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5
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郁勃,有蕩人心魄之力,稱之為千古絕唱也不為過。而最后一首“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一掃先前的或激烈或壯闊,只用短短幾句平實的語言,為兵后荒村,畫出了最典型的圖景,讓人讀完之后,一股悲愴之情油然而生。在這以詩詞歌賦取仕的時代,有這三首傳世之作在,只要最后一場不是水準太次,會元是妥妥的。但是即使如此,時博文敢說這種話,無疑是告訴他,他寫的經義策問,就算不是無人能及,卻也絕不會比任何人差。林楠松了口氣,起身行大禮,真心誠意叩首道:“學生能有今日,多虧了先生和師兄的教導?!?/br>林楠是真心感動,時博文和時元洲是他來到這個世上之后,對他最好的人之一。林如海對他護短護的毫無原則,尚可說是父子血脈之情,但時博文當初收他為弟子,只是因為李熙的一句口諭而已,卻從頭到尾對他盡心竭力。他處境最為艱難的時候,是時博文第一個站出來,他被外面的人擾的煩不勝煩的時候,是時博文默許他躲進時府混吃混喝,他臨考在即時,時博文和時元洲幾乎是放下一切來教導他……他的這個先生和師兄,對他的好,他銘記于心。是以最后這一場考試,是林楠最為緊張最為慎重的一場,若是做的文章太次,哪怕他依舊憑著抄來的三首詩詞當了會元,他也會覺得對不起這數月來為了他禪精竭慮的三個人,讓他們的一番心血白費……幸好如今拿出來的成績并不算太丟人。時博文將林楠扶起來,苦笑搖頭:“倒是為師……該謝謝你才是啊!”嘆了口氣,眼中隱含淚光:“這些年,元洲過得如同一潭死水一般,元洲二子,又資質平平,他滿腹詩書,竟無用武之地……也是你的到來,才讓他添了幾分生氣……而今你能有出息,最高興的就是他了?!?/br>林楠默然,時元洲學富五車,卻沉寂在家數十年,心中豈能沒有半點遺憾?這一次他替時博文教導林楠,未必不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林楠的基礎,是林如海打的,四書五經,是時博文講的,但是文章,卻是時元洲手把手教出來的。便是林如海,雖讓他寫大量的文章,也從未有過一字點評,或者便是知道自己在這上面遠不如時元洲的原因。就好像現代學生考試,老師有時會比學生更為緊張一樣,因為學生的成績也是他們的成績,而時元洲的情景更為極端——林楠是時元洲數十年來教出來的唯一的一個學生,或者可以說,林楠是他幾十年拿出來的唯一的一份成就……林楠沉吟許久,道:“先生,師兄學富五車,難道就要這樣一直蹉跎下去?不如……讓師兄開個書院吧?”時博文訝然:“書院?”林楠點頭:“師兄數十年前就已經三元及第,這數十年又一心治學,這一點,便是先生只怕也不及師兄……師兄性子單純,做官或者不成,但是教學生卻是一等一的,這一點學生深有體會。若是在官學,各種人事傾軋,師兄呆著也未必開心,但是自己開個小小的書院卻不同,可以憑著自己的喜好,挑些個資質出眾、心性上佳的學生好生培養,也算是學以致用?!?/br>時博文沉吟片刻,他又何嘗愿意讓唯一的兒子這般一直沉寂下去,點頭道:“回頭我同你師兄商議商議?!?/br>林楠哪里看不出來時博文已經動心,又聊了幾句,見他家先生有些心神不寧,知他急著去尋時元洲商談此事,遂哭喪著臉道:“學生先前還覺得精神的很,這會兒得了先生的準話,一下子就困頓的不行,先生放學生回去睡一覺吧!”時博文搖頭失笑,放了他回府。******林楠回到府里時,林如海已經回來了,正在書房看林楠留下的試卷,見他進來,問道:“你家先生什么說?”林楠笑道:“先生說尚可?!?/br>林如海點頭,將試卷放在一邊,不再提及此事。林楠想了想,將建議時元洲開書院的事兒說了,道:“這事兒八成是能成能,先生和師兄對兒子恩重如山,介時兒子想送一份大禮……”林如海哪能不知道他想什么,撇了他一眼,道:“只要你舍得便成?!?/br>揮手令他回房休息。此番林楠一連苦熬了數月,雖然在會試的一個月前,功課就輕松了許多,但精神上卻反而繃的更緊,此刻終于諸事俱了,一覺便睡到了次日午后。剛將早飯午飯一頓用了,便見林全手里捧著一疊書信進來,笑嘻嘻道:“前些日子老爺說您要專心讀書,不讓這些俗事讓您煩心,所以讓小的將這些書信都瞞了下來……啊,大爺您放心,老爺親自一一寫信回去解釋過了,并不會讓您因此同友人疏遠……啊對了!您的書信,別說小的們,哪怕是老爺,都絕對絕對沒有偷看,您放心就是!”林楠咬牙將林全攆出去,將書信一封封打開看了,回了,最后才拆開李資的信件。上次同路回京之后,他便被林如海關起來念書,李資則向李熙討了差事去巡查河堤,臨走前過來道別,卻被林如海幾句話輕松打發,只能悄悄托林全將做好的彈弓捎給了林楠。而后李資又數次回京,因來去匆匆,且要避諱人言,借口去了郊外的園子和林家還在修的后園幾次,都沒能遇上,只得黯然離去。是以這數月來,兩人竟未能見上一面,說過一句話。李資的書信還是他第一次出京之后寫的,只說了平安到了地方,并依計派人混入各處工地云云,大約是這一封信之后,便收到了林如海的回信,知道寫了信也到不了林楠手上,便再沒有來信,林楠也無從得知后面又發生了什么事。想了想,令人將林福叫來,他和李資明面上的關系便不錯,便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問河道上的事兒——整個林府,消息最靈通的人,除了林如海,就數林福了。林福果然沒讓他失望,滔滔不絕便講了起來,林楠這才知道,原來這幾個月,李資過得是何等精彩。李資初入河道衙門之時,并未有什么令人驚艷的表現,和一般的新官上任沒什么區別,先說了一頓狠話,而后看帳,查庫房,找人問話等等,這一套,河道上的官員早就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了,應付起來輕車熟路,自不會讓他抓到半點把柄。巨變發生在一個月以后,李資照例去工地巡視,卻突發奇想,將所有民夫都召集起來訓話,除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話以外,另又加了一句,如有人告發河道官員貪腐、浮冒、虧帑或以次充好等,一旦查實,一律重賞。也不是第一次有人這么干,隨行的官員也就是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