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2
快寧硯就發現他自己想多了,溫梅芷永遠是那個遇事沉著冷靜的溫梅芷。 “很大的可能會答應?!?/br> “那你希望陛下答應還是不答應?”寧硯又問道。 “不答應?!?/br> 寧硯一怔。 “為何?” 溫梅芷沉默了一會兒,而后才道:“倭患之根源不在倭寇,而在倭國?!?/br> 還沒等寧硯細想這句話,兩人已經到了紫宸殿。 進去后才發現,太子蕭啟崇也在其中。 看到溫梅芷后,蕭啟崇高興的站了起來。 “小姑母,快過來這邊坐?!?/br> 溫梅芷沒理會他,公事公辦的向蕭旻和蕭啟崇兩人行了禮。 蕭啟崇見狀就準備來拉溫梅芷,卻被蕭旻皺眉呵止了。 “太子,坐下!你這樣哪還有一點儲君的樣子?!?/br> 蕭啟崇還有怕蕭旻的,只能訕訕的坐下。 等到所有人都到后,蕭旻將高麗的國書讓每個人都看了一遍。 而后才問道:“爾等覺得朕應不應該應高麗國主所請,聯合抗倭?” “當然要抗!”蕭啟崇第一個跳了出來。 “父皇,那倭寇實在是太囂張了,我大涼堂堂的泱泱大國,怎能容他一窩寇賊欺凌。 他們再厲害,還能厲害的過突厥不成。 既然大涼能退突厥五百里,就一樣能將倭寇趕回倭國去?!?/br> 寧硯在蕭啟崇說話時,就在觀察著蕭旻的神色變化。 不出溫梅芷所料,蕭旻對出兵倭寇的心思幾乎沒有什么隱藏。 蕭啟崇說完后,兵部尚書聶卓安站了出來。 “陛下,臣雖然認同殿下所說,但對倭寇畢竟不同于突厥,首要問題就在我大涼水軍不強,無可用之水軍將領。 一旦出海,即使我軍數倍于倭寇,也難能取勝?!?/br> “聶尚書,你這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嘛!”內閣次輔之一的刁延邦反駁到。 “泱泱大涼,好男兒如過江之鯽,何愁找不出一個好的水軍將領。 至于不敵倭寇,更是無稽之談。 水軍不強只是無能將領為自己找的借口罷了。 想當年溫老將軍在時,鎮守邊海,重挫倭寇,如今倒來提什么水軍不強的話,那溫老將軍的勝仗難道是巧合得來的嗎?” 溫家在大涼的地位極其高,唯一的后人不僅深受太后和皇帝的寵愛,自身更是以女子之身位居要職。 別說聶卓安本就沒有輕看已故溫老將軍的意思,就算是有,也是絕對不可能表現出來的。 “刁次輔,你不要曲解我的意思。 下官本就極其仰慕敬佩溫老將軍,怎么可能會如此想?!?/br> 刁延邦是三年前被提拔進內閣的,從不參與黨派之爭,性格耿直,脾氣還有些火爆。 他心里既然認定了聶卓安膽小,壓根就不聽他的解釋,直接當著眾多人的面哼了一聲,弄得聶卓安下不來臺。 最后還是首輔聞輝風出來化解尷尬。 “刁次輔,我也是知道聶尚書的為人的,他不會那樣想,你無需介懷的?!?/br> 聞輝風的面子刁延邦還是給的,臭著的一張臉才緩和下來。 “聞卿,章卿,你二人如何看?” 聞輝風躬身道:“臣覺得可以一試。 倭患一日不除,沿海百姓就一日難安。 若此次能一舉解決倭患,便功在社稷,福延后世?!?/br> 聞輝風之后,章嚴維道:“陛下,大涼與突厥的戰事才結束,內耗還需填補,恐不宜再起戰事?!?/br> “是啊陛下?!?/br> 康尤毅附和道。 “對突厥一戰,國庫所耗巨大,短時間內實在不宜再起第二場戰事了?!?/br> “臣附議?!?/br> 聶卓安跟著說到。 接連三個人反對,蕭旻的臉色已經有些不好看了。 他已經表現出來要征倭寇的意思了,這些人還反對,是要忤逆他嗎?! 念此,蕭旻也不準備再繼續問其他人的意見了,沉聲說到:“新政這么多年的積累難道還支撐不起一場戰事嗎?況且朕還有官票府,還有田賦司,這仗絕對打的?!?/br> “陛下……”聶卓安還想再勸,被蕭旻揮袖打斷。 “朕出兵之意已決,你無需再說了。 聞卿,由你代朕去回高麗使臣,高麗國主所請,朕允了?!?/br> 蕭啟崇興沖沖的說到:“父皇,兒臣想帶兵去抗倭?!?/br> “胡鬧!”蕭旻呵斥道。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給朕老老實實待在太子府,這樣的念頭動都不要動!” “聞卿,抗倭事宜交由你負責。 如有違者,朕一定嚴懲?!?/br> “臣遵旨?!?/br> 章嚴維暗暗嘆了一口氣,現在的陛下,好像已經聽不進去別人的話了…… 作者有話說: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英子 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76章 太初十二年九月十二日, 皇帝蕭旻不顧朝臣勸阻, 任命文官出身的國戚壽遠郡公張云高為撫遠將軍兼參將前往泉州府領兵抗倭。 張云高其人不但非行伍出身,甚至都不是正統科舉出身。 原先只是蒙受祖蔭, 襲了一個男爵的爵位, 在城衛軍中領了一份差事。 太初九年,張云高女兒得寵,被晉封為貴妃,張云高隨之水漲船高, 搖身一變,成了壽遠郡公, 任正五品的延福宮使。 詔令初下之時, 朝中近半數朝臣跪請蕭旻收回成命,其中不乏昔日明爭暗斗的章派與韓派兩方的人。 但跪請無果, 君臣不歡而散。 即使后來已經致仕的韓哲松拖著老邁的身體與章嚴維聯袂入宮請求, 也沒能讓蕭旻改變主意。 韓哲松怒而離去,當晚就難下病榻。 除了他們,寧硯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對突厥的那場戰爭讓蕭旻嘗到了官票府的甜頭,這次抗倭所需軍費近半數又交給了寧硯。 官票府成立的時間過短,積蓄不厚,一些貸出去的錢也尚未收回, 突厥一戰, 寧硯就發現市面上的兌票已經充裕。 如果再繼續印發, 就會讓貨幣貶值, 導致物價的普遍上漲。 所以他暫時停止了兌票的印發。 但在帝王的嚴令之下, 寧硯只能照做。 為了將影響降到最低,寧硯將設有兌票務的州府分了又分,按照經濟水平劃分成了四個等級,按照不同的等級將要印發的兌票數額攤派了下去。 等級高的經濟比較好的州府多攤派一些數額,等級低的則相反。 他能做的只有這些。 只要戰爭都盡快結束,穩定下來后,之前造成的些許通貨膨脹可能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