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8
民,萬一因為無食無錢走了偏路,占山為王,成了打家劫舍的土匪更是白添麻煩。干脆充入軍中將功補過,既能戍邊衛國,也能減輕正常百姓的徭役,一舉多得。 作者有話要說: 設置錯時間,哭唧唧 第155章 佛門本是清凈地,無可奈何惹塵埃 接下來便是對普濟寺明面上和暗地里的財產和產業進行盤點。最終統計出普濟寺明面上擁有的寺院田共計十萬八千六百一十畝,上等旱田四萬五千三十八畝, 上等水田四萬一千一十二畝, 剩下的兩萬多旱田和水田品質也在中等偏上;園地山頭共計五百一十二頃,占據將近三分之一的陽城地界。米倉一百零六座,麥倉九十四座, 兵丁們開倉驗收時發現很多都是超過五年以上的陳糧, 要么發霉, 要么被蟲蛀, 扒開之后基本無法食用,最后只有一小半糧食尚可食用。 要知道普濟寺每年收的新糧完全夠整個寺廟一年的嚼用,大多時候還有剩余,根本不會去吃那些陳糧舊米,日積月累下糧倉才會越建越多,最后反而全部浪費掉。一向冷靜無波的雍王看到成倉的米糧被浪費,臉上難得露出些痛心憤慨之色。戍邊的將士們總是因為軍糧短缺而餓著肚子,受災的百姓更是連觀音土、樹皮、草根之物都爭搶著食用, 可普濟寺作為佛門之地竟然守著這么多糧食, 寧可任由它們蟲蛀發霉,都不愿意捐贈出來賑濟百姓, 實在是可惡至極,枉費了那么多年慈善的名聲。 即便不愿白白送出去,又擔心公開售賣影響寺內名聲,也可通過暗地里的渠道售賣,市面上也能多一些米糧供應, 免得災禍之際米面價格一度居高不下,白白死去許多無辜百姓??上聦幙煽粗@么珍貴的糧食腐爛成泥,都不愿拿出來。 除此之外,普濟寺每隔兩三年便要擴建房舍廟宇,重塑佛祖菩薩的金身,到現在為止共計房舍七八千,占地數千畝,可真是一座寺大廟高之所。 而暗地里單圓意一個人查抄出來的現銀產業等零零總總加起來便有百萬之數。再加上底下首領、執事、知客等重要頭頭腦腦的私財也將近百萬。有些僧人竟然在外置辦宅子,金屋藏嬌,妻妾成群,除了掛個和尚的名頭,平日生活與富戶豪商無甚差別,可見內里糜爛到何種地步。 還有各類尚未還清的借貸條子,抵押契約,裝了十幾個大箱子。最后當著百姓們的面在普濟寺殿前廣場上堆聚在一起一把火焚燒干凈,所有既往賬目一筆勾銷。至于之前受過迫害的苦主,好多因為已然銷賬或者年代較久,無法再一一核對確認將財物歸還。再者若是開了口子恐怕有諸多濫竽充數之人前來冒領,很多又無法考證,肯定憑空生出許多麻煩,最后只是對近一兩年還有記錄憑證的貧苦人家給予一定補償。畢竟這些人中許多也不是全然無辜,無論是自己行錯還是受家人連累,既然借了債、惹了賭癮、逛了青樓總得承擔一些責任。倘若不向普濟寺借債,也不會陷入對方無休止的圈套里。 最后明面上屬于普濟寺的田地、山地、園地便交由陽城知府安排人重新丈量統計,統一對外售賣,并且規定優先對普通百姓出售,那些地主富商之流暫時不在購買范圍之內。當然本季已經耕種的莊稼仍舊歸租種者所有,待收獲后買地者方可收回田地,也可繼續出租。 這么多上等田地要售賣,且都是比市價要低上一兩成,陽城百姓們從知府衙門得到確切消息后,那是第一時間回家數錢湊錢,想方設法哪怕變賣一些家當也想多籌些銀子,好多買上一畝地。連幾歲的小娃娃都知道田地對于莊稼人的重要性,貢獻出過年的壓歲錢,盡管只有幾文錢,可農家的銀子不就是這樣一文一文的摳出來、攢下來的嘛,這時候你幾文我幾文說不得就多出一吊錢,多買一分地。 要知道這可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機會,往日里多少人希望買上幾畝屬于自家的田地,可苦于大部分良田都被大地主、大鄉紳占有,好不容易有賣家要賣地,要么是品質一般,要么是很快被哄搶,要么先緊著自個的熟人朋友購買,尋常人家想買點兒地那可是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大部分人迫于無奈只能租賃地主家的地來耕種,忙忙叨叨辛苦一年,輕者交兩三成租子,重者交半數租子,全家連個肚飽都混不上,農閑時節還得多吃些野菜稀粥好剩下些糧食,在農忙時有干貨供應。 所以農家人最盼望就是的是擁有幾畝真正屬于自家的土地,這樣除去賦稅剩下的收成便全能進自家口袋,不用把一年的辛勞半數都交給別人,還能世代傳承下去,這才是一大家子生活的根本啊。 盼望已久的田地就在眼前,還都是上上等的水田和旱田,農家人可不是要勒緊褲腰帶先辦這件大事,若是能借的就盡量多借幾兩,這時候還管什么面子不面子的問題,在生存面前這些都是小事兒。連往日里關系不太和睦的妯娌兄弟都齊心協力湊銀子,勁兒往一塊使,不管怎樣先把田地買回來,至于后邊怎么分再議。 尤其是本就租種寺院田的農家,更是想把自個現下租種的田地都拿下,實在沒能力也拿下個六七成,本就是種慣的,到了自家手里也更為便宜,這年頭土地也是認人的好吧。 百姓們原以為懲治了普濟寺一眾惡僧,心中出了一大口惡氣,往后再也不受他們的迫害也就罷了,沒成想還有這等好事兒等著。尤其是明令定下了不許地主階層購買,一經發現除了罰沒所購田產外,還要另外罰上同樣的銀子,嚇得這些人只能眼饞羨慕,不敢托關系走后門。這明擺著是為普通老百姓謀福利,一時間到處都在大贊皇上英明,感謝雍王秉公執法。 你說這么大塊肥rou放在眼前,那些個官僚怎會不動心?期間必定會中飽私囊,為自個謀些好處??墒聦嵡『孟喾?,這次還真不敢輕舉妄動,以陽城知府為首巴不得趕緊做點兒事情把普濟寺的丑事遮掩一二,現下正好有這般既能賺名聲又能賺政績的事情擺在跟前,只要自個公平公開的把事情辦好,那就能在百姓和上邊各記上一筆,誰還敢弄虛作假? 尤其多少又見識了雍王身邊那位小真人的本事,還有主持圓意最后猛然轉變態度,那一陣又一陣時機恰當的雷聲,還有傳說中的大鳥……一切的一切都昭示著這位不滿十歲的女童有著非凡的本領,萬一她留著后手監視他們,屆時被抓了現行可就大大的不妙了。所以綜合多方考慮,這次務必秉公辦事,堅決不徇私情,哪啊美貌小妾的隔了十八里表的不能再表的表兄求上門來都不能松口。 這般上下一致,此次普濟寺田地收沒出售一事自然會順順利利,不會有太多偏差。 至于暗地里查抄的財產,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