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
所以自漢朝以來,迎親的時間都在黃昏時分。 大涼朝的習俗也是如此。 在門口等待著寧硯的是一匹掛著紅綢的高頭大馬。 看著那匹馬,寧硯袖中的手有些緊張的捏了一下。 為了今天,這幾天臨時倉促的學了一下,但學的時候就被顛的夠嗆,所以他現在看到馬還有些心有余悸。 管光武鄙視的說到:“你還是不是男人,騎個馬都怕!有馬夫牽著呢,摔不了你的?!?/br> 寧硯好脾氣的笑了笑,走到了的馬的側面。 在他的手剛搭上馬鞍時,管光武突然叫住了他,然后附身湊到了寧硯的耳邊:“差點忘了,我給你的那本冊子你看了沒?” 想起管光武給的那本冊子,寧硯的耳朵一下就紅了,撇開視線,低聲“嗯”了一聲。 管光武用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視線看了寧硯一眼,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行了,你快上馬,弟妹還在等你呢?!?/br> 在馬夫的幫助下,寧硯跨上了馬鞍,坐實后深吸了一口氣,然后扶了一下頭上的紅幞頭。 低頭看向了站在臺階上的白淑蘭,開口道:“娘,我去了?!?/br> 白淑蘭笑容滿面地點了點頭。 “快去吧,別誤了吉時?!?/br> 寧硯點了點頭,然后雙腿夾了一下馬腹,馬夫也配合的拉動韁繩讓馬轉了方向。 寧硯騎馬走在最前面,迎親的隊伍抬著花轎跟在他的后面。 在隊伍出發的時候,便奏起了喜樂。 從寧家到王家的路上隨處都是來觀禮的人。 他們有的是為了來討喜錢的,有的則是來看看這個鳳鳴縣最年輕的舉人是長什么樣的。 當然,寧硯的長相并沒有讓他們失望。 別小看容貌對大涼朝的人重要性,不管是廟堂還是民間,對“顏值”都看的比較重。 長的太難看的人想入仕就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曾經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一位少年奇才十二歲中秀才,名顯一方。 但在考鄉試時,屢試屢敗。 而未中的原因不是他才華不夠,而是因為他長的實在太丑。 歷任主考官都生生抹去了他的名額。 在迎親的隊伍中專門有抬著一欄銅錢的人,籃子里裝了足足有五千文的銅錢。 每走上一段距離,便會撒上幾把銅錢。 眾人哄搶之后,便會向寧硯說各種吉利的話。 到王家時,換了一身喜慶的新衣服的王青牛站在門頭扯開嗓門就朝屋內喊到:“娘!硯哥兒來了!來接秋歌妹子了!” 寧硯從馬背上下來,準備進屋時卻被攔住了。 “郎官且慢!” 這次婚禮,寧硯并沒有邀請致遠書院的那些同窗,但有些卻自己跑上了門。 早就等在王家的他們這時候站了出來開始“攔門”。 有人念詩道: “高樓珠簾掛玉鉤,香車寶馬到門頭。 花紅利市多多賞,富貴榮華過百秋?!?/br> 又道: “仙娥縹渺下人寰,咫盡榮歸洞府間。 今日門闌多喜色,花箱利市不須慳。 絳綃銀燭擁嫦娥,見說有蚨辦得多。 錦繡鋪陳千百貫,便同蕭史上鸞坡。 攔門禮物多為貴,豈比尋常市道交。 十萬纏腰應滿足,三千五索莫輕拋?!?/br> 早就做過準備的寧硯先是給他們發了利市錢,而后朗聲回詩:“從來君子不懷金,此意追尋意轉深。 欲望諸親聊闊略,毋煩介紹久勞心。 洞府都來咫尺間,門前何事苦遮攔。 愧無利市堪拋擲,欲退無因進又難?!?/br> 雙方又笑對數首攔門詩后,寧硯才被放行。 屋內,一身鳳冠霞帔,經過一番打扮以后的陸秋歌美麗的不可方物,氣質賢淑淡雅,紅唇輕抿彎起,眼帶星光。 王氏再次打量了陸秋歌后,將手中的紅蓋頭給陸秋歌蓋上,然后將陸秋歌的手放在手里輕輕的拍了拍。 “你和硯哥兒以后一定能和和美美,安安樂樂的?!?/br> 蓋頭下,陸秋歌無聲的點了點頭,眼神柔和含情。 當喜樂響起來的時候,王氏將陸秋歌拉了起來。 “又在催妝了,我們該出去了?!?/br> 當王氏拉著陸秋歌走出房門的時候,寧硯已經在門外等著了。 “頭不見天,腳不沾地”,這是婚禮的習俗之一。 一般女方在出家門時,都會由兄長背到花轎。 但陸秋歌沒有兄長,王青牛也只是義兄,考慮到男女之防,兩家商量了一下后,就決定由寧硯這個新郎親自來背。 寧硯看到陸秋歌后,走上前溫聲說到:“秋歌,我來接你了?!?/br> 半個多月沒見,他好像遠比自己感覺的想念的多,甚至讓他有了現在就掀開蓋頭看上一眼的沖動。 王氏將陸秋歌的一直手放到了寧硯手里,慈和道:“硯哥兒,我把秋歌交給你了。 從今以后,她就是你寧家婦,你可千萬不能對不起她?!?/br> 寧硯握著陸秋歌的手鄭重的點頭。 “干娘,我曉得的?!?/br> “去吧?!?/br> 寧硯在陸秋歌的面前彎下了腰,陸秋歌隨之貼了上去,任寧硯將她背起。 腳步沉穩的一步步邁出,兩人的心也在一點點的貼合。 將陸秋歌送進花轎之后,送親的隊伍便再次出發,返回寧家。 但寧家后,寧硯親自將陸秋歌從花轎中攙出,帶著她從馬鞍、秤上跨過,然后將人送到布置好的房間中“坐虛帳”。 寧硯則是到花廳行“坐鞍禮”。 所謂的坐鞍禮就是堂中置一馬鞍,新郎要坐上,飲三杯酒,女家再遣人請他下馬鞍。 寧硯的酒是摻了水的。 不然以他的酒量,三杯下肚后,婚禮能不能繼續下去都是一回事了。 坐鞍禮后,寧硯將王青牛送出了寧家。 之后回到房中接出陸秋歌至堂屋,拜天地與高堂,并且用秤挑開蓋頭。 寧硯在挑開蓋頭后還鬧了個小笑話,生生盯著陸秋歌怔了好一會兒。 不過還好當時就寧家和王家的人在場,是以寧硯才不會太尷尬。 這一過程完后,兩人便相攜進入洞房。 作者有話說: ps1:婚禮參考的宋代。 本來準備一章完的,結果發現有點長,那就分兩章。 ps:唐朝就很看顏值,長的不好看科舉難中,官也難做 第22章 洞房昨夜停紅燭 兩人拉著牽巾在禮官與丫鬟的陪同之下,緩緩步入被紅燭照亮,一片喜慶紅色的洞房之中。 在喜床讓停下,兩人面對面而立。 “對拜——” 隨著禮官一聲清亮拉長的聲音,寧硯攥緊了手里的牽巾,和陸秋歌一同彎腰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