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6
在自己手上,只能這么憋屈。談判到這兒份上,耶律楚知道繼續下去九王爺也不會再讓步,萬一惹惱對方現在談好的條件可能都要崩了,也就不再有新的要求。于是在場的使官立馬就商談的內容詳細地草擬出一份協議,包括北牧承諾的不再侵犯大慶百姓都寫到條款里。雙方看了協議又進行了些許修改潤色,各自簽上名字并蓋上印章。協議一簽雙方已經成了利益共同體,前邊劍拔弩張的氣氛立馬變得祥和起來,友好的商談著第一次各自準備交換多少東西。這其實還是要看北牧這邊能拿出多少牛羊、馬匹交換,在這個協議之前北牧養的最多的還是馬。牛羊只是保證日常所需即可,而協議中牛羊是交換的大頭,一時間能湊出多少來還真不確定,畢竟還要留著供自家所需。九王爺是不介意對方都拿馬換,可是明顯北牧寧可少換點也不愿意拿出更多的馬匹。是以就讓北牧盡快統計出交易的數量,大慶好準備相應的糧食布匹,當然也不能太多,這個量大慶會牢牢把握好。不用催耶律楚都會盡快統計好,畢竟再有不久冬季就要來臨,尤其草原上冷空氣來的更快。沒兩天,九王爺就收到北牧給的明細,第一次牛羊不足,北牧倒是把承諾的一年給500匹戰馬都給全了,按照約定公母參半,看著這些交換的量并沒有觸及底線,九王爺就讓使官帶著明細盡快趕回京城準備。皇帝接到消息后,立馬調派距離近的各地準備糧食布匹,同時讓富饒的江浙一帶做好補給的準備。舉國之力的速度當然是快的,各方調配得當,很快就達成了第一次。當然全程由九王爺和耶律楚親自護送,各自檢查了物品的品質后,為著以后能繼續,誰也不會在這時候藏jian,帶著交換好的東西各自回城。作者有話要說: 距離過年還有兩個月,蠢作者的目標是將這篇處女作完結,第一篇文好賴就這樣了,大家湊合看,然后會再開兩篇新文,吸取教訓一定要有存稿,不然不確定性太大了☆、周歲宴北牧那邊得到糧食、布匹后,下邊的子民是一片歡呼,得知以后可以繼續通過牛羊交換,輕松歡喜的氣氛連續持續多日,不過耶律楚還是定下了每家必須保證在養夠一定量馬的情況下,才可以養更多的牛羊,至于能養多少就全看各人本事。好在現在北牧的子民還知道馬的重要性,嚴格遵守大汗的要求??墒请S著牛羊成為自家生活的主要來源,那么每家每戶飼養的精力自然逐漸偏向牛羊,馬盡管還養著,可是不如以前那么仔細精細,量是有了,質就不一定能保障,當然這個過程是潛移默化、慢慢形成的,可是等反應過來時已為時晚矣。第一批牛羊先分配給靠近邊關的城鎮,比正常的市價稍微偏低點,羊還好,大部分直接賣到rou市,少部分被農戶買回家去。牛直接是瘋搶,一聽說朝廷給調配了一批牛過來,但凡有點存銀的農戶那是借錢也要買到一頭,遇上整個村子都特別貧困的,那也要合全村之力買上一頭。以前那是有錢也沒有牛來買賣,這次這么好的機會可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以至于將近一個月時間,大家出門打招呼的方式都變成:“你家買牛了嗎”或者“你們村買牛了嗎?”在這個農業主導的時代,又沒有現代的機器設備,耕牛的珍貴可想而知,有了牛就可以降低很多人力的耕種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出行也會方便很多,農閑時還能利用牛車幫人拉個貨載個人的掙點零花錢。對于農戶來講家里有了一頭牛,之前吃不飽飯的狀態可能變得能維持溫飽,之前勉強溫飽的狀態可能變得糧食有富余,百姓富裕了稅收也能及時交付,同樣朝廷富裕了就有更多的能力去回饋百姓,這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在當權者不昏庸無道的情況下,整個大慶會越來越好,當然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可是總歸開頭了不是?,F在牛羊只是惠及部分地方,以后惠及的范圍只會越來越廣。等此間事情告一段落,皇帝就催著九王爺回京一趟,想要給他選個家世好、樣貌佳、性情好的王妃,可惜被九王爺以初次與北牧合作,不能確定北牧是否會撕毀協議、反咬一口,還是在邊關再待一年,等穩定下來再談回京的事。皇帝是遺憾不已,又不忍心以帝王身份逼迫親弟弟,畢竟皇弟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整個大慶好,作為實際的受益者還能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只好隨著九王爺的意思。京城,迎春迎來了周歲。雖然是個庶女,可是身為榮國公唯一的女兒,身份還是很貴重的,尤其現在賈赦還是御前的紅人。洗三滿月時趕上賈赦剛到異世,又牽扯張氏去世沒多久,就沒辦。周歲怎么滴也得大辦一下,告訴別人榮國府有這樣一位小小姐。賈赦利用職務之便跟皇帝求一位想出宮榮養的嬤嬤,自己畢竟是個男的,有很多地方照顧不到,又沒有親近的女性長輩教導,等迎春將來年紀大點就更不方便。至于賈母壓根就不在賈赦的考慮范圍之內,書中賈母但凡多關注迎春一眼,也不會落得那樣的境地。又擔心自己疏忽一不小心又成了書中那面團似的人兒,雖然自己不會把她嫁給中山狼孫紹祖,可是女子立不起來,嫁給再好的人都可能會受欺負,有個靠譜的嬤嬤從小教導著,再怎么也比書中強吧。皇帝最近對于賈赦的印象是越發的好,再加封就太過打眼,榮國公本來就是超品,再封難不成再來個異性王不成,皇帝正找機會準備干掉那四個異性王呢,不可能再給自己找麻煩,再添一王。是以又一次提前結束政務的皇帝,聽說賈赦想給自家女兒求個教養嬤嬤,這種小事自然是無不應允,還特意交代德全一定要挑好的。最后直接給了兩個,一個曾經伺候過貴太妃,一個伺候過公主。分別是李嬤嬤和孫嬤嬤,兩位嬤嬤都是宮里的老人,之前就認識關系還不錯,得知還能在一個府里,有人陪著自然是歡喜不已。兩人一個禮儀規矩特別好,一個是管家理事的能手,是以分工明確,直接商量好一個專心教養小主子,一個負責小主子身邊的各項事務,等小主子大了再教導管家理事的本事。這兩位嬤嬤一進府就被賈赦安排著接手了迎春的一切事物,至于奶娘已經被賈赦打發走,念在這一年伺候的還算盡心,臨走時賞賜了不少金銀,那奶娘自是千恩萬謝。迎春這次周歲宴就是由那位管家能手孫嬤嬤一手cao辦的,賈赦平日里只需要管好大房,大房人口又簡單,并沒有特意提拔一個管事婆子來料理家事,反正各個崗位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上頭還有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