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3
“比如其中的‘旦’部,還比如其中的‘昍’部,這兩部完全就可以歸于‘日’部,而沒有必要自成一部。 像這樣的情況,中有太多了?!?/br> “我在研究之余將的五百四十部進行重新整理,將之縮減為一百九十二部。 編撰之時,可以用十二地支將一百九十二部分為十二卷,每卷十六部。 這樣下來,檢索文字會更加方便?!?/br> 這就是寧硯這一個月的成果。 他在下定決心要參與到編撰辭書的差使中后就開始著手準備了。 一個月的時間,只要他一有就開始翻閱這本書,再根據他腦海中一些關于字典的殘留印象,開始縮減那五百四十個部首。 在頻繁的翻閱之下,那本書前幾位的頁腳都被他翻爛了。 他也才成功完成了對部首的重新整理,將五百四十部刪減為了一百九十二部,大大的縮減了部首的繁雜度。 在寧硯說話的這段時間,紀良和也從頭到尾的將寧硯交給他的那幾張紙上的內容給看完了,眼中的驚訝之色也越發的濃郁起來。 “你分部是不是還采取了另外一種方法?”紀良和問道。 他在剛剛來看這幾張紙的時候就發現了它和分部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寧硯點了點頭,回到:“中排列部首和文字之時顯得有些雜亂無章,看起來就像是想起來哪個字就加上哪個字。 我覺得這樣很容易就會遺漏很多字?!?/br> “所以我想出了另外一種辦法,就是按照筆畫,也就是字由簡到易進行排列。 比如這個“一”字?!?/br> 寧硯伸手在空中寫了一個“一”字。 大涼也不只是用“壹”、“貳”這種數字,“一二三四”也并不少見,但只要是在稍微正式一些的場合都會采用前者。 “這個字只用一次就能寫成,也就是他只有一個筆畫,它是最簡的,所以就可以將橫部列在一百九十二部的最前面。 ‘一’字則位于橫部下第一字,至于‘壹’字就要往很后面排了?!?/br> 寧硯用一個例子將他采用的新方法解釋了一遍。 看著侃侃而談,胸有成竹的寧硯,在場的人心中都生了一種異樣的情緒。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可以說是大涼精英的匯集地。 最不缺的就是有才華的人。 隨手抓一個人說不定就是那一次殿試的狀元榜眼之類的人。 所以寧硯這個傳臚除了年齡還能讓別人注意上兩眼外,別人根本就不會對他有太多的關注,更別說在場的這些品級比他高的官員了。 但寧硯這樣一番話下來,毫無疑問,絕對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紛紛將“寧硯”這兩個字牢記在了心中。 不止是因為所說話的內容,還因為他說話時的那份氣質,坦坦蕩蕩,落落大方。 “按筆畫的多寡來對文字和部首進行排序,寧硯,你可算是開了一個先河啊?!?/br> 紀良和點著頭說到。 說完,紀良和將寧硯交給他的那幾張紙遞給了離他最近的一個人。 “你們都傳著看一看?!?/br> 那人雙手接過,而后放在手旁邊的桌子上,和同坐一席的人一起看了起來。 坐在其他座位的人也按捺不住,起身來到了這里,湊在一起看了起來。 一邊看著還一邊小聲的議論起來。 沒過多久,最先看完的一人指著那幾張紙激動的說到:“大人,這種方法絕對可行!辭書如果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編撰,對后世的影響肯定要超過一書?!?/br> 他們這些參與編撰的人肯定也能在史書的一角留下自己的名字。 “大人,下官附議。 寧翰林的這種方法絕對是開了一個先河,讓下官有了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下官肯定,絕對可行?!?/br> 寧硯聽著這些人的夸獎,心里也不禁喜滋滋起來。 有他們這些話,也不枉他這一個月廢寢忘食的去鉆研了。 雖然有后世的字典啟發在前,但留給他的記憶寥寥無幾,更多的記憶是根據漢語拼音來進行劃分的。 但漢語拼音在這個時候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即使有他在,漢語拼音的出現也不切實際,畢竟漢語拼音一定程度上借鑒了西方語言。 在這里他要是提出漢語拼音,肯定沒有能懂。 在只能用部首的情況下,他的確是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才重新將原來的五百四十部壓縮成了現在的成果。 光是刪減得版本他都弄了七八版才有現在的這一版。 現在想起來,他自己都有一些自豪。 紀良和不緊不慢的端起了桌子上的茶杯抿了一口,然后等所有的人將寧硯劃分的部首看完之后才緩緩開口。 “你們都認可這種新的方法?” 一群人齊聲說到:“下官等都認可?!?/br> “好?!?/br> 紀良和放下了茶盞,緩慢而堅定的說到:“那就采用這種方法進行辭書的編撰?!?/br> 說完,紀良和看向了寧硯,眼中有些欣慰之色。 “寧硯,若這本辭書能成,你當居首功?!?/br> 這話寧硯當然不敢接下來,即使事實真的就是這樣。 但是在場算是官位比他高的人,他如果得意忘形的接下紀良和的這話,絕對會給他們落下一個狂妄自大的感覺。 他這個小小的庶吉士居首功,那他們這些五品四品的人呢?讓他們居于何地? 這在官場中絕對是大忌,這樣的人絕對是笑不到最后的,寧硯清醒的很,自然不可能犯糊涂。 “大人過獎了。 下官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進罷了。 辭書的編撰這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以后收錄文字這個龐大繁雜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而這都要仰仗在坐的諸位大人?!?/br> “那時在坐的眾位大人才是首要的功臣,清墨怎么敢當得上‘首功’二字呢,如果大人覺得創造文字排列分類之法才能列為首功,那首功就應該是前朝的編者許慎,無論如何都輪不到清墨領這二字?!?/br> 如果說剛才這些人對寧硯是印象深刻,那現在他們對他就是欣賞了,包括紀良和在內。 他覺得,寧硯真的是將他訓誡的那話:不驕不躁,給真正的記到心里了。 他想起了章嚴維還專門找過他,與他談起了昔日的好友寧伯生。 他知道,章嚴維是用這樣的方法在變相的告訴他,讓他在翰林院多多照顧寧硯這個古人之后。 他當然還記得寧伯生,也愿意看在已逝好友的面子上對寧硯照顧一二。 但他如今看來,即使沒有他,寧硯也能憑借著自己走出一條青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