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8
書迷正在閱讀:小禽獸、陳玨、只為你廝殺、寒炎劫、陪你瘋狂,陪你鬧、[綜英美]老師不是人!、贖、別攔著老子吃rou+羈絆(H)、前夫高能、女王餓了
請王爺準備回程,中佑一戰北境的付出,陛下是看在眼里的,自有重賞?!?/br> 宋瀾道:“那今日,本王便帶大人看看鄴城其他還沒看過的地方吧?!?/br> “哦?”景煥以為他將鄴城好玩的都玩遍了,竟還有他還沒去的? 待宋瀾換了身常服,馬車也備好了。 兩人上了馬車,從鎮北大營出發,路上,宋瀾說:“景大人,隨從沒本王的準許,自然不敢隨便帶你去這個地方?!?/br> 景煥因宋瀾一句話,琢磨了一路,到底是什么地兒,竟弄得神神秘秘的。 等馬車停下來,他掀開車簾,只看是一個客棧似的地方,樓層為二層,里頭擺滿了桌椅,還有紙筆提供,一塊牌匾高高掛起,上書“論事臺”。 知事一見到是貴客,連忙讓人迎進來,在二樓開了個雅間,上了茶。 景煥問:“論事臺為何用?” 知事回答:“論事臺以論天下事為己任,不管是生計、還是戰事,民間自有自己的看法,民意堵不如疏,在王爺的指示下,便造了論事臺,供北境有志之士議論,若有驚才艷艷之人,自然也能在此找到謀事之地?!?/br> 景煥難掩驚訝,也難怪隨從不敢帶他來,妄議天下事,這在上京,是要殺頭的死罪! 知事得宋瀾授意,將論事臺的規則說了個大概。 景煥聽完,那驚訝又慢慢變成了佩服,竟也有這樣周全的計劃,如此一來,寒門學子還怕出不了頭么?朝廷還怕無人才可用么?天下還怕民怨么? 民意,果然是堵不如疏,而這招是個上好的法子。 景煥道:“竟是沒想到,鄴城確實還有這樣的好地方,景某不虛此行!” 而樓下傳來“鐺”的一聲,今日之論題被放了出來,樓下人們自然進行激烈的辯論,又過了一刻鐘,識字的拿了紙筆,開始寫下見解,不識字的,自然也有人聽其意書其文。 知事說:“看官來得剛剛好,論事臺五日一小論,半月一大論,您正好看到的是大論?!?/br> 景煥來了興致,仔細看那放下來的話題,卻是“中佑”二字。 他心中一咯噔,不由懷疑宋瀾有所安排,可再看宋瀾,也只是端正坐著,臉上絲毫沒有破綻。 不管如何,景煥先把疑心放下,等到幾炷香的時間后,早頭第一論結束,紙張紛紛收回,由論事臺整理,隨后粘貼在了大榜上。 底下人議論紛紛。 宋瀾仿若洞知了景煥的心思,便道:“景大人,若有興趣,不如下去看看?” 景煥道:“那便有勞了?!?/br> 知事帶著景煥,走到了榜前,景煥拿起見到的第一張,只看上頭一個大大的“難”字,下頭才寫了兩句蠅頭小楷,話糙理不糙,卻直擊人心: 中佑難,以一城之力氣,擋狄人萬軍; 北境難,以一疆之能耐,護大楚千世。 景煥無聲嘆了口氣,連百姓都懂的道理,上京怎么會不懂呢?他再看一張,上頭所書一點小見解,是自中佑一戰后的戰力部署,以保家衛國,雖然紙上想法有些稚嫩,但卻看得出拳拳之心。 接下來,又是一篇百余字的悼文。 文上開頭寫了是阿兄出戰未歸,文內用詞樸素,情感卻極為真摯,景煥竟看得起了淚意。 后面再看許多,景煥忽然發現,竟沒有一張是指責上京不作為的。 他剛剛在樓上看得很清楚,這些百姓不可能是宋瀾讓人裝的,而且在清理紙張時,也沒有見有誰徇私藏了紙張。 他不由深深嘆了口氣,縱使上京如此,北境民風卻如此淳樸,也從不對上京怨聲載道。 他心中感慨,吾皇??!何不擦亮眼睛,細看誰才能給大楚帶來強盛??! 大楚如今雖四海清平,但那是有賴于前面幾位皇帝的勵精圖治,到了承德年間,皇帝無功無過,也無甚么理想,只將祖業繼承好便是了。 但皇帝到了晚年,卻優柔寡斷,甚至尤為偏心太子,釀成西疆、北境的不平。 景煥身為文人,自然有其理想,便是想見著大楚再創盛世,而不是吃著先帝的老本,他知道,再這樣,遲早有一日坐吃山空。 他擦了擦眼角的眼淚,再抬眼看,那“論事臺”三個字格外顯眼,尤其是論字言字旁多的那一橫,像是警告著他,不怕多言,就怕不言。 后來返程時,景煥忍不住道:“王爺,景某也有意在上京試行此法,不知王爺意下如何?” 宋瀾一愣,說:“景大人若想效仿,直接效仿便是,不必過問本王?!?/br> 景煥道:“都說‘論事臺’三個字是王爺所書,其中心思,果然王爺心系天下百姓?!?/br> 宋瀾輕輕“嗯”了聲。 他細想當時寫“論事臺”的情景,只回想起了華云晏那鴉翅般的長睫。 景煥自然不知道,心中卻仍帶著激動。 他們一行從上京來的人,租了個小莊子暫時住著,等回了歇息的住處,景煥手書了勸諫皇帝采用這種辦法的諫言,引經據典,剖析利弊,整整寫了十幾張,時候也到了大半夜。 景煥將干了的紙張收起來,叫隨身小廝:“福祿,倒杯茶吧?!?/br> 他說完,覺得有點不對,立刻回頭,只看夜中一把明晃晃的刀刺了過來。 刺客! 景煥嚇得連忙一躲,而那刺客根本沒給他喘息的時間,又是一刀殺過去,景煥沖到門口,大喊救命,驚動了住在其他房間的隨從。 隨從們沖出來,那刺客好像才知道景煥有人保護,見形勢不對,要翻窗而逃,被一個隨從一刀刺進胸口,倒在了地上。 景煥嚇得臉色蒼白。 他碰了碰刺客的鼻息,刺客已經死了,他掀開刺客的面罩,是個面生的人。 幾個隨從翻找刺客身上的東西,找出了一個信物,上頭是鎮北大營的“北”字。 景煥拿著那個信物,好一會兒沒喘過氣來,隨從們皺眉,道:“景大人,這人竟然是鎮北大營的人!是不是就是齊王想刺殺您?” 景煥搖搖頭,說:“不,不是?!?/br> 齊王沒有理由殺他,而且就算齊王想殺他,這是他的地盤,他完全沒必要派遣刺客。 況且齊王那樣謹慎、聰明的人,怎么可能讓刺客帶著信物? 這一切都很不對勁,分明就是有人想引導他認為,這是齊王派出的刺客,或者是干脆把他殺了,好嫁禍給齊王。 這人,除了是太子宋涵,還能是誰? 景煥想通之后,渾身顫抖,他越想,越覺得就是如此。 太子是這樣容不下異己之人的性子,早前景煥不為太子所用時,太子就頗是不滿,如今他明面上帶著賞賜而來,太子是不知道他實際上是來替皇帝赦免葉家的,太子可能反而以為,他是要來拿證據,好清算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