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8
” 說完,蕭啟崇看向了寧硯,想說的話到了嘴邊就成了一句中規中矩的“寧硯,希望你不要辜負朕的期望”。 “臣一定竭盡所能?!?/br> 寧硯的回答也同樣中規中矩。 但就在這中規中矩的一問一答間,君臣的芥蒂就代表放下了。 “朕來是有件事想同你們說一下?!?/br> 蕭啟崇頓了一下才接著道:“朕有意在內閣再增設一位次輔?!?/br> 寧硯心下一動。 增設一位次輔,難道…… 其余人聽到蕭啟崇的這話都明白,這件事皇帝已經決定了,來這里只是通知他們,而非與他們商量。 聞輝風臉上始終掛著淡淡的笑,手執玉笏道:“臣覺得可行?!?/br> 寧硯緊跟其后。 “臣附議?!?/br> 兩位首輔都同意了,剩下的次輔自然也就沒有別的意見了。 他們也擔心蕭啟崇為了加一個人進來而撤掉他們中的一個人,如今只是增一位次輔而不動他們,他們自然接受的容易。 “除了這件事外,朕還有一件事同你們商量。 父皇去世之時,交代朕,新法不能廢。 但這段時間廢除新法的聲音此起彼伏,朕知道你們中有人也有如此的想法?!?/br> 次輔中有兩人暗暗為自己捏了一把汗。 “朕不怪你們,因為朕也有過這樣的念頭?!?/br> 說到這里,蕭啟崇話鋒陡然一轉。 “但朕現在已經意決了,新法不廢,還要繼續變下去。 寧卿當跟隨章閣老,參與變法,田賦寺、官票府都由他提議設立、組建,其成效如何你們也有目共睹,父皇在世時于他也有重用,所以變法的這個擔子,朕準備交給他,你們可有異議?” 不說別人,就說寧硯自己都感覺到了蕭啟崇現在的變化。 比起還為太子時,更有威嚴了。 一番話下來,將自己和先帝這兩座山全部壓下,讓其余人想翻都翻不過去。 其他人將目光放到了寧硯身上,看著這個年不過而立卻衣紫服執玉笏的人,他們清楚,往后的朝廷,這個人是真的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連聞輝風這個同為首輔的人都要避其鋒芒。 而立之齡拜相,他們,自愧弗如! “臣等均無異議?!?/br> ** 次日,寧硯在議政殿見到了這位新增的內閣次輔,一身襦裙在議政殿內格外顯眼。 寧硯見到溫梅芷時沒有絲毫的意外,在昨天蕭啟崇提起時他就想到會是她了。 兩人對視,而后相視一笑。 “從古到今的第一位女相,梅芷,恭喜?!?/br> 溫梅芷淡然一笑。 “我一直在為今天努力?!?/br> 溫梅芷沒有謙讓,只是在陳述一個她認為是事實的結果。 一旁,聞輝風慨嘆道:“大涼有溫家,社稷之福?!?/br> 溫梅芷一路走來所謂所謂他們都看在眼里,尤其時平定沿海倭患,解了大涼近百年的煩惱,僅這一點就讓他們對這個女子生不出輕蔑之心了。 當天放衙后,寧硯將溫梅芷邀請到了家里。 溫梅芷一到,小寧頌和小寧悠就全被吸引了過去,寧硯倒是被晾到了一邊。 寧硯一個人“幽怨”的走到了陸秋歌旁邊尋求安慰。 “秋歌,你兒子女兒真過分,居然無視他們的阿爹?!?/br> 陸秋歌啞然失笑。 “你都多大的人了,還在這些事上斤斤計較?!?/br> 寧硯摟住陸秋歌的肩膀,悠悠道:“因為我有一顆年輕的心?!?/br> 飯后,寧硯將溫梅芷帶到了書房中,取出了一個包的很嚴實的包裹,打開后拿出了兩本書遞給了溫梅芷。 溫梅芷接過,沒有翻開。 “這是什么?” “與,這是我計劃的新政未來的方向?!?/br> 他在金陵這一年也不是全然的無所事事,在查閱典籍之后,結合自己以前研究宋明史時的記憶寫下了這兩本書。 本來他是準備交給溫梅芷,讓她去看情況施行,沒想到如今還得他來做。 溫梅芷神色微凝,看著面前的兩本書,眸光漸亮。 “這是大涼的將來!” (完結) 番外: 寧硯,字清墨,應天府人。 祖伯生,翰林侍讀學士,不得志,遂罷官隱于野。 硯少穎敏絕倫,好讀書,其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 十三為童生,名滿鄉野。 父亡,家貧,硯孝,不忍慈母食不果腹,是以賃書于同窗,取銀以易糧。 管光武,鳳鳴縣令之子,借賃書濟硯,硯念其情,遂成摯友。 十六為諸生,未幾,舉于鄉。 會試初不第,再試,成進士,列二甲第一,御賜殿前傳臚,改庶吉士。 硯頎面秀眉目,性溫而品潔。 時翰林欲著辭書,同行皆拒之,硯獨允,曰:“吾愿試之?!?/br> 何也?勇敢任事也。 太初六年,成,擢為內閣侍讀學士,章嚴維輩皆器之。 初,祖宗之法行久生弊,章嚴維輔宣宗,革故立新。 改差役為募役,然募役之害亦存,嚴維性強忮,遇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意不回,時人莫敢議錯。 惟硯不懼之,言其過:免役之害,掊斂民財,斂聚于上而下有錢荒之患。 帝聞之,以為然,委之重任。 置田賦司,任大司卿,時二十有四也。 七年,遷金陵審判史。 硯為政,尊主權,課吏治,信賞罰。 尋民、商之便,立兌票務,印兌票以代銀,貸銀于民而以小利取之,利商而益于府城,積幣滿倉。 治下逢災,可自賑而無需求于朝廷,帝喜之,贊曰:“善!” 十一年,徙戶部侍郎,并官票府總裁。 是年,潼川大震,硯奉命,隨次輔夏敬赴蜀賑災災濟民。 路遇難民,硯憐之,著弱童乘其車駕,步行往之。 愛民若子,嘗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br> 時人莫不敬之。 帝愈器硯,擢為詹士府詹士,衣紫服,時年不過而立耳。 及帝崩,新帝即位。 硯為小人忌惡排擠,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硯憤而罷官歲余,帝詔而起復,拜內閣首輔。 恰新政遇阻,任重而道遠,硯無畏以為樂。 革弊病,改漕運,整商稅,平吏治,所奏之議,帝皆用之。 又五年,國強而民富,海內升平,民衣食有余,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商旅野宿焉。 遇突厥叛亂,硯舉章友朗為將,平突厥,擴疆土以為大涼之最。 硯之功愈厚,而人不驕,舉手投足,一如昨朝,引天下士人慕其名。 承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