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94
次有江映蓉在出手護著,胤祥拘禁期間并未受太多磋磨,至少現下還未發現罹患腿疾的跡象。不過胤祥出來之后,江映蓉還是派了太醫命其好好幫胤祥調養一番,防患于未然,林玉也在一旁悄悄幫忙,寫了十幾道有助于驅寒保養的藥膳方子交于十三福晉,讓她每日監督胤祥服用,只希望胤祥日后不用再受鶴膝風之苦。 經太子廢而復立,前朝局勢為之一變,諸位阿哥的勢力逐漸加強,太子則顯氣弱,對峙之勢較早先愈發畢露,奪嫡之心紛起。諸皇子并未因為太子復立就放下謀求儲位的野心,一廢太子給了諸皇子鼓舞,凡事有一就有二,能廢一次就能廢第二次,于是繼續各結私黨,積攢實力。其中最為積極者仍為胤禩一派,繼而是誠親王胤祉,胤禛則開始韜光養晦蝸居雍親王府,對外準備做一個誠孝長輩、友愛兄弟的閑人。 胤禛從朝堂抽身,空閑日子一多,總要找點兒事情做,除了教養兒子,便開始研究釋教道學,甚至有越發沉迷的趨勢。時間一長,包括康熙在內都被胤禛的表現迷惑,認為胤禛甘于閑適,沒有爭奪之心。但胤禛并非完全閑下來,只不過是內緊外松而已,私下密切與年羹堯、隆科多等人聯系,甚至為了表現他甘于平淡、向往閑云野鶴的決心,開始萌生種田的念頭。這念頭一出,倒是得了林玉的支持。 林玉通過系統了解到現如今玉米、土豆、紅薯這三大高產食物早在明朝時期已經經過各種渠道傳入中國,但到目前為止還未真正在民間廣泛推廣種植??赡苁且驗楣糯]塞落后的緣故,信息流通尤為緩慢,這三種高產作物只是以傳入地為中心緩慢往外擴散,還集中于最底層的窮苦人家,但凡稍微有點兒家底兒的寧可保守的種植水稻、小麥等硬通糧食,也不會選擇種植這種從海外流傳進來的新品種,即便已經有不少人親眼見識過這些舶來品貌似不挑土地,不挑天氣,產量頗高。 其實也不能怪當地百姓空有寶物卻不懂得利用,明明都傳進來一百年了還只是小范圍種植。先不說古代出行極為不便利,許多人一輩子都是待在自個的一畝三分地上打轉,最遠的地方或許就是縣里的集市,想要把這等舶來品傳出去腳指頭想想都不容易。再者說國人骨子里本就相對保守,更別提十個里邊九個半文盲的古人,接受并嘗試新鮮事物的膽量和勇氣不是人人都有的,敢于第一個吃螃蟹嘗試種植的基本就是那些被逼的沒辦法的人,大都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這樣的人讓他萌生造福大眾的想法基本上是難于上青天。 你說當地的官員為何沒有看到其中潛在的價值,不知道早早上報。古時選拔官吏的一大途徑是科舉,科舉而來的讀書人你指望有幾個真正懂一點農耕知識,即便有少許懂得也不一定正好派到那幾個地方,即便趕巧又有幾個愿意下到田間地頭時不時看一看百姓的收成。再加上古時的百姓天然的懼怕官吏衙門,基本寧肯繞道而行也不愿意正面迎上,所以別指望受惠且知曉產量的百姓沖到衙門里跟當官的說:嘿,草民這里發現一種不挑地不挑天的高產作物,比小麥稻谷都好種喲,大人要不要試試,能增加政績的那種喲!最多也就私下里在鄰近的村子里相互傳一傳,然后再往外圍輻射,想通過官方渠道傳播推廣,可拉倒吧! 消息的不對稱讓這些高產作物的價值至今還沒有被在位者看到并進而引起重視。雖說有不少地方底層的官員發現了作物的價值,鼓勵百姓多種植,慢慢的往外流傳的范圍更廣一些,甚至也有人一層一層往上上奏,可大多都石沉大海沒了下文。而且這三樣洋玩意兒畢竟還沒有成為可以作為稅賦繳納的硬通貨,百姓們為了每年的繳稅必須得種水稻或小麥,什么玉米啊、土豆啊、紅薯啊只能作為填肚子的附加品,種多了也幾乎賣不出去,有多余的地還不如種點值錢的糧食呢,僥幸吃不完還能拿出去換錢不是。 總而言之,各種各樣的原因,目前的大清還沒有真正開始重視在后世人人熟知的高產作物,即便不少人已經知道有這三樣糧食的存在,但終究只是知道而已。于是林玉的想法便是如何讓上位者盡早看到這三種作物的真正價值,最好有一天能從上到下開始推行,在如今皇帝一言堂的封建時代,想要在百姓間推廣一件東西,還有什么方法能比的上一道圣旨來的有效果呢! 幸而林玉本就喜歡琢磨吃的,又愛看一些雜記,她找出這三樣作物的相關記錄也算有了鋪墊,并不顯得突兀。 “你想種這三樣東西?”胤禛看著林玉滿眼期待的樣子,又看了看桌上幾本記載了這些作物的書本,大都寥寥幾句并不詳盡,但是言語間確實提到了產量較高的字眼。胤禛大概也聽過其中一兩種,但印象里似乎就是一種吃食,類似于山藥、芋頭之物,從沒想過能作為主要糧食,更是沒見過長什么樣子。 林玉點點頭:“妾聽說這三樣東西不僅易于種植,而且口感很好,只是從來沒見過。爺不是想要體驗一下農耕之樂嗎,妾就想湊個熱鬧,求爺派人去尋一尋,要是能找到種子便也弄上一塊地種一點兒嘗嘗鮮!”林玉面上一副貪吃的樣子,仿佛真的只是為了尋找新奇的吃食。 胤禛并未多加思索,很痛快的應道:“這個不難,這三樣東西好似產自東南之地,爺派人問問,從當地帶一些過來?!?/br> “那就提前謝過爺,爺準備種什么,到時候妾要跟爺比一比,看誰種的好!”林玉很不要臉的發下挑戰,面上帶了一抹狡黠。 原以為是一時興起,沒想到林玉竟也要親自耕種,胤禛來了興致,配合的應下:“可是有彩頭?”有人愿意陪著,哪怕是玩樂,也比自己一個人有趣不是! “自然,等爺將東西找到了,再定彩頭?!弊杂X贏定了的林玉表示彩頭什么的都不是事,她要趁機好好想想要什么,最好要一個胤禛舍不得的寶貝。 “一言為定!” 有了這個小小的賭約,胤禛對于找種子的事情便多了兩分關注,傳到下頭后,自有想討好巴結的人第一時間送到京城,還都是撿品相最好的送了好幾大筐。盡管不知道四王爺為何一時興起竟要這些窮苦百姓的果腹之物,但不妨礙他們借用此機會與雍王府攀關系。也有一些政治嗅覺敏感且大概知道產量的官員自覺隱隱猜到了胤禛此舉的用意,便隨行附上一份種植的方法,或許往后這東西有大用也不一定,壓根不知道現在的雍親王興師動眾的舉動只是為了哄府里的側福晉。 反正沒多久林玉就收到了種子,看到一筐筐土豆、紅薯和玉米,炸薯條,烤紅薯,酸辣土豆絲,土豆燒rou,煮玉米,玉米糝……林玉的口水已經開始忍不住泛濫起來,告誡自己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