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
書迷正在閱讀:傲慢與偏見(H)、一場煙花、不良關系、思慕的人、月明星稀、卡美洛的英雄王陛下[綜漫]、暖婚似陽、摯愛枷鎖第三部(H)、重生之寵你沒商量、淤青
第一個孩子,讓袁世凱充分體驗了一把為人父的滿足。何況袁克定是該懂事的地方懂事,袁世凱對此還是很滿意的。可是如果袁克定沒有換殼子,袁世凱在以后確實會不怎么喜歡這個孩子,至少,沒有喜歡二兒子那樣喜歡。那把袁世凱劃一半進黑名單這還算不算冤假錯案,還是讓時間來說明一切吧。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即使袁克定現在依舊還扮演著小霸王的角色,可是袁世凱兒控這個屬性還是越來越重了,連嚴肅的袁老爺也經常把他召喚去享受一番所謂的天倫之樂。現在袁克定對自己的定義是召喚獸寵物小精靈。==、。其實小袁怎么知道,之前的他在病床那番要死要死的癥狀把關心他的親人嚇得三魂丟了七魄,現在他表現得越有活力越讓人放心。而且,大家又怎么看不出袁克定對他們的依賴和關心?;蛟S袁克定沒把自己的一些小小的體貼放在心上,但是在好不容易享受到了孩子“照顧”的袁家長輩卻是滿意的不得了,他們的小寶貝也學會關心人了。這世界真是太美好了。袁克定不鬧騰眾人了,或者說換了一種方式只鬧騰他的父親。一句“爹爹,我要習書?!本桶阉莻€兒控的爹心都傷死了。但再傷心,在那雙水盈盈的大招子的凝視下,袁爹爹成功敗北在小袁的賣萌絕招里,底限一退再退。兒子受傷才好,我要理解他的需求,就算讓他去碰我最討厭的四書五經。怎么辦,提起四書五經他就頭疼,以后不好教孩子了??墒乾F在啟蒙會不會早了點,他都是六歲才開始。小記兒就要掉入魔窟里面了,可我卻不能阻止,我真沒用。袁世凱是真的不喜歡讀書,也沒有讀書那個天賦。他怎么知道袁克定要讀書的目的。當初鄉試過了就好了,以后一定不能讓小記兒知道他考了兩次都沒過,不然作為爸爸的尊嚴何在。袁世凱已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了。袁爹爹以后會哭的,如果不是他放任小袁的賣萌行為,不讓袁克定知道賣萌是可恥的,撒嬌是不行的,小袁怎么會進了那個狼窩,還被吃得干干凈凈的。所以說人在做,天在看。四歲不到的袁克定在侍童的伺候下開始了每天下午的單獨上課行為。結果不到三天就后悔了。不該不聽袁世凱的話等張一會再啟蒙,袁世凱自己棄文從武真是太明智了。GJ。本以為有成年人的靈魂作保證,學習(收集信息)起來應該很輕松,但是在他要面對這沒完沒了的練字帖和沒有標點符號的繁體課文的時候,淚如雨下。好吧,這些也就算了,可是為什么沒有休息時間呢,他的周末被誰吃了呀。強烈要求減壓呀喂!還會有一大堆理由在哪里等著你,不想練字,他們會說字是一個人的臉面,不練不行;不想背書,他們會說現在都是以后做文章的基礎,不被不行。QAQ。他真的后悔了,做一個二世祖多好,叫你嘴賤,叫你嘴賤。而且,文科老師們,讓一個理科學生去學文言文是不理智的,他就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真疼。在堅持習文的一月后,因為除了看書吃飯和睡覺的他,華麗麗的以平沙落雁式把自己的鼻子送到了高高的堅固的門檻上,糊的那是一臉的鼻血縱橫呀。原因,氣血不足。簡稱,貧血。小袁子rou疼,他以后不會長得像鄧布利多那樣吧。==、。袁世凱袁爸爸心疼他兒子,大把大把的補品被送到了他的小院子里,小袁也是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小市民,那是一個來者不拒呀。然后,又是一場血案,小袁虛不受補,不小心補過了頭的代價又是一臉的鼻血。袁克定總結下來:流血什么的,流呀流,就習慣了。〒▽〒背書什么的,背呀背,就習慣了。〒▽〒袁克定的啟蒙就是這么在袁世凱不時的sao擾下進行的。袁爹爹自認是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好爸爸,自家在童年的時候吃夠的讀書的苦,便在習文上面萬分將就自家孩子,希望孩子不要那么可憐。如果袁克定還是原裝的話,他一定會很高興,可惜他不是。這個混亂的時代,沒一點安身立命的本事,以后可是活不下去的。而且現在那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還是很行得通的。習文是他現在最好的選擇。何況他肩上承擔的可是袁府第三輩的希望,他說想要報答回去可不是開玩笑的。袁克定知道,袁世凱的文字功夫是不過關的。袁老太爺也知道,指望袁世凱把舉人考回來,不如期待母豬會上樹。但是他家里還是希望出個狀元郎,用袁老爺的話說,家里的老粗夠多了,看著就欠教訓。他只好幫他那個是秀才同時也是文盲的袁爸爸分擔一下老爺子的期望。作者有話要說:小劇場:袁爹:來,記兒,爹爹給你補補袁:補可以,但是你拿那些X鞭來干甚么!我是能吃這些東西的年齡嗎!袁爹(摸頭):是嗎,那給記兒你以后再用袁:我以后也不用這些!第4章【出征】【第四章·出征】【1881年·農歷五月】史書記載:袁世凱帶領“其家舊部數十人”往山東登州,投靠淮軍統領吳長慶。這時候的袁克定已經醒來,但是初來乍到的他卻不知道為什么要搬家。都說安土重遷,袁世凱對于故鄉,也不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這搬家,自然有他的道理。袁世凱時時刻刻把家族門楣家訓——“求官建功,拯救天下”記在心里,作為通過傳統和教育承受了這些感情和觀點的人,自然要效法先輩的榜樣。袁世凱眼看科場沒戲,遂把詩文付之一炬,趕緊把把心思從科場轉移到“疆場”上。此時正是華夏洋務運動達到高|潮的時期。要知道袁世凱對李鴻章的顯赫地位不勝欽羨。于是袁世凱在科場失敗以后,決定投奔淮系李鴻章。但是李鴻章的幕府中大都是舉人或進士出身。袁世凱在小袁四歲前兩次科舉都沒上榜,只在懷里揣了個秀才的名頭,實在不好意思在李大人那些不是舉人就是進士的幕僚中混,那每天的引經據典讓他深深的感到蛋疼。因此,袁世凱聰明的沒有直接投奔李鴻章,而是投靠了跟他養父袁保慶“訂有兄弟之好”的淮軍統領吳長慶。吳長慶還是看重袁保慶的面子,“樂意收留”袁世凱,備加照撫故人之子,而且隨后又加以提拔重用。傻人有傻福,袁世凱這個決定讓他受益終生。當然,我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