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0
,看中的就在一張紙條上填上價格,最后由出價最高者獲得,也就是俗稱的暗拍。祁豐州向來不重視這一部分,但是因為不可以提前離場,只得陪著徐邇閑逛。不過由于徐邇多少懂一些古玩知識,而且對雜項比較有心得,兩人邊走邊說,倒也不覺得煩悶。期間,徐邇‘不經意’的路過一箱子古墨,簡單解說了一下練習書法使用古墨的好處,又表示自己最近正在練字,和守在旁邊的服務人員了解了一下古墨的情況,然后隨手寫了一個條子,交給了服務員。私拍結束后,徐邇順利的用十萬元買到了一箱子的古墨,和祁豐州各有所獲的回到了酒店。第二天,四人痛快的游覽了一下京都,徹底將之前考試期間的緊張散了出去。農歷十二月二十五,徐邇帶著徐霓回到了貓耳村,原本徐邇是想回家過年的,但是劉云花和徐彥斌都不太歡迎徐邇回家。因此第二天,徐邇就聯系了一個進城的貨車,離開了家鄉,回到了魔都。第37章古墨徐邇覺得自己的人生被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在老家,一部份在魔都。在老家,雖然從小就生活的家里,但徐邇是不被看重的人,他的父親厭惡他,一看到他就會想起自己的恥辱、不堪的第一段婚姻。被女人拋棄的徐家老二,是徐延斌年輕時候的綽號,這個名頭讓徐延斌每次看到長子,就想把這個孩子丟掉。劉云花討厭他,將徐邇視為侵占自己孩子財產的孽種,雖然沒有打罵徐邇,但是冷暴力往往更為傷人。徐邇覺得自己在那個家里,就是一個多余存在,所以徐邇頂著風雪毅然決然的回到了魔都。在魔都,徐邇收到了二爺徐棟梁一家子的熱烈歡迎。二爺三叔會和自己聊天,三嬸和二奶會給自己做年夜飯,兩個弟弟會帶著他一起玩游戲。這才是生活??!過了初五,徐邇終于有了心情盤點自己在京都的收獲。因為房子還沒有裝修好,所以徐邇依舊住在以前住的地方。這里雖然不是很方便,但是勝在現在只有徐邇一個人,陳知北和曲風一直在日國,過年也只是打了一個電話回來。徐邇將那箱子古墨先拿了出來,將里面所有的東西挨個放在桌子上。一個個放在手里自仔細的感應。這些古墨大多都是清朝時期的珍玩觀賞墨,上面都有描金的各種山水人物畫,甚至有的還有制墨人的名字,或是堂號。這些古墨現在確實不怎么值錢,或者說并沒有引起重視,不過是雜項中的一種罷了。不過徐邇倒是很喜歡,在徐邇的印象里,只有這種墨錠才是可以用于書寫的墨,現如今外面賣的那種放久了就會發臭的墨水,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徐邇將這些古墨根據類型分好,再將幾個自己現在不是很好界定的古墨單放在了一邊。在華夏歷史上,墨的歷史久遠,且各種墨品繁多,大致可按照制墨的原料劃分為松煙墨、桐煙墨、漆煙墨、油煙墨等。因為墨的主要原料是煙料、膠以及中藥等,因此又有了藥墨。在最開始的時候,人們使用的墨是天然產物,直到漢代,才出現了人工墨品。北魏賈思勰著最早記述制墨的方法。即:“用上好煙搗細,過篩;一斤煙末和上五兩好膠,浸在梣樹皮汁中,再加五個雞蛋白,又將一兩朱沙,二兩犀香搗細和入,放入鐵臼,搗三萬下。每錠墨不超過二三兩,寧可小,不可大”。從這上面就可以看出,古代的墨都是香的,不像現在的墨,離近了都覺得難受。直到唐宋時期,墨錠基于工藝、藝術性,成為了一種被人追捧的藝術品。蘇東坡甚至說過“墨成不敢用,進入蓬萊宮”的話。到了明代,更是出現了成組成套的叢墨,墨的裝飾圖案,更是千變萬化,已達至紛然不可勝識的地步。甚至于被人放入上好的金絲楠木制作成的匣子,以便于攜帶。徐邇得到的這一箱子墨錠,仔細分辨后,就成為了四組分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個時期的四套山水人物套墨。這些墨錠幾乎全是成套收集的,徐邇從看到的模糊的畫面中也可以看出,最初收藏這些墨錠的人,是一位民國時期的收藏家。這里每一塊墨錠,幾乎都是那位收藏家辛苦搜集起來的,也不知道這些墨錠為什么會成為私拍的物品。大約是世事變遷,這些墨錠的主人沒能保住它們,亦或是家里出了敗家子,不過這些都不是徐邇需要關心的事情了。現在徐邇的主要精力在那三塊,并不成套,單獨的墨錠上。其中最醒目的一塊,是一個橢圓形的朱砂墨,前面印的是龍鳳呈祥樣式,后面印的是天啟元年程君房制。程君房是誰?明代大名鼎鼎的制墨大師,的作者。現如今流傳下來的作品,幾乎全都收藏在國家各大博物館里,私人收藏極為稀少。就這一塊墨錠,就把之前徐邇花費的買古墨的錢,全都賺回來了。第二塊是一塊蟠龍紋墨錠,后面印著乾隆丁巳年制,看著沒有什么特別的,不過它的下面被人用刀子削掉了一塊,從殘存的影像來看,它的上一個收藏者對它異常珍視。這很矛盾,既然喜愛,為什么又要削掉一塊,就算要辨識真偽,也不用這么野蠻。不過這塊墨錠還是挺香的,湊近了就會聞到一絲非常特殊的香味。似有似無,猶若花香,又有點像是竹子的清冽,悠遠奢靡。當徐邇將它拿起,重量很足,像是一個小鉛球一樣,放回桌子上,手留余香。徐邇知道古代人喜歡在墨里面放香料,可是這塊古墨里的香料是不是放得有點多啊。心里雖然吐槽,但是徐邇也知道這塊古墨絕對是個好東西。最后一塊古墨,也是徐邇當初出手將一箱子古墨都買下來的最主要的原因。規規矩矩的長方形墨錠,上面有用金沙描繪的風月無邊四個字,側面,則是落款,一個讓徐邇驚異連連的落款。“建隆五年李廷圭制”,下面還有一個已經看不太清的紅色印章。李廷珪,也寫作李廷圭,南唐制墨大家,徽墨的奠基人。他制作的李廷珪墨,也稱李墨。被稱為天下第一墨。在宋代的時候,就有著‘黃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的盛狀。李墨松煙輕、膠質好、調料勻、錘搗細,據說存放五六十年后,仍“其堅如玉,其紋如犀”。更神奇的是,李墨“其堅利可削木”,抄寫一部半,才研磨下去一寸,存放數百年,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