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52
那耍猴人也是笑,直接讓猴子立在自己的肩膀上,然后抓著草帽開始繞場一圈。 這是老規矩,該給賞錢了。 小猴子立在主人的肩膀上,還直起上肢,朝人們作揖。 然而農民愿意看猴把戲的多,要真為這個掏錢的卻少。盡管小猴子活潑可愛,甚是得眾人的歡心,但大家也只是往后避讓,并不掏口袋。 耍猴戲不同于乞討,帽子送過去,要是人不給賞錢,耍猴人是決計不會說什么求求你行行好之類的話,只會笑著抓著帽子再往下一個人去。 繞了大半圈,草帽里頭的錢鈔少的可憐,只有零星的幾分錢。 草帽走到小孩子這邊時,陳超娣掏了腰包,給了大丫二丫各5分錢。 兩個丫頭都把錢幣投進了草帽里頭。 二丫還認真地跟耍猴人強調:“買糖吃,給猴子吃糖。 今天的大寶手里頭也抓著硬幣,那是父母給這兩個辛苦了一天的小子的零花錢,叫他們自個兒買零嘴。 這回兄弟倆也大方的很,直接給了小猴兒。 大寶認真地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吃花生,猴子喜歡吃花生?!?/br> 耍猴人笑瞇瞇的,連連點頭。 余秋身上沒有鈔票,只能尷尬地笑。 好在何東勝剛巧過來。 他一手端著搪瓷缸子,上頭的蓋子上擺著兩個油紙包,他拿空著的另一只手掏了腰包,從里面摸出兩角錢,放進了帽子里。 那耍猴人趕緊開口說謝謝,角幣對于他來說已經是比較大的打賞了。兩角錢都能買5個雞蛋了。 何東勝將搪瓷缸子遞給余秋,示意她道:“你吃點兒東西吧?!?/br> 今天衛生院的食堂也對外開放。大師傅一個勁兒忙著做打鹵面。 面條出了鍋直接澆上鹵汁,又有菜又有面,呼呼啦啦的一大碗,吃的可帶勁兒。 生意尤其的好。 大師傅忙著對外做生意,自然就管不了這些職工。于是中午跟晚上,余秋連著吃了兩頓面條,以至于晚飯下了手術后,盡管食堂還燈火通明,她都沒有想去再要碗面條做夜宵。 她暫時還不想吃膩了打鹵面。 余秋打開搪瓷缸蓋子,瞧見里頭是一碗熱氣騰騰的豆腐腦,聞著味兒就曉得是甜口的。 蓋子上頭擺著的油紙包著的是一塊燒餅跟一個茶葉蛋。 何東勝滿臉笑:“你趕緊把蛋吃了吧,胡奶奶特地給你留的?!?/br> 那一鋁鍋的茶葉蛋早就見了底,就這個老太太死活舍不得賣。 余秋剝了茶葉蛋,一口咬下去,果然咸香可口,甚是入味。 她口齒不清,招呼何東勝:“你忙你的去吧,我在這兒看會兒把戲就好。跟他們一起?!?/br> 說著伸手指自己的小伙伴們。 王大夫下意識地往后退一步,感覺自己離的比較遠會更有安全感。 何東勝臉上笑容不減:“我正巡街呢,看不了攤子?!?/br> 原來廖主任對這次農交會分外重視,很是想了些主意。 太陽剛往西邊跑,他就擔心天黑了會有人趁機使壞,對落單的小孩、婦女以及人們的錢包下手。 領導這么一想,就感覺四面八方都是破壞分子,他總覺得公社民兵隊人太少了不夠用,又招呼各個大隊的民兵隊上場,加強巡邏,絕對不給破壞革命的壞分子有可乘之機。 各個大隊也積極響應,立刻將青壯年民兵派出去,在街區各個角落里頭巡邏。 如此一來,晚上的治安真是頂頂好,就算有人起了賊心死也不敢下手,生怕叫逮個正著。 除此以外,民兵隊還承擔了個任務,農交會結束后,各個大隊的民兵還要護送自己沒有提前離開的社員們回本大隊,省得有人落單。 余秋真是大寫的佩服,感覺廖主任要是想做什么事啊,偶爾還是能夠靠譜的。 陳招娣在旁邊強調:“我家老廖對這件事情可上心了,反復琢磨了好久?!?/br> 余秋趕緊陪笑:“可不是,我一直都覺得廖主任是大人物有大能耐?!?/br> 雖然她嚴重懷疑廖主任是故意做給那位楚科長看的,好顯示紅星公社是多么的蒸蒸日上。 跟紅星公社合作做買賣,絕對虧不了鍛鋼廠。 她拍了通馬屁之后,跟著何東勝一塊兒巡街。所謂巡街就是來來回回地走。別小看這一招,瞧著好像沒有任何技術含量。起碼90%的犯罪萌芽就在巡街中被扼殺了。想動手的人害怕被抓到,就會暫時歇手,反正不會往槍口上撞。 正好,余秋也想趁著巡街的機會在攤子間逛一逛。 陳敏不明所以,見余秋動身,便也要跟上去:“我跟你一起吧,聽說街上挺熱鬧?!?/br> 王大夫趕緊伸手攔住這姑娘,煞有介事地問:“我正想跟你討論一下呢,這個手術橫切口要怎么開?” 他偷偷跟余秋使眼色的,示意人趕緊走。反正他會堅決攔住這兩個人的,絕對不會讓他倆上前湊熱鬧。 李偉民倒是不想跟余秋待在一塊兒,生怕沒走兩步路,他就會被提問。 他只覺得王大夫這家伙實在太煞風景了。難得跟女同志出來逛街,居然討論什么手術切口!最可怕的是,女同志還一本正經的回答他,實在是不可思議。 余秋朝王大夫做了個手勢,表示自己對他的反應非常滿意。 很不錯,當大夫的人就得有眼力勁啊,不然被人揍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她跟著何東勝行走在街面上。 現在有些攤子已經收掉了,不是攤主嫌棄時間晚,而是他們的東西早已經順利銷售完畢,留下來也只能變成主顧,從兜里頭往外掏錢。 不少人懊惱自己準備不充分,白白錯失了賺錢良機。 也有人在安慰他們,難得趕一回廟會,怎么著也得自己好好松快松快。 余秋感慨不已,我沒想到大家購買的熱情這么高。 看看,前頭賣小牛犢子的這個點兒還成交了筆生意。 余秋只覺得奇怪:“他怎么有這么多小牛???我記得牛一年只能生一頭來著?!?/br> 就是一般的生產隊,集體養的牛數目也是有限的。難不成母牛都同時懷孕,然后下了崽兒? 私人就更不用說了,現在家家戶戶養豬不稀罕,能有頭牛,那絕對是殷實人家。 何東勝笑著搖頭:“哪里是他自己養的牛,他從山里頭收回來的?!?/br> 世人總覺得農民蠢笨,缺乏變通精神,也沒有賺錢的意識。 事實上,只要給他們條件發揮,沒有鐵飯碗做保證的他們還是很會做買賣的。因為窮則思變,因為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他們什么都沒有,所以心理壓力更小。 就比方說前頭這個賣牛的農民。他自家沒什么東西可以拿出來銷售,于是提前好幾天他就進山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