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8
提點的她,既然站在風口浪尖上,好歹做做樣子,別落人話柄,魏太后好歹為皇帝生母,有她日常陪著說說話解解悶,眾人議論起來只有稱贊的。林若秋這才被迫當了孝媳。 她愿以為兩人之間已形成固有的默契,畢竟從立皇貴妃之后,魏太后待她就客氣了許多,也不像從前那樣總愛擇她的毛病,可誰知一夜過去,她卻又被魏太后拒之門外——仿佛打回原形。 紅柳安慰道:“大約太后娘娘是真的身子不適吧?!?/br> 否則說不通啊,魏太后若要對立后表示反對意見,老早就該反對了,何至于現在鬧出紅眼??;況且,林若秋對她盡孝,何嘗不是雙贏局面,歷朝的太后為何能安享尊榮受人敬仰,不就是仗著一個孝字么?若兒子媳婦都不尊重她了,那這個太后的權威無形中也會被削弱。 故而魏太后突然來這么一出,林若秋委實百思不得其解。她姑且相信紅柳的說法,若魏太后沒病,是犯不著針對她的。 可當林若秋第二天去往長樂宮時,崔媼還是恭恭敬敬地將她請了出來,難道是要她三顧茅廬的意思?想考驗一下她的誠心?這位太后娘娘也太閑了些。 林若秋還在想她要不要效仿劉皇叔的壯舉,事情便有了定論,魏太后原來不是生病,是中了邪。據說那晚上吃多了,讓崔媼攙著她外出消消食,誰知從湖邊回來人就有些不對,這幾日里,一到黃昏就出現低燒,嘴里還斷斷續續說著胡話,可讓黃松年等人看過,又說沒有別的癥候,似也無礙。 陸續又過了幾日,魏太后的病狀并未減輕,長樂宮不得已,只得從宮外請了個方士過來,那人掐指一算,說是有陰人沖撞,又將宮中眾人的年庚八字請他過目,唯獨皇貴妃的屬相跟太后犯沖,如此一來,罪魁禍首是誰很明顯了。 林若秋沒想到魏太后折騰來折騰去,玩的卻是這樣一出把戲,比起冤屈,她更感到好笑。魏太后不會以為這樣就能把她趕出去吧?莫說她為嬪妃之首,除了皇帝,誰也不敢正面與她沖突,即使為著兩個孩子,她在這宮里的地位亦是穩若泰山的。 魏太后此舉,似乎只為延緩她封后的步調,只要她拖著不肯好,皇帝是不可能不管老娘只想著成親的,但,為什么呢?魏太后之前可沒明確地表示出反對,怎么忽然就改變心意了? 林若秋怎么也想不出哪兒得罪了她,無論如何,長樂宮她暫時靠近不得,林若秋只好到太皇太后的未央宮消磨時間,反正一樣是盡孝。 程氏當然歡迎她的到來,照她的話說,誰知道還能活幾年,自然得抓緊時間跟小輩們相處相處。 兩個曾孫輩的娃娃她都很喜歡。 太皇太妃也是一樣,一面逗弄著蹣跚學步的楚瑛,一面便扭過頭脆生生的朝林若秋道:“那老太婆快死了才好呢,也能借著由頭沖沖喜,偏拖著這樣要死不活,凈給你們這些后人添麻煩?!?/br> 程氏作勢打了她一下,“她是老太婆,那你成了什么?” 林若秋:……皇祖母,您是不是搞錯了重點? 太皇太妃靈巧的避開攻勢,跳出圈子來,“我人老心不老,不成么?哪像云娘保養得再好,心卻是黑的,不好好待在長樂宮享福,成天給兒媳婦添堵,有這般做婆母的么?” 又鼓勵林若秋道:“你別怕她,那老虔婆裝病裝慣了,沒準哪天真裝出一身病來,黑白無常把她帶走才好呢!” 程氏阻止這老頑童繼續胡說八道,面色凝重朝向林若秋,“魏氏這趟中邪來得蹊蹺,最好打聽一下是何緣故,看看是何人搗的鬼?!?/br> 林若秋點頭,“臣妾也正想遣人調查一下?!?/br> 魏太后若真是被算計倒好說了,只要找出背后的裝神弄鬼之人,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墒撬傆X得,魏太后的心志不該這樣軟弱,就算昔年做過虧心事而心有戚戚,可宮里的人誰沒做過虧心事(嗯,她是個例外,有皇帝一路保駕護航,她還不到需要做虧心事的地步),不過魏太后昔年就能下狠手除去齊婕妤,難道老了反而膽怯起來?神鬼都怕惡人呢,她難道還怕齊氏的游魂來找她算賬? 太皇太后程氏意味深長的看她一眼,道:“若云娘故意造勢來逼你退讓,必要時,不妨以謠言取勝?!?/br> 亦即是說,將魏太后昔年的丑事抖摟出來,譬如她曾逼死齊婕妤一事,魏太后為了證明清白,自然得被迫好轉——否則豈非證實了冤魂索命之說? 這是個好法子,不過林若秋暫時還不想使用它,她不太想和魏太后正面對上,這對兩人其實都不算好事。雖說她在宮中安身立命并不仰仗孝字,可她相信,臣民們會更愿意看到一個上下一心的后宮,皇帝也是一樣,或許這種和睦很大程度上都是裝出來的,但,只要能裝一輩子,不是也很好么? 刻意營造出的美好,總好過丑陋的真實。林若秋并非一個喜歡難為自己的人,但為了皇帝,為了兩人的婚事能盡善盡美無波無瀾,她還是愿意以折衷的方式去解決。 況且,魏太后理應清楚,哪怕能拖延一時,她也不可能阻撓皇帝立后的。無論從年紀還是身體狀況看,林若秋都遠遠優于她,誰熬得過誰呀? 長樂宮中,崔媼亦憂心忡忡提起這點。她覺得太后此舉實屬不智,何必趕在這關口惹皇帝不痛快,況且,除了皇貴妃之外,還有可堪立后的人選么? 魏太后將碗中那碗黑乎乎的符水悉數倒進花盆里,方皺眉躺下,“沒有就沒有吧,這宮里未必需要一個皇后?!?/br> 昭憲去后先帝就并未再立過皇后,皇帝為何不能效仿先帝?沒準還會落得跟先帝一樣的美名。盡管魏太后也心知肚明,這話放在楚鎮身上并不成立,認真論起來,林氏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反而更近似昭憲之于先帝。 崔媼小心翼翼看她一眼,“太后……可是因為貴妃娘娘說的那些話么?” 魏太后眉心一跳,腦中頓時浮現謝婉玉上次拜訪時的情景,她輕輕嘆道:“謝氏說的的確有道理,是哀家這些時日疏忽了?!?/br> ☆、第148章 母子 謝貴妃所說當然是有道理的, 否則也不會專程來找太后娘娘了。她可不像趙賢妃娘娘那樣,馬屁專拍到馬腿上,裝模作樣盡了那些年的孝, 可曾見魏太后給她一個好臉色?謝貴妃卻不是來盡孝,她是來威脅人的——盡管以一種十分溫和的方式。 想起那位娘娘淡然含笑說著殺人不見血的話,崔媼便覺心有余悸, 忍不住道:“那您便信了她所說?” 魏太后嘆道:“不信又如何?皇帝這些年對承恩公府的防備,你我都看在眼里,他遲早要動手?!?/br> 歷朝歷代的外戚都在朝中占據不輕分量,且新一代人的崛起,往往意味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