平公主的大姐平陽公主(是的,這倆公主的封號是反著來的),助她一臂之力,平陽公主心軟又心善,已經同意了。單從父親的官職來對比,王衍嫡女的身份自然是更勝一籌的。王景風吸引的注意力也就比衛熠高了一截。王郭氏已經把家里鬧了個天翻地覆,但偏偏她還不敢往外說,她能說什么呢?反對女兒為圣上祈福?她只能和丈夫撒潑:“我不管,要是我如花似玉的女兒剪了頭去做勞什子的比丘尼,老娘就和你王衍拼了!”王景風躲在閨房里不愿意面對總是不顧她意愿的母親…王惠風倒是在一邊幫著jiejie,對王郭氏道:“是帶發修行,不會剪頭發的?!?/br>“那不也一樣還是要當比丘尼?二八的大姑娘,放著好好的表哥不嫁,偏偏要出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不知道還以為是她有什么問題!這讓我的臉往哪里擱??!”王郭氏與姑母郭槐、表姐賈南風等人很像,尖酸刻薄,又彪悍潑辣,嘴里從不饒人,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女兒。“您到底是在意阿姊,還是在意自己的臉面?”王惠風控制不住的頂了王郭氏一句。實在是王郭氏這話讓人心寒,她關心的不是女兒為什么寧可出家,也不想嫁人,而是她的臉面怎么辦,話里話外最重要的反而不是女兒終身的幸福。“你、你、你給我閉嘴!你是要氣死我嗎?你怎么生了你和你阿姊這么兩個不孝的東西!”王郭氏這就要跳起來捶打王惠風。王澄本來只是在一邊看戲,見事態發展到打孩子了,趕忙上前,出手相攔,把兄子護在了身后,高聲問嫂子:“你鬧夠了沒有?!”王澄和王郭氏的關系不睦,這是寫進了史書的。王澄少時聰慧(介紹魏晉名士時,就幾乎沒有能不寫這句的)。王郭氏則一直都很貪財吝嗇,她曾想讓婢子去街上挑糞(……)。王澄勸郭氏不要這樣。郭氏卻勃然大怒,對王澄說:“君姑(婆婆)臨終前有交待,讓你聽我的話,而不是讓我聽你的話?!弊阶⊥醭蔚囊路鸵蛩?,王澄掙脫,跳窗逃了。自此,叔嫂關系就變得極其惡劣了。王郭氏對王澄橫挑鼻子豎挑眼,王澄也是最樂意與王郭氏做對,只要她不開心,他就開心了。對于景風的做法,王澄本來是什么立場的,王郭氏這么一鬧,王澄立刻站在了景風和惠風姐妹倆這邊,護著王惠風和王郭氏玩起了老鷹捉小雞。王惠風見有叔父撐腰,便躲在叔父身后乘勝追擊,對母親道:“衛家的阿賢也不想嫁人,您看看衛家是怎么做的,您又是怎么做的?”“看看,看看?!蓖醭螕u旗吶喊。“這是對待親女兒,還是對待仇人???”王惠風。“仇人!仇人!”王澄。“子不嫌母丑,母難道反而要嫌棄自己的孩子嗎?”“就是,就是?!蓖醭芜@是典型的看熱鬧不嫌事兒大,其討人厭的程度與王濟當年還熊的時候是有的一拼的。“你們都少說兩句!”王衍本來只是坐在一邊,見妻子與弟弟大有上演全武行的架勢,這才不得不出聲叫停。對待火上澆油的小女兒和弟弟是一頭兩個大,最后強硬的把他們打發去安慰躲在閨閣里的大女兒了。當房間只剩下夫妻兩人時,王衍這才軟下語氣開口對老妻道:“我又沒說要支持女兒出家,你在鬧個什么勁兒???你不知道你越反對,平子(王澄的字)越起勁兒嗎?”王郭氏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但她就是不想慣著王澄,氣哼哼的越過了這個話題道:“那你打算怎么做?”王衍這位清談領袖吧,在歷史上其實是個毀譽參半的人,因為他有個致命的性格缺點——他是個墻頭草,極其喜歡推卸責任。王衍身居高位,想的從來都不是家國天下,而是如何保全他自己,如何保全王家。從王家的角度來說,王衍這么做無可厚非。但是從朝廷重臣的角度來講,他就有點那啥了。八王之亂時,誰做皇位王衍都沒意見,后來被石勒所俘,王衍甚至開始該勸石勒稱帝,并推卸說晉朝的滅亡與他無關,被石勒一氣之下叫人推倒墻壁給砸死了。魏晉的名士就是這樣的“有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