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6
等小吳,她直接抬高了嗓門:“倒,把碘伏直接倒上去?!?/br> 等她慢吞吞的消毒完,肚子里頭的孩子就徹底沒救了。 “靜脈通路全部開放?!庇嗲镎f話又急又快。 她甚至來不及將手術刀片接到手術刀上,更加不可能等麻醉師到位。 她直接用血管鉗夾起刀片,在來不及把任何麻醉的情況下,生剖了產婦的肚子。 這聽上去極為不可思議,但是在產科,來不及打麻醉或者來不及等麻醉起效,就生剖的情況并不罕見。 余秋所在的省人醫產科護士長,當年就是生剖。孩子下來情況不好,搶救的時候護士長,還急得直接在接生床上坐起了身,后來看到孩子能哭出來了,她才自己也哭了,疼的。 那會兒大家都忙著顧孩子,麻醉師也沒人從手術間跑過來,壓根就沒人給她打麻醉。 搶救完孩子麻醉師才想起來要給她推藥。 只有當mama的女人才能忍受這種痛苦。 可是這個大肚子的情況比當年的產科護士長更糟糕,她是橫位,而且羊水在助產士做經蔭道內倒轉術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流干了。 所有的產科醫務人員都討厭碰上橫位,不僅是因為生不下來,還因為剖腹產也非常難做。 寶寶橫在肚子里頭,即使子宮上下了切口,也還是一個很扁擔出城門的問題,需要手術人員抓住寶寶的腳,將小家伙拽出來,這也是一個內倒轉術。 羊水都要流干了,宮腔內的環境無比艱澀,在沒辦法經過接口判斷胎足在哪個方向的情況下,手術人員必須得憑借自己的手感,判斷清楚寶寶的小手跟小腳,然后抓著腳,將孩子牽引出來。 一旦胎足牽錯成手,那可真是要命了。牽了寶寶的手,再塞回去很困難,一個是出口減小難以牽足,另外還會造成產傷。 偏偏寶寶在母親子宮里頭已經窒息了,根本就不會留下充足的時間給手術醫生慢慢尋找。 更要命的是橫位不常見,縱然是匯集眾多疑難病例的省人醫,也不是每一個產科大夫都親手開過橫位剖腹產,尤其是急診手術。 甚至有的二線班醫生都沒有正兒八經處理過橫位,上臺手術的時候只能看著一線班大夫初生牛犢不怕虎,躍躍欲試地勇敢嘗試。 余秋拼命讓自己靜下心來,判斷寶寶大拇指跟四指的區別。這是在沒有任何補助的條件下,她唯一能夠做的事。 麻醉醫生跌跌撞撞地跑過來了。 為了實現廖主任手術不出衛生院的要求,他剛去縣醫院接受了三個禮拜的麻醉培訓,昨天晚上才回來的。這會兒倒成了救命稻草。 余秋催促:“趕緊推麻藥,把人立刻放倒?!?/br> 麻醉醫生慌慌張張,應聲推了藥。 不知道是不是產房多了大夫,讓產婦精神放松了些,余秋總覺得她繃緊的肚子松弛了點兒,剛好叫自己抓到了寶寶的腳。 小秋大夫不敢耽誤,趕緊抓著胎足將孩子帶了出來。 小家伙一出來,所有人就知道不好。 他在母親肚子里頭悶的時間太久了,渾身青紫,一動不動的,半點兒活泛氣都沒有。 余秋清理了口鼻中的黏液,拼命地拍打孩子的足底,旁邊的助產士也幫忙刺激胎背。 這要是開了個刀,小東西還是死了,那就太不得勁了。 原本痛的死去活來都沒有掉一滴眼淚的產婦,這會兒聽說孩子下來不好,立刻哭了起來。 她這一哭,可真是夠嗆,原本就沒有做任何腸道準備的腸子直接往外頭鼓。 余秋一邊大聲喊小吳拿鹽水大紗布蓋住手術切口,一邊厲聲呵斥產婦:“不許哭,我們現在沒空管你?!?/br> 她直接給毫無反應的小家伙做起了心肺復蘇。直到給孩子也用了腎上腺素后,小家伙終于有了反應,小胳膊小腿動彈了起來,還哭出了聲音。 余秋真想一屁股直接癱在地上,然而她能做的事趕緊重新換手術衣再度上臺,大肚子還沒人管呢。 這會兒唯一的優勢在于麻醉藥起效了,大肚子昏睡了過去。 有了這么個重大利好的消息,汩汩往外頭冒的血,都不算什么了。 余秋按部就班地趕緊娩出胎盤,然后止血縫合子宮。其實抓著臍帶娩出胎盤的時候,她無比懷念陳敏。 小吳的臨床意識實在太缺乏了,縱使她不會開刀,但是看了那么多臺剖腹產之后,她也最起碼應該知道一件事,孩子都出來了,子宮出血量明顯多的時候,肯定是盡快想辦法娩出胎盤啊,這樣才好做下一步的止血處理措施。 可惜小吳只會站在臺上,傻乎乎地看著一切,完全沒有采取任何措施。 余秋知道自己苛責了,缺乏臨床經驗又基本上不具備相應知識的赤腳醫生,能夠硬著頭皮上臺充當一助就已經夠讓對方戰戰兢兢的了。 她嘆了口氣,感覺任重而道遠。有太多農村基層醫生必須得接受更多的培訓,否則根本沒有辦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 畢竟生病這種事情,不分高低貴賤,不是說有條件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的人才會生急重癥。沒條件進大醫院的人同樣會等著救命。 余秋又是按摩子宮,又是打縮宮素,又是用麥角新堿,折騰了半天,才好不容易將產婦的出血止住。 等到縫完子宮下臺,她只覺得頭痛,非常擔心這位產婦會發生嚴重的感染。 因為摸著良心說,白子鄉衛生院產房的條件距離手術間的標準,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況且產婦術中就發生了產后出血,產婦的抵抗力勢必跟著下降。 余秋雖然從開刀的時候就預防性的用了青霉素,但她還是心驚膽戰。 產褥感染也是產婦死亡的高發因素,尤其是在抗生素有限的70年代。 她直接開了醫囑,要求密切觀察產婦體溫惡露情況,又直接給人連掛三天抗生素。 只希望這個時代的病菌還沒有身經百戰,青霉素用上去,效果可以立竿見影。 余秋脫了手術衣,出產房門去跟家屬交代。雖然現在暫時是將母子倆的命搶回頭了,但是后續情況怎么樣,她沒辦法打包票,危險隨時都可能發生,到時候醫生護士只能盡力而為。 家屬已經看過被抱出來的小二子,對于目前的情況很滿意。 至于以后怎么樣?產婦的婆婆出奇的豁達:“哎呀,這個事情誰能打包票,就算是好好的娃娃,長到七八歲掉進河里頭淹死的也有?,F在能活下來就很好了?!?/br> 她反過來安慰余秋,“大夫,你不要想那么多,我們在外頭聽得清清楚楚的。我們曉得你們盡力了?!?/br> 余秋頓時囧得無以復加,這產房到底是什么隔音條件???居然可以讓家屬聽到里頭的聲音。 虧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