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0
那么我們為什么非要成為華夏鋼企登陸日本的第一個犧牲品呢?我們完全可以和華夏人結盟,成為他們的探路先鋒。這樣,我們不但可以繼續存活下去,甚至我們可以賺取更多的錢財。松田君,你忍心看著公司那些退休和即將退休的員工在下個月領到的不是支票而是我們的破產信么?” “對不起,巖橋桑!”這個叫做松田元太的部長立刻站起身,鞠躬90度道。 前文已經提及過,日本的地方政府體系中,對東京都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不滿情緒非常大。而且二戰之后美國在改造日本的時候,日本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關系非常類似美國州政府與聯邦政府那樣。而且日本地方政府的地方分離主義更強,經常有地方政府完全不遵照中央政府命令的時候。甚至有的時候還不是大阪府這樣的一級行政區會與中央政府對抗,連大阪府名下大阪市的某個郊縣市也會時不時地懟一下中央政府,所以大阪人對于坑東京人是沒有任何精神負擔的。 而且這種地方分離主義幾乎是在江戶時代就有了,畢竟大阪府曾經是作為日本第二首都存在的,而當年的日本首都還是京都。京都當首都的時候,大阪還稍微慫一下,畢竟論歷史底蘊真比不過京都。和京都比起來,大阪更像是暴發戶。但是等江戶改名東京成為日本首都之后,大阪就徹底不爽了。論歷史底蘊和經濟發達程度,大阪都是超越東京的存在。 于是大阪和東京的矛盾就在那個時候埋下了,甚至在日本侵華戰爭時期,很多大阪人的部隊在侵華戰場上都比較消極,甚至還干過向抗日武裝出售日本列裝武器的事。有段時間,日本指揮部非常不理解,為什么華夏抗日武裝的手里有日本的最新列裝武器。后來才發現,這些武器居然是大阪人在戰場上賣給華夏人的! 在大阪制鐵眾人的殷殷期盼下,岸優太幾乎是連夜從大阪關西國際機場直飛東海江東國際機場的??粗鴸|海市完全不遜東京的夜景,岸優太的內心是百感交集的。1980年代的時候,當時華夏和日本正處于建交蜜月期,他當時就是代表日本的鋼企來華夏從事援建工作的。也是因為那段時期的工作,所以他與華夏國內絕大部分大型鋼企的高層都有私人情誼。 雖然后來他所供職的大阪制鐵在華夏市場攻城掠地,但好在大阪制鐵并不涉及任何政治或意識形態方面的事務,故而大阪制鐵在華夏的眼中就純粹是競爭對手,沒有上升到敵人的等級?;蛟S是當初的克制,也為今天大阪制鐵聯系昔日的老朋友留下了一絲可能。 在東海市休息了一夜之后,第二天岸優太就和東鋼的副總裁在一家私房菜館會面了。因為在華夏生活了一段較長的日子,岸優太對華夏美食還是情有獨鐘的。特別是東海本幫菜,那更是讓岸優太有種遺憾沒有生長在華夏的感覺。 而這位東鋼的副總自然是清楚岸優太的癖好,故而早早定下了這家以本幫菜為特色的私房菜館。酒過三巡之后,岸優太就說出了自己的來意。他見東鋼副總在出售工藝技術方面的為難神色之后就拋出了備選方案。 聽完大阪制鐵的備選方案之后,東鋼副總的神色才好了許多。 東鋼副總說道:“岸先生,現在我國包括鋼企在內的冶金行業已經組建了產業聯盟,這是我國第二個產業聯盟。如果岸先生有關注我國的媒體報道,想必就不會奇怪了。這兩個產業聯盟都是來自同一人的推動,而且相關技術也是來自他。聯盟成員不能向非聯盟成員轉讓技術,否則聯盟總部會在產業內部和法律上對違規者進行懲罰,而且國家高層也不會允許‘叛徒’的存在。 所以,技術轉讓是不可能的,除非您能說服聯盟高層,雖然我覺得這個難度會非常非常大。但是大阪制鐵像成為我們在日本的獨家代理商,這個卻是可以談的。不過具體方案,我想等貴公司有計劃之后,我們雙方坐下來好好地談一談。岸先生,這個世界已經到了需要改變的時代了?!?/br> 東鋼副總的話讓岸優太有些戚戚然,他喜歡華夏,但是前提是華夏沒有日本那么強大?,F在華夏已經超越了日本,并且開始各個細節方面來領先日本。雖然岸優太知道華夏崛起是必然的,可是當華夏真的崛起時,他還是有些感慨。在華夏穿梭飛行了半個月之后,岸優太飛回大阪向巖橋玄樹社長當面匯報道。巖橋玄樹聽完之后,就吩咐再次召開高層會議。 這次的高層會議讓公司的普通員工有些人心惶惶,因為華夏鋼企在華夏本土戰勝日本、韓國鋼企的新聞已經傳回日本。作為華夏最大的鋼鐵日企之一,大阪制鐵受到的沖擊自然也是最大的。大阪制鐵的股價在東京證交所已經是風雨飄搖,甚至公司內部都傳出要裁員的消息。大阪的好公司可不多,東京人從A公司離職之后還有同等級的B、C、D公司可以選擇。但是大阪人不行,如果大阪制鐵倒下了,那么大阪府受牽連的家庭就太多了。大阪府和大阪市政府都成立對策小組,希望能幫大阪制鐵走出困境。 第170章 美國開始緊張了 在美國總統奧利奧公布“阿瑞斯計劃”和“阿爾忒彌斯計劃”之后, 美國的民眾自信心和市場信心指數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連同奧利奧本人的民調都有所提高??上н@已經是奧利奧總統的第二任任期,但是奧利奧總統身后的藍驢黨一定可以憑借奧利奧總統的高人氣成為美國政府的執政黨。 不過相較于美國“太空概念股”的突飛猛漲, 美國相對傳統的支柱產業, 鋼鐵股、汽車股以及通訊股和互聯網股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挫,特別是汽車股的跌幅讓不少股民都感到了絕望。其實在底特律破產之后,美國的汽車產業就以及被日本人打得差不多了。好在靠著“廣場協議”給強行續了一把命, 沒有在1990年代導致美國汽車工業徹底關門大吉。 而隨著華夏汽車市場的開放和興起, 美國的汽車工業立刻找到了新的市場。在改革開放的前期,華夏人對美國貨還是特別喜愛的,特別是美國貨后面所代表的美國生活一度被華夏人認為是“最現代化的生活方式”。 就是在這種潮流迷思的帶動下,美國車在華夏綻放了第二春。而且和林錦麒前世的時空有所不同, 林錦麒這個時代的汽車是美國車、日本車和歐洲車三分天下的局面。歐洲車走的是高端市場,主要是針對富豪權貴;日本車走的是經濟便宜, 針對是工薪階層或市郊市場;而美國車卻成為華夏新興中產階級的首選,也成為相對富裕的年輕人的心頭所好。中產階級的財富擁有量雖然不及富裕階級,但是中產階級的人數和消費欲|望卻將美國車給撐了起來。以至于華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