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7
就在千山派勢力范圍之內,這也是千山派遭到瘋狂反撲,以至于本來已經快落下帷幕的爭斗,江掌門還落得個武功盡廢的下場的原因。 真按客觀事實論,這千山派確實冤。 當時魔教教主一失蹤,魔教諸位門主都是傲慢狂放之人,沒有統一統領誰都不服誰,又因為教主之位空缺引發的內部斗爭,這才在內憂外患之下兵敗如山倒,從此隱匿于江湖。 這些年來,不是沒有人試圖尋找過教主下落,總歸活要見人死要見尸,雖然失蹤這些年,眾人已經默認他早已死亡。 白綺知道花無措想要競爭教主之位,便是能耐影響力沒問題,資歷卻有所不足。 尋找魔教教主的蹤跡倒也不是特意為了他,只不過白綺在來這邊的第一天,便把白家和江家當做自己的所有物。 想得到江家,必然得從頭到尾全方面的進行了解,于是引起江家沒落的事件,又豈能不重點關照? 白綺查看記錄資料,發現那教主失蹤前最后出現的地方是千山派來往白巖山莊的必經之地。 當時除了魔教之外,正道之人也不是沒有派出精英追查過其下落,其中因為距離原因,主要負責的便是白巖山莊的人。 卷宗記錄的資料自然事無巨細,這也給白綺的推論奠定了事實依據。 資料記載,魔教教主是進入一個路邊茶寮后消失的,待有人尋上門是,茶寮人去屋空,只發現被迷暈后捆地窖里的茶寮老板一家。 魔教教主行走江湖多年,尋常強盜仇家的偽裝自瞞不過他,所有白綺推測對方必定有著完美的偽裝技巧。 精湛到甚至能讓生性多疑內力渾厚且充滿警惕的魔教教主也未發現違和。 能辦到這一點的人,恐怕江湖上也沒有幾個。 遍尋十多年前江湖奇技大能,其中一個叫千面書生的倒是符合條件,據說此人曾經男扮女裝扮作花魁,與當時南巡的皇帝春宵一度。 待結束之后,皇帝都沒有發現對方實屬男兒身,還是千面書生為了炫耀戰績,用當夜得到的皇帝貼身之物炫耀散布,一時間名動天下。 據說當時皇帝匆匆結束南巡回宮,數月未曾踏步后宮。此皇帝一直是個風流皇帝,對民間傳說的他的風流軼事大多一笑置之。 那次卻罕見的四處鎮壓,普通老百姓或許只當離奇八卦聽,但稍微有點門道便知道,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那可是皇帝,身邊高手如云,警備嚴密水潑不進,偏偏就是讓千面書生大搖大擺的耍弄,此一戰成名,江湖誰不對此人的絕技感到贊嘆? 白綺能想到的人,正魔兩道自然也想到了,更巧的是,千面書生也確實與魔教教主有仇。 一時間這人便背負最大嫌疑,可不巧對方銷聲匿跡也有小兩年,且以千面書生的能耐,要躲避追蹤,任何人也別想找到他。 于是倒霉的江家便成了泄憤的工具。 當初以江湖各路豪杰的本領都遍尋不到的人,白綺自然不指望自己就能通過只言片語查出端倪。 不過她目光主要在江家身上,所有試著換位思考一下。 魔教教主身居高位,武功蓋世,他的生死下落對于整個江湖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甚至會讓江湖格局重新洗牌。 對他失蹤的原因以及仇家身份,外界有過太多猜測,但因著這個人的身份太過重要,卻從來沒人想過,或許他可能是個幌子。 如果下手的人,真正針對的不是魔教教主呢?如果對方只是利用魔教教主本身毫無疑問的影響力掩蓋自己真正的目的呢? 人們一向習慣用最終受益者推斷,而白綺突然想試一試反方向,那次事件最大受害人是誰? 毫無疑問是江家,那么按照這個思路,有沒有可能對方就是想借刀殺人,讓江家舉家覆滅呢? 果然,這個思路讓白綺發現了不少巧合。 比如魔教教主失蹤前半年,江家死了個小妾,沒錯,那倒霉小妾就是江淮的生母。 據說那小妾是從小賣身為奴,輾轉無數來到江家的,以前伺候江老太太,待容貌長開,竟是個難得的美人,便被江掌門收了房。 后因江夫人嫉妒,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后宅之中。江掌門可不是白莊主這種癡情人,一個小妾死了也便死了,根本沒有追究。 留下一個庶子,也就是江淮,當時據說也是過得不如下人。 生母死后沒幾個月,江淮便生了一場重病,按時間看,就是魔教教主失蹤之前不久。 魔教教主失蹤,魔教將怒火斥之于江家,江掌門被廢,不但武功盡廢,以后也不可能再有多余的子嗣。 一下子僅有的兩個兒子便珍貴了起來,甚至庶出的江淮,也漸漸大病痊愈,同時在物質和教育資源長得到了與兄長差不多的條件。 這是理所當然的,畢竟以老太太的精明果斷,江家受此重創,后宅陰私便不能由著兒媳胡來。 江家的希望雖然落到了江洛身上,可一個人畢竟獨木難支,想要家業繁盛,也需要另外子嗣的幫助和支持。 也就是說,單以江淮的立場論,如果不是魔教教主的失蹤,他現在恐怕已經死了,根本沒有機會長大。 但誰又會相信堂堂一個教主的生死其實是在為一個庶出小童的未來服務? 白綺了解到這里的時候便心里有所觸動,接著又查了一番江淮生母的祖籍以及賣身前的家族關系。 但由于年紀太小,無從考察,還是她在平時與江淮的交流中套出來的。 他的生母雖然記不起自己出身何處,但小時候教他哼的小調可以圈定一個大范圍,并且她記憶中最清晰的是自己有一個非常疼愛她的哥哥。 這些隱秘的線索,除了江淮沒人知道。 也是,誰會在乎一個下人的出身和牽掛,也唯有身為親子的江淮,會聽到母親的不舍與緬懷。 白綺查了千面書生的祖籍,正是與江淮生母一樣,處于江南地區。 當然這個范圍有點大,且一切都是白綺的揣測,拿不出任何證據的。 但倒這一步,白綺心里已經有了一股直覺,于是她不相信那個人若真的給江淮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后,會撇下不管。 想到自千山派沒落后,江氏兩兄弟便來到白巖山莊習武,一待數年,白綺便猜對方一定會在不遠的地方關注著江淮。 于是找管事查了江淮他們上山后,與白巖山莊建立關系的一切個人或家族線索,事無巨細。 終于在折騰管家好幾天后,篩選出了幾戶,白綺又通過分析對比,確定了一家長期給白巖山莊供蠟的農戶。 一般像白巖山莊這種大家族,吃穿用度都是上好,怎么也輪不到一個農戶之家供蠟。 只是有次管事外出盤賬,在城內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