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0
家伙一做完自己分內事,便陪在方天林身邊。這事,家里能幫上方天林忙的也就沈璧,其他人都是有心無力。看著還小小一只的大兒子跟著自己忙活這些,說實話,方天林還真有些心疼。不過這種情緒并沒有持續多久,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自家這三個娃那么早慧,注定比別的孩子要辛苦一些,同樣,成就也大,站得會比他們更高更遠,這就是有失必有得吧,他為自家兒子們感到驕傲。第163章方天林這邊很忙,沈家河那頭也不遑多讓。因著提前知道可能要遠赴千里之外,沈松這一代就都沒有成婚。沈松還好一些,男孩子成親晚一點沒事,沈梅翻過年可就十七了,也就個把月的事情,這個年紀再不說親,沈家海夫婦真要著急上火。就此事,方天林跟沈家河仔細談過,方天林的意思是最好不要往外嫁,就在荒谷現有優秀子弟中找。沈家不需要聯姻,況且嫁到外面不確定因素太多,要是親家拿沈梅做文章,不用明說,直接言行中透露一二,明示暗示沈梅從娘家為他們謀取利益,這還真是個麻煩事。以沈梅現在的家世,外嫁的話,必然會嫁進當地士紳家中。那里可不像在荒谷那么自由,要守的規矩眾多,頭頂搞不好還不止一重婆婆,這日子鐵定輕松不了,最為關鍵的一點是,那些家中男子哪個不是三妻四妾?沈梅打小在鄉下長大,這樣的家庭接觸不多,估計很難適應這種生活。嫁在谷中,這些便都不會碰上?;墓仁巧蚣业牡乇P,哪個沈家女婿敢這么干?當然,也不是沒碰到問題,就是這個夫婿人選一時很難選定。荒谷中人終究底子太薄,普通雇工下人先排除,管事又年紀稍大,不是合適的成親對象,沈梅能選的也只有那些目前還在書院中,年紀跟她差不多大的人,這個數量就少了,好在又進了一批人,總算將選擇范圍擴大了一些。沈家河只將兩人商量好的意思跟大哥大嫂這么一說,最終決定還是要他們下,沈家河不會自作主張。“三弟,良賤不通婚,谷中不少都是沈家下人,排除這些人,松兒、梅丫頭可沒多少選擇???”一想起兩個大的終身大事,姚大嫂眉頭都快打結。“大嫂,跟你透個底,我們名下這些下人,過不了幾年,恐怕會有不少人能脫去奴籍。我們家孩子要是有誰看中他們,他們也愿意的話,脫籍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你是擔心他們后代對參加科舉之類不利?大嫂,你要是去看過書院,就不會這么說??婆e考學的那些,書院里雖然教得不深,但也不是沒有,我要說的是剩下那些科目,那真正是外頭無法比的,很多知識外面壓根就學不到?!?/br>沈家人進谷晚,緊接著就是臘月,書院都快放假,沈家孩子便沒進書院,打算來年開學時再入,是以,他們對書院了解不深?,F在經沈家河這么一說,在場所有人都起了好奇心,同時心里也是一咯噔,老三一家從哪弄來這么多比外面還好的夫子?疑慮歸疑慮,眾人也沒在這上頭多打轉,自打方天林進沈家門之后,他們不理解的事情多了,聽著看著就好,別的不需要也不能去過問,否則就是自己為難自己??峙孪肫颇X袋他們也鬧不清楚里面的緣故,還會把自己給折騰壞了,何必呢?其實就算沒有現在這一出,姚大嫂也得為大女兒的親事憂心,剛才三弟說的那些,在外頭同樣適用。梅丫頭這一輩正好位于尷尬的當口,嫁進大戶人家她就得為女兒以后的日子發愁,她也沒經驗傳授大女兒,怎么斗得過那幫子打小就生活在這種環境下,口蜜腹劍、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精?更不用說跟小妾們的爭斗,更是無從入手。“老大媳婦,趁著現在谷中人還不知道,我們家會在他們中間物色媳婦女婿人選這個空檔,你跟老大趕緊睜大眼睛瞧清楚,挑個有能力人品也還過得去的女婿跟兒媳婦,還有老二媳婦也是,桃丫頭也不小了,也可以相看起來?!睆埨咸l話,此事就這么定下。眼下確實沒有其他選擇,老太太這些天跟沈老爺子整日在谷中晃悠,聽了不少事。在這邊,女娃子地位比外頭高,他們自然更不能把孫女往外嫁,不算上之前所憂心的事,光這一條就足矣。只要疼孩子的,哪個不為孩子著想?荒谷雖然偏僻了一些,但在這里能比外面生活得更舒服,怎么選擇,還不是一目了然?小輩們的嫁娶之事商定后,接下來便是明年孩子入學之事。其他都好說,符合年齡的直接送進書院便成,需要商議的依然是過了年齡的沈松沈梅兩人。沈家河的意思很簡單,自是希望兩人能入學,不求學得有多好,至少其他人該會的,他們都得了解一二。沈梅還好說,以后未必出來工作,沈松那是必定要管事,若連手下在說些什么都聽不懂,這場面想必他自己也不愿意見到。年齡大不是事,荒谷什么都是沈家說了算,沒誰會沒眼色拿這點說事,只要沈松自己不覺得有問題,那一切都好辦。“三弟,松兒跟著我們做事有幾年了,現在再進學堂,這他能聽進去?”沈家海額頭擰成一個川字。“不進書院也沒事,可以請夫子上門有針對性地教,松兒這樣沒問題,學習效率還高,梅兒我建議還是進書院比較好,在那里她能結識一些同窗,以后進了婆家,也能有自己的小姐妹說說閑話,不用整天待在家里,那樣太悶了?!?/br>“行,那就這樣?!?/br>田地是根本,方天林并不打算把荒谷中的土地分下去,但沈家人也不能沒個收入來源,讓他們去上工那肯定不成,剩下的就是做生意一途。如今整個荒谷中人算上沈家海他們帶過來的婢仆,加起來總共有將近一千六百人,可以算得上一個小鎮的人數,目前都還是沈家雇人提供一日三餐,當然,會去食堂用餐的多半是單身之人,有家庭的除非實在是忙,一般都會在家里自己開火。不光食堂,其他一切生意相關,都握在方天林一家手上,這對于長遠來說,并不利于發展。沒有競爭,開始還好,時間一長,就失去了活力,沈家湖他們的加入正是時候,辦作坊也好,開店鋪也罷,只要能賺錢的營生,隨他們選。就是人手限制了沈家湖沈松他們的選擇,沒辦法,沈家河一家的下人雇工都有活要干,他們不能動用,能派上用場的只有他們幾家下人,全部加在一起也就百來人,這點人手,開鋪子辦個小作坊倒是夠了,想做點大的,恐怕不成。想來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