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1
的感情推論。“我們確實做了一些準備,并且是在征得了太后的同意后?!?/br>這個主意是房朝辭提出來的,作為一個見識了各種政體的外星人,房朝辭對于如今的情況也是見過類似的歷史的,只不過不是發生在大啟,而是發生在其他國家和朝代。“官家退位時,會下一道隔代指定繼承人的明旨給泰王,由整個宗族進行監督?!?/br>意思就是,聶太后這個女皇只是一代,她可以皇帝,卻沒有辦法改換她的繼承人。并且,在旨意上會有念兒必須繼位的年齡限制。至于法律允不允許這樣的繼承方式……怎么說呢,神宗如今就是制定法律的那個人,他說有自然就可以有。而且,太-祖當年雖然沒有如此明確,卻也做過類似的事情。太-祖在位的時間很短暫,長年累月在戰場上積攢下舊傷口最終還是拖垮了他,油盡燈枯的那種,技術再好的大夫也無力回天。太-祖駕崩前,幾乎所有的宗室和重要大臣都在場,他對太宗的遺言就是希望太宗能夠腦子清楚一點,必須讓仁宗繼位。潛臺詞就是不能給其他人任何一丁點的妄想。太-祖對于宗室防備真的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這個故事幾乎全大啟的人都知道,太宗去世后,也確實是仁宗繼的位。如今神宗想要搞這么一手,也不是沒有前例可循,只不過是從一句輕飄飄的遺言變成真正具有法律效應的圣旨而已。退一萬步說,神宗退位之后,也是退成太上皇,不是退回閑散王爺,他是能夠牽制住聶太后的。更不用說大長公主手上還有兵。作為最長壽的公主之一,只要大長公主還活著一天,這個皇室和宗室就不可能亂。當然,因為一些原因,對于太后登基這件事情,大長公主會對外表現出一些截然不同的態度。簡稱一個□□臉一個唱白臉。謝介也不知道是怎么聯想的,對房朝辭突然道:“你和那個彥升不會一直也是在玩這種手段吧?!”在謝介闖禍后,彥升趕在所有人之前先參他一本,讓別人無話可參。造成假意對立的局面,好方便日后暗度陳倉。也許歷史上的彥升和房朝辭會是一輩子的對手,但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他們這樣的暗中配合成了多少事。房朝辭笑了笑,沒有明確的回答是還是不是,只是低頭溫柔的親了親謝介的額頭:“你再這樣下去,我怕我要控制不住的強迫你……去參加鎖廳試了?!?/br>作者有話要說: 大長公主:……我還能說啥?你們開心就好。五點有二更~然后,發現有親親誤會了,來解釋一下,我這個月每天都會更新等量的六千字左右,一更就是一章六千字,兩更就是兩章加起來還是六千字。至于為什么會有區別……因為有時候有些劇情不適合拆成兩章,好比之前寫的大長公主和駙馬的故事,那個需要一種連貫性的,拆成兩章三千字怪怪的。而有一些拆開了,則是因為劇情已經講完了,硬是連在一起成為一個六千字的大章也感覺怪怪的,所以拆成兩章。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我碼字速度不穩定,有時候寫不夠六千字,但十二點已經到了,怕親親們等的著急,就先更新三千字,五點再更新三千字這樣。追過我舊文的親基本都了解我的這個習慣,我這次就沒解釋_(:з」∠)_沒想到還是有親親誤會了,所以解釋一下。又PS:12月會恢復成日更三千,蠢作者精力不濟,有點扛不住連續每日六千字的寫作了QAQ。且看且珍惜,日六千的日子不多了。☆、第七十五份產業:神宗再一次對左右透出了想要退位的想法,并很快傳到了有心人的耳中。滿朝文武對此基本已經習慣到麻木了,官家三天兩頭鬧退位什么的。而只要這事不是神宗在朝上提出來的,重臣就有本事當做耳聾沒有聽見,只是私下里會暗示深受神宗信賴的人去勸神宗。“官家又有什么想要的?是想出宮還是要吃大內之外的外賣?只要不太過分的條件,那就答應他?!?/br>幾乎人人都以為神宗這次還是會很容易的被安撫住。但是卻事與愿違。從內侍到起居舍人再到神宗昔日好友,通通鎩羽而歸,讓大家明白這事看來并不會如此容易的就過去,簡直是流年不利。最后連殺手锏房龍圖,都在被神宗留飯后徒勞而返。連房朝辭都搖頭表示了有心無力,官家一意孤求后,終于引起了老臣們的高度重視。神宗竟然不是想以退為進的得到什么小條件,而是鐵了心的要退位。這還得了?!宰執參政等幾相,各派系的大儒,以及泰王,私下緊急召開了一個碰頭會,高度重視起了此事。對于如何處理新危機,雖然大家一直認為必須得到解決,但是對于解決的辦法,不同立場的人卻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大家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有建議繼續勸的:“大長帝姬不還沒有出手嗎?謝世子也沒有進宮?!?/br>但很快就有人反駁:“到現在皇后娘娘和太后娘娘還在連番苦勸呢,沒用的。契國的燕王之前在謝家門前出了那樣的事,謝世子據說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和自責,憂傷過度,本就犯了舊病的身體雪上加霜,氣若游絲,暫時根本進不了宮?!?/br>又有人提議:“直接和官家攤開了說吧,請他多為太子想想。太子年幼,他若退位,誰來掌事?”自然還有人反駁:“官家肯定會回答,自然還是由太后垂簾,和現在也沒有什么區別?!?/br>說著說著,就吵了起來。碳火盆中的銀絲雪碳上著了熊熊烈火,劈啪作響,卻還不如朝臣心中那把煩躁之火,一觸即發。“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說怎么辦?等官家等不及了,直接在朝上提出,大家一起傻眼,真讓官家如愿退位嗎?”讀書人并不都是慢性子,也有性子急躁的,賭氣失言。孫參政一直沒有吭聲,直至邵宰執明確的開口,讓他發表意見。“為什么不索性就順水推舟的答應下來呢?”孫參政自泰山封禪一行之后,就徹底成了著名的馬屁精,他自己臉皮也厚,被罵著罵著還真罵出了一個新境界。你們不是說我為討官家歡心無所不用其極嘛,那我還真就這么做了,你們能拿我怎樣?忠君有什么不對嗎?包括邵宰執在內的人都愣住了,什么?如果說百樣米養百樣人,關鍵時刻肯定有腦子不清楚的瞎起哄同意讓神宗退位,但在大眾的認知里,那些人里絕對不應該包括孫參政。他可是抱神宗的大腿抱的飛起??!別看神宗那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