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4
人家換點最便宜的豆子吃,而不是來糧食店,畢竟同樣的東西, 在店里賣的可比自己去找農夫換的要貴一些。 只有那些家里不種田, 但有固定收入的人家才會經常光臨糧食店, 但這樣的人在丁格爾鎮上并不多。 所以這家店的主要收入來源并不是賣那么一點微不足道的糧食,他們主要是靠低價收購農夫們的田地產出, 然后運到其他繁榮的地方高價賣個那些吃的起人。 這中間的利益,還是很可觀的。 那家店的主人是鎮長的親戚, 在丁格爾鎮上還是有些地位的,所以糧食店開了那么多年, 鎮上也沒有出現其他的競爭對手,所以店老板的生意不說火爆, 但也非常穩定。 畢竟見識少的農夫們可不知道, 他們賣出去的小麥到了其他地方價格能提高好幾倍。 或許也有人知道, 但除了接受糧食店給出的收購價外,他們也沒有別的地方可以換到大量的豆子和大麥了。 賣給他們的領主大人?以前的伯爵大人可不做這么麻煩的生意,他有大量的糧食可以對外出售,也能從農奴手上換到更多,而這些糧食已經能滿足他對外的生意——開在王都的那家店原本就是賣糧食的,而且生意不太好——自然不會愿意花心思去收購那些分散在自由民手上的糧食。 也是因為這樣,糧食店的老板科特才有機會從老伯爵手心縫里撿漏,把這家店開了快十年還好好的。 但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新開的糧食店和科特一樣會收購自由民手上的糧食,而他們給出的價格比科特的價格高,其他人自然更愿意去他那兒賣糧食了。 這可把科特氣的不輕,他覺得新開張的那家店鋪的老板非常不懂規矩,一來就跟他打價格戰是看不清他嗎? 生氣的科特老板去找了自己的鎮長表叔,揚言要對方好看,卻在不久后灰溜溜的回來,并且把自己店里的收購價格提高到和對方一樣,其他什么話都不敢說。 因為那家店是伯爵大人派人開的??!在薩丁森郡,誰敢跟伯爵大人做對? 而那家糧食店在收購了一批小麥后,又開始對外招人手,還不是一兩個,而是有多少算多少,只要足夠勤快能干活的他們都要,給的薪水還很不錯。 這下,鎮上貧苦一些的人都去報名了,那家店也把人都收了,男人分出一部分去修磨坊和水泥空地。女人分成兩批,一批去到磨坊磨面粉篩面粉,一批聚在一起做面條。 面條自然是魏薇教出來的意面。 雖然后世的意面是由特定的小麥——“杜蘭小麥”做的,可以久煮不爛,而魏薇做的意面沒有那么耐煮,但兩者的味道其實沒有差太多,尤其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柴火也不是可以浪費的,能快煮一些時間他們反而更樂意。 在魏薇為費利克斯打開了名為生意的大門后,這位聰明的年輕人舉一反三的想到了薩丁森郡對外售賣的東西可不僅僅只有精油。 意面難道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嗎? 它是用面粉做的,價格必然比面粉昂貴,只有貴族和有錢人才吃的起的,但它的味道比面包和大多數主食都要好,吃過的人很少有不喜歡的,而且做好曬干的意面可以存放很久,非常適合外出旅行時帶著吃,運輸也方便,費利克斯可以把它們賣到普拉迪帝國的每一個角落去。 所以想通這點后,費利克斯就想做意面的生意了。 當然這事他沒瞞著魏薇,甚至想要請她一起,但魏薇對這個生意不太敢興趣,所以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費利克斯自己完成安排的。 沒有在莊園里安排地方,也沒有選擇仆人和農奴來干這些工作,費利克斯選擇了在丁格爾鎮上開一家店,并且招募鎮民來工作。 在魏薇的耳濡目染下,費利克斯終于有了那么一點身為領主的責任感——他要讓薩丁森郡,讓自己的領民變得比以前更好,這樣他自己才能更好。 而且,費利克斯偶然聽到過魏薇私下里和女仆說可惜薩丁森郡沒有大城市,不然她就可以出去逛街買東西了。 所以,在魏薇想發展薩丁森郡的時候,費利克斯也起了同樣的想法。 他想在薩丁森郡內建立一座新城,它要足夠大也足夠干凈,更要繁榮的讓魏薇能夠逛上一天也逛不完! 有時候,愛情不止令人盲目,它還令人瘋狂。 費利克斯大概也沒想到自己會是個為愛瘋狂的人,但他甘之如飴。 斗志高漲的伯爵大人第一步做的,就是把意面變成所有人都知道并且愿意花錢購買的食物,為薩丁森郡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只要意面的名聲傳出去了,自然就會吸引那些原本不愿意到薩丁森郡來的商人,為薩丁森郡帶來不一樣的活力。 “那你可以把路修一修?!蔽恨备嬖V他:“我們那兒有句話,‘要想富先修路’,落后的交通是阻礙當地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條好的路不僅方便運輸還能改變外地人對薩丁森的看法,把路修好,保證了交通安全,以后我們這里有什么好東西,就都有人愿意來了?!?/br> 魏薇早就對這里的路非常不滿了,但她也知道修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以現在的人力物力,說不定好幾年都修不好一條路。 所以說出這個意見后,魏薇又皺眉道:“薩丁森郡的人口還是太少了,如果人口能更多一些,發展就能更快了?!?/br> 她這話可不是無的放矢,薩丁森是真的缺人。 這么大個郡,總人口不到十萬人,其中費利克斯領地里的人口差不多是四萬左右,剩下六萬中三分之二是其他男爵和騎士的領民,三分之一才是自由民。 放到華夏,哪怕是古代的華夏,一個大點的縣城都不止這個人數呢。 所以郡內的人才會住的那么散,連大點的小鎮都只有三個,彼此之間的距離能用天來計算。 而郡內的土地也沒有充分利用起來,荒地很多,美其名曰是牧場,但實際上這些區域或許并沒有誰在放牧。 而因為三圃制,開墾出的農田每年有三分之一都處于無人耕種也無產出的情況,這點在以前是可以的,但在可以給農田施肥后,就不需要通過休耕來讓地力恢復了,而原本的那些農夫每年耕種十英畝左右的田地已經很吃力了,根本沒辦法再耕種這些以前需要休耕的田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