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4
書迷正在閱讀:良人、303號寢室的逗比們、快意重來[快穿]、作精女配,在線OOC、帝嫁、皎皎媚生香(穿書)、冬至的秘密、柚子樹上葡萄藤、魔王他顛倒眾生、嬌嬌
如一直睡到傍晚五點才悠悠轉醒,孟見琛則已經去大堂陪客人了。 大年初一下午,大家開始走動。孟家人脈甚廣,每年過年,門檻都快被踏平。 用完晚餐,孟見琛要帶陳洛如回家。 陳洛如想到今天下午堆的那個雪人,她可不能留它孤零零地待在院子里。 陳洛如:“我要把雪人帶回家!” 孟見?。骸啊?/br> 那么大個雪人,怎么帶回家? 陳洛如已經想到了對策,她說:“把雪人放在車上運回去不就好了?!?/br> 孟見?。骸暗郊夜烙嬜兂梢粸┧??!?/br> 車內暖氣很足,哪有雪人經得起這般折磨。 陳洛如宛如看傻子一樣地看著孟見琛,“我是說,把雪人放在車頂運回去?!?/br> 孟見琛也像看傻子一樣地看著陳洛如,仿佛在說,你是認真的嗎? 他今日開了一輛頂配奧迪A8,車頂上放個雪人……孟見琛想象不出那會是怎樣的一副畫面。 于是孟見琛換了個思路,對陳洛如說道:“帶回家也沒地方放?!?/br> 陳洛如提出解決方案:“冬天放在花園里,等天氣暖和了,就用個大冰箱,把它關進去?!?/br> 孟見?。骸啊?/br> 對此,孟見琛無法發表任何評價。 孟見琛面無表情地把陳洛如塞進車里,開車回家,全程無視了陳洛如要回去接雪人的要求——真是慣上天了,想一出是一出。 家里那匹馬也就算了,現在連個雪人都要享受貴賓待遇了,她真是想得挺美。 * 過完年,陳洛如從廣東回北京后,便去了京弘的公益事業部。 京弘這些年做的公益項目有不少,比如在我國西北植樹造林防沙固土、給窮困邊遠的地區蓋希望小學、安排經濟困難的家庭去京弘旗下的醫院就醫并削減相關醫療費用。 這些項目讓人眼花繚亂,陳洛如能感覺到京弘在公益事業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 且不說目的究竟是什么,但確確實實給這個社會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正能量。 恰好近期公益事業部有一項捐贈計劃,捐贈的對象是西南山區的貧困家庭。 陳洛如看了相關資料,這些貧困家庭,年收入大多不到萬元。這些家庭走不出大山,也謀不到別的出路,主要經濟來源是政府的補助。 對陳洛如而言,她很難想象這個世界上會有這么貧窮的人。 全家一年的收入,甚至抵不過她一件衣服。毫不夸張地說,她出門購物一次,差不多能抵上全村的一年創造的GDP。 此次捐贈計劃給這些家庭的孩子捐贈文具、衣物、書本等等,另外每家每戶還送幾只小豬崽。 現在豬rou價格那么昂貴,只要把這些小豬崽養大,到了年底肯定會有不錯的收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著實是一件好事。既幫助孩子獲得教育,又幫助家庭脫離貧困。 陳洛如當即決定去西南山區走一趟。 孟見琛本不答應,可陳洛如堅持要過去,他也只能依她。 只不過,他派去照顧和保護陳洛如的人手增加了好幾倍。 于是陳洛如隨團隊出發了,他們先飛到位于成都的機場,再換乘汽車,前往目的地。 在車上晃了十幾個小時,陳洛如中途被晃吐了好幾次。她不禁懷疑人生,她非要來這里圖個什么? 可是,等陳洛如到達目的地以后,她終于發現了她此行的意義。 村民們敲鑼打鼓放鞭炮地歡迎團隊前來,陳洛如一下車,就有孩子為她送上一捧鮮花。這和城里花店賣的花不同,而是孩子們在山上親手采摘的不知名野花。 鄉里鄉親的熱情讓陳洛如受寵若驚,她感受到了淳樸好客的民風,心底更添幾分憐憫。 在團隊的陪同下,陳洛如觀摩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條件——已經不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了。 破破爛爛的房屋、瘦骨嶙峋的老人和孩子、簡陋的生產工具……作為打小嬌生慣養長大的豪門千金,陳洛如無法想象這樣的條件如何能讓人生存下去。 于是在原有的捐贈基礎上,陳洛如從自己的小金庫里拿了一百萬出來,幫助當地改善各類基礎生活設施。 陳洛如離開的那一天,父老鄉親們對她分外不舍。 他們跟著她乘坐的車走了足足有兩里地,紛紛稱陳洛如為“活菩薩”,還有孩子過來問陳洛如以后還會不會來。 陳洛如感動極了,她告訴那個孩子:“我一定會再過來的?!?/br> 此次山區捐贈之旅毫不意外地被媒體大贊特贊。 雖然里面不乏京弘買來的通稿,但是通篇的溢美之詞,還是讓陳洛如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 慈善是一件毋庸置疑的好事,陳洛如不禁思考,她是不是可以在這方面做得更多更好呢? 第102章 本文獨發晉江文學城 孟見琛某天回家, 發現陳洛如罕見地出現在了他的書房里。 她穿了一套毛茸茸的連體法蘭絨睡衣, 帽子上有兩個長長的粉色兔耳朵。 她抱著電腦坐在沙發上,噼里啪啦地不知道在寫什么東西。她時不時停下來拽著兔耳朵略作思考,然后繼續打字。 孟見琛亦伏案工作,其實他平日里在家工作的時間并不多。自從陳洛如回國以后,他盡量會在公司把該做的工作做完, 空出時間回家陪她。 可最近京弘生物的臨床試驗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需要各類文件和審批手續,事務繁多。 孟見琛親力親為親自把關, 他白天會去合作的醫療機構,晚上回家還要抽出不少時間看文件——夫妻倆因一種奇妙的緣分相遇在書房里。 陳洛如寫到了晚上十點鐘, 終于宣告大功告成。 她把word文件保存為pdf, 然后用打印機打印了出來, 并對孟見琛說道:“我要招個小助理?!?/br> 孟見?。骸皫湍懔喟男≈??” 陳洛如搖搖頭, 說道:“是幫我拍視頻剪視頻的小助理?!?/br> 陳洛如把她寫的文件推到了孟見琛面前。 她洋洋灑灑地用英文寫了十多頁A4紙, 做了一份三到五年內的慈善項目計劃書。 因為陳洛如從小就在境外受教育, 所以她的規范文書寫作都是用英語——用中文可能真有點兒寫不來。 孟見琛將她的計劃書粗粗看了一遍,發現她還真有點兒東西。 看來她在劍橋也沒有成天白吃混日子,確確實實學了些真材實料回來。 陳洛如認為,京弘雖然做了不少慈善項目, 但是傳播效果卻令人不甚滿意。 公關部抱著十年前的老一套, 買買通稿發發照片, 把慈善活動宣傳得猶如領導人下鄉視察群眾一般, 太不接地氣了。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