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5
口道:“可以是可以,但殿下需要和其他人一樣,先行上交準備銀才能領用兌票。 而且,放貸收利也要在官票府制定的范圍內。 不然臣擔心會引起其他兌票鋪的動亂?!?/br> 蕭啟崇頷首道:“這你放心,你既然說了,本王就會聽?!?/br> 寧硯心里的石頭這才落了地,蕭啟崇比他想象中的要好說話。 “多謝殿下體諒?!?/br> “本王還想讓你辦一件事?!?/br> “殿下請說?!?/br> “本王知道你和小姑母的交情很好,你能不能幫我勸勸她,我不想看她這么孤單下去?!?/br> 溫梅芷比蕭啟崇大八歲,被帶到皇宮的時,也沒有和她同輩的皇子公主,所以溫梅芷是和蕭啟崇這一輩的人接觸的比較多。 溫梅芷年長,再加上成熟的也比較早,對蕭啟崇照護良多,是以蕭啟崇對溫梅芷的感情比他那兩個庶弟要來的深厚。 他如今有妻有妾,再過不久孩子也要有了,而他親近的小姑母如今還是孤身一人,他看不過去,但又勸不動,就將希望寄托到了寧硯的身上。 寧硯卻是搖了搖頭。 “這件事請恕臣不能答應?!?/br> 蕭啟崇眉頭一豎,沉聲道:“寧硯!枉小姑母引你為知己好友,你難道就一點都不為她著想嗎!還是說你接近她,只是為了攀權附貴?!” “就因為我拿梅芷當作知己好友我才會拒絕?!?/br> 寧硯不卑不亢的回答到。 “敢問殿下,您覺得在你所識之人中有誰能配得上她?” “無人?!?/br> 蕭啟崇沒有怎么考慮就給出了答案。 “既然沒人能配得上她,那找誰為她夫婿?又有誰能接受自己的妻子在朝堂上與男子并肩而立,接受自己的妻子才能權位比自己重?如果沒有,那為她找夫婿豈不是害了她?!?/br> 蕭啟崇沉默了。 “殿下,您了解梅芷,應該知道不能用常人的眼光來看她。 她是將門之后,在邊城出生長大,見過倭寇,觸過兵略,她的心性不輸,甚至勝過男兒?!?/br> 寧硯做過女人,他真的不喜歡那種要女人必須找一個男人依靠著,將自己的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寄托在男人身上的想法。 雖然這個時代導致了女人必須要這么做,他打破不了,但既然出了溫梅芷這么一個例外,他沒有理由不去支持。 如果能有一個能包容她一切,支持愛護她的人,他不介意去撮合。 但如果沒有,他不會打著為她著想的由頭把溫梅芷往火坑里推。 多年的交往下來,他很確定,溫梅芷絕對不是那種甘愿被圈在后院,整日里忙著家長里短的人。 “行了!”蕭啟崇略帶煩躁的說到。 “讓本王再好好想想?!?/br> 寧硯見此,便起身行禮告退。 看蕭啟崇這樣子,應該是真的聽進去了。 由這也能看出,蕭啟崇還是一個比較重感情的人。 這點,寧硯是慶幸的。 他最怕的就是碰上一個刻薄寡恩的未來皇帝。 那樣,他到時候肯定就辭官回家,抱老婆孩子去,免得成天過著把腦袋別褲腰上的日子。 從太子府離開后,寧硯就去了詹士府。 詹士府的規模并不小,大大小小的官員也有幾十位之多,要管理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詹士府雖然相當于皇帝的內閣,但要管的事情卻比內閣瑣碎上很多。 除了幫太子處理政務外,還要負責禮樂、內務。 他還有的學的。 作者有話說: 有沒有覺得這個太子有點像正德皇帝? 其實我覺得正德皇帝挺有意思的,以前一直都看的是他如何荒唐,但最近看了一些為他翻案的文章,看過后覺得說的挺有道理的,就準備寫個這種類型的皇帝,誰說皇帝就一定得是那種心機深沉,疑心重,兔死狗烹型的。 還有,我總覺得皇權沒有發展到明清專治集權到巔峰的時候,還是有一些寬容民主可言的,會因為擔心御史諫言而頭疼,會不殺士大夫,只是越到專制后期就不行了,從御史臺的變遷就能看出一二。 反正本文的大涼還沒有到那種程度,它有點像融合了唐、宋、明的感覺。 第72章 太初十二年, 二月, 自有朝代建立以來的第一次武舉在大涼拉開序幕。 武舉之初,由兵部派遣人協同河間、隆德、京兆、寧安、應天、上元六府中選拔了共計一百二十人。 而后又將這一百二十人集中到上元府, 由兵部尚書連同內閣一名次輔進行復試,兵法策略與武勇并重。 最終從這一百二十人中選拔出了五十名武進士,仿照科舉, 分為三甲, 一甲三人授“武狀元”、“武榜眼”、“武探花”之美稱。 而其中的武狀元,是一個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人。 他名為章鐘凌。 十年前, 他也曾是大涼軍中的一個傳奇, 年僅三十就戰功赫赫, 被圣上親授從三品宣威之位。 鎮守寧武關, 將突厥牢牢的攔在寧武關外。 同樣在十年前的太初二年, 一次大意之下,寧武關被突厥攻破, 寧武城被屠。 朝野轟動,章鐘凌難辭其咎, 被貶為庶民。 但沒人能想到,十年之后, 已經是獨臂的章鐘凌居然再次強勢歸來,于百人之中脫穎而出, 一舉拿下了武舉榜首。 不是沒有人懷疑過, 這場武舉是不是有徇私舞弊的地方, 因為章鐘凌的父親是內閣首輔, 因為他們不認為一個只有一只胳膊的殘廢之人能在騎射之上超過其他人。 但親眼見證了武舉比試的人卻會永遠記得那幾幕:用一腿一手拉十二力弓,還能做到百步穿楊;單人獨臂,力戰數人而不敗。 至于兵法謀略方面,自幼熟讀兵書,還有從軍十數年經歷的章鐘凌更是遠遠在其他人之上。 他們清楚,章鐘凌武狀元之位,實至名歸! 在太極殿接受封賞之時,章鐘凌婉拒了正四品殿前副都指揮使之職,自請再次鎮守寧武關,并當眾立誓:不退突厥三百里,誓不還家! 十年磨一劍,沉寂埋沒了整整十年的章鐘凌終于有機會施展那滿腔的抱負。 帝允,封其為忠武將軍,帶精兵二十萬前往寧武關。 不動戶部一銀,從官票府抽調白銀五百萬兩,籌糧一百萬石以供軍需。 大涼一改從六十年前起就以防守被動面對突厥sao擾的局面,正式向突厥汗國宣戰。 也是在這時,讓滿朝的文武官員看到了這個由寧硯提議設立的官票府有多大的力量。 五百萬兩,即使是戶部想拿出來都沒有那么容易,但這個出現不過數年,推行到其他州府不過半年多的官票府卻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