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
宋瑞一笑:“行!聽你的!”沈風逸第一次見到棋盤棋子,是宋瑞帶下地窖的,他想不出有什么可以窩在地窖消遣的娛樂,再加上每次去地窖找沈風逸都要隱蔽點,手里更是不能拿太多東西,容易惹人注目。于是,在一次看到路邊小孩在地上畫格子玩跳格之后,宋瑞靈光一閃,回去拿了一張紙蒙在自己的棋盤上,用筆描了一副“棋盤”,第二天懷里揣著這張畫出來的紙棋盤,還有兩把不多的棋子,顛顛地便去了沈風逸哪里。所以,沈風逸人生見到的第一個棋盤,其實是一個直線歪歪扭扭粗細不一,格子亦有大有小的紙棋盤,但是,對于當時的沈風逸來說,已經足夠新奇。而宋瑞揣在懷里帶來的棋子有限,根本無法教沈風逸下圍棋,便干脆教起了他最簡單的五子棋。“我告訴你啊,你就看著,不能讓我的棋子五顆連稱一條線,有苗頭了你就把路堵上,很簡單的。等我教會了你,以后我不在的時候,你也可以自己跟自己玩,就能消磨時間了?!?/br>正如宋瑞所說,很簡單,三局過后,宋瑞就再沒能贏過沈風逸,甚至有一次,兩人的棋子都用光了,也沒能分出勝負。宋瑞覺得自己自詡五子棋高手的名號受到了挑戰,怎么都想搬回贏面,于是,一局又一局,后來,直到劉直看他待的時間實在太長了,怕惹人懷疑,來催他離開前,宋瑞都沒能搬回贏面。不甘心的宋瑞左想右想,最終跟沈風逸交代:“你記著啊,你的五子棋是我教的,以后,別人要是說你厲害,你一定要告訴別人是我教得好!”雖然那時的沈風逸覺得,自己根本出不了這個地窖,也不可能跟別人下棋,但還是乖乖點了頭,答應了宋瑞,宋瑞這才放心地離開了。之后幾次,每次宋瑞去都會揣點棋子過去,總算將一百八十一個黑子與一百八十個白子帶齊了。而帶齊之后,宋瑞便拋棄了自己死活贏不了的五子棋,正經八百地教起沈風逸圍棋。而圍棋比五子棋難多了,從沒接觸過的沈風逸要想贏宋瑞,還是沒那么容易的,宋瑞總算覺得自己的地位又回來了。所以,說來,沈風逸的圍棋啟蒙老師確實是宋瑞,只是,這么多年過去,徒弟的棋藝大漲,宋瑞卻仍是個“臭棋簍子”。不過,宋瑞有自知之明,他從不跟人下棋,只除了陪沈風逸。也只有沈風逸不嫌宋瑞棋臭,甚至愿意跟他一下下一夜。只不過,后來宋瑞才知道,沈風逸不是不嫌棄他,而是,除了這個借口,想不到能讓宋瑞留下來陪他陪一晚上的理由。當然,這些又都是后話了。于是,決定殿試人選前的這一夜,便是這樣在兩人對著一張四方棋盤中過去了。等到東方漸白,宋瑞才扔掉自己手里的黑子,伸了伸懶腰:“天亮了,皇上也該梳洗梳洗,準備早朝了,微臣也可以回家洗漱洗漱抱著被我補個覺了!”“哼!朕都沒睡,你也好意思睡?”“皇上,今日不是我當值啊,我這昨兒又留宿了一夜,說什么都得回去一趟啊,反正就是十選五嘛,你游刃有余的。那些詩詞歌賦、治國經史的,我聽著也是犯困,真要我在含元殿站著,我指不定站著就能睡著,那不是更丟臉嘛!”沈風逸無奈地直搖頭:“滾吧滾吧!小安子,伺候朕沐浴更衣?!?/br>等到沈風逸收拾妥當,時辰也差不多了,便徑直去了含元殿。只是人還沒到含元殿,殿前的太監便傳來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消息。壓卷車被宋侍衛燒了!雖然火不大被撲滅了,可是所有的試卷已經全部被水泡了,紙張爛透,字跡難辨。沈風逸瞬間愣在當下,剛剛還與他下了一宿棋的宋瑞,為何會去燒壓卷車?到底,在他離開御書房后發生了什么?還是說,他被人誣陷?“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宋侍衛為什么會燒了壓卷車?”“奴才不知,只聽說,好像是宋侍衛喝了一夜的酒,早上醉得步子都不穩,手里提著夜巡用的燈籠,還有半壇未喝完的酒,在離含元殿不遠的地方撞上了壓卷車。酒撒了一箱子不說,燈籠里未熄的燭火還將放卷子的箱子點燃了?!?/br>這一聽,沈風逸更覺蹊蹺,喝了一夜的酒?這更不可能!莫非,宋瑞真是被人誣陷的?“那宋侍衛現在人呢?”“周相著人綁了宋侍衛正在含元殿聽候皇上發落?!?/br>“那還不快走?”當沈風逸踏進含元殿之時,看到的,便是滿身酒氣,衣襟上都是灑的酒漬,跪都跪不住,半癱軟地跪坐在大殿中央??吹缴蝻L逸進來時,晃了晃腦袋,抬起頭眼神迷離地看了一眼沈風逸,又垂下了腦袋。縱使眾人都認為宋瑞這是一副醉酒的模樣,可沈風逸怎么可能看不出宋瑞眼底的清明?就剛剛那一眼,宋瑞便是在告訴沈風逸,他,并沒醉。沈風逸握著拳走至龍椅坐下。殿下朝臣跪拜,殿上沈風逸臉色鐵青。而當安如遠喊完那句:“有事起奏,無事退朝?!焙?,今日的話題,顯而易見,集中在宋瑞身上。“啟奏皇上,宋瑞明目張膽燒毀本應今日給皇上過目的考卷,如此行為,不罰難以平息眾考生的怒意!”出乎意料,首先站出來指罪宋瑞的,卻是周秦。“臣等附議!”整個殿上,一片議罪的呼聲,聽得沈風逸腦子嗡嗡作響,完全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就在沈風逸被眾臣吵得頭腦發脹之際,一道不同意見的聲音,在眾多附議聲中響起:“臣認為,此事雖影響重大,但并非無法補救,皇上可以在詢問翰林院眾閱卷官后,將入選的文章名貼榜公布,對應考生自主入翰林院背出自己的文章,而皇上便可對此十人直接甄選,進行殿試,擇優而錄,故而,考卷被毀,對此次科舉不會有所影響。而宋侍衛毀了試卷并不是有意為之,只是醉酒誤事,且念在宋周兩家世代忠于朝堂,勤勤懇懇,從無錯處,臣以為杖責罰俸,于大理寺牢房內思過半月也就足夠了?!?/br>說出這段話的,正是任大理寺少卿的于之蕭,而此話一出,整個大殿一篇寂靜,隨后兵部尚書于正輝提出附議,之后,有些見風使舵的官員,看到皇上遲遲未作判決,便揣摩著皇帝的意思,附議于之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