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6
任還差點兒被直接咬下一大塊rou來。 他兩只眼睛只往上頭翻,喉嚨里頭壓根發不出聲音。 余秋見勢不妙,趕緊喊人拿鎮靜劑。 頸部有頸動脈竇,同時按壓雙側頸動脈竇的話,會造成心跳變緩,血壓下降,部分敏感的人甚至會因此而喪命。 鎮靜劑推進去了,吳二妮終于停止了躁狂??蓱z的廖主任死里逃生,捂著鮮血淋漓的脖子氣急敗壞,想要破口大罵。結果他一動,脖子上的青筋一鼓,那血就嘩嘩的往外淌。 院長趕緊拿了消毒棉球過來,親自幫他處理傷口。 張醫生在邊上為難地看著,遲疑道:“廖主任,你看這個刀到底什么時候開?” “開!馬上開!”廖主任氣得連脖子上淌血都顧不上了,扯著嗓子大喊,“現在就給這個瘋子腦袋瓜子開瓢?!?/br> 他的手指著吳二妮,已經昏睡過去的女人嘴巴上全是血,看著就陰森森的嚇人。 小周作勢要不服氣的反駁廖主任的觀點,大夫都說了,二妮不是神經病,二妮是肚子里頭長了瘤子,只要把那瘤子切掉了,二妮就好了。 張口閉口管人家叫瘋子,還不曉得誰是瘋子呢。 余秋沖這小子一個勁兒吹胡子瞪眼,拼命暗示他識相點兒,不要再蹬鼻子上臉,惹毛了廖主任,他們誰都抹不了好。 氣急敗壞的革委會領導終于屈尊紆貴移駕診療室接受大夫的傷口處理。 余秋也趕緊推著吳二妮上婦產科病區。 目睹了全場鬧劇的的穆主任什么話都沒說,只輕輕地嘆了口氣。 余秋明白她的悲傷,對于醫務人員而言,最幸福的時刻莫過于全心全意處理疾病,而不用關心其他任何來自外界的干擾。 可惜無論是穿越前還是穿越后,她都要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余秋批評小周:“你膽子也太大了?!?/br> 小周可真是個楞頭青,這會兒居然還敢嚷嚷:“我怕他作甚,我又不是吃國家糧的干部。我就一個地里刨食的農民?!?/br> 余秋瞪眼,這位主兒是覺得光腳不怕穿鞋的嘍。真是天真,人家穿鞋的可以一腳踩了你痛不欲生。還吃國家糧呢,人家直接讓你連糧都吃不上。 余秋趕緊給吳二妮開了術前準備醫囑。今晚就灌腸,完善所有準備工作,明天一早趕緊把刀給開了。 她真是受夠了想一出是一出的廖主任,誰知道這家伙后面還會折騰出什么鬧劇來。 可惜按照墨菲定律,越是怕什么越要來什么,余秋剛開完術前醫囑,廖主任的電話就追到了婦產科病區。 當然,正在接受治療的廖主任實在分.身乏術,不能親自發表指示,而是由他的秘書代勞。 革委會秘書慷慨激昂地轉述領導的意思,核心思想是兩點:第一趕緊開刀,第二開完刀趕緊滾回楊樹灣。 不要妄想留在衛生院里頭當什么穿著白大褂的洋醫生。 城里頭的老爺們壞的很呢。貧下中農有點兒什么好東西,他們就要想方設法地搶走。廣大社員同志們必須得保持高度的警惕。既然當了赤腳醫生,就該扎根農村。 旁邊院長似乎在打商量:“開完刀還是要管病人的呀。我們的水平不行,這個病人根本處理不了,必須得小秋大夫親自管理?!?/br> 大概是醫院里頭的洋大夫也表現出了對赤腳醫生的臣服,廖主任居然破天荒的沒有呵斥。當然更可能的是因為他現在脖子還在人家手上,天然存有畏懼。 不過他也沒有任何表示,索性閉上了眼睛。 “主任,您看這樣行嗎?”院長小心翼翼地打著商量,“小秋大夫辛苦些,兩邊都兼顧著。楊樹灣的手術室建好之前,開刀就在咱們衛生院,看病就在楊樹灣?!?/br> 這回廖主任倒是睜開了眼睛,卻只眨了兩下眼皮,叫人看不明白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何東勝在邊上卻趁機談起了條件:“那得有船接送小秋大夫啊。不然她這兩頭跑著,功夫都耽誤在路上了?!?/br> 劉主任也幫腔:“早上開一班船從紅星公社到縣城,晚上再反過來一趟。這樣從縣里頭下來看病的人治好了,就有船方便回去了?!?/br> 何東勝搖頭:“那還不夠,中午也應該有一班船,一來一回的。不然小秋大夫就只能就船的時間?!?/br> 所有人都盯著廖主任的臉看,他突然間又睜開眼睛朝秘書眨了兩眨。 秘書立刻神氣活現的宣布:“你們打個報告上來吧?!?/br> 于是余秋不知道的時候,她的行程表就變成了航船的時刻表。 此時的小秋大夫只想著趕緊把這刀開完拉倒。 她心驚rou跳地睡了一覺,醒過來趕緊招呼大家玩兒,完善一切準備,上臺開刀。 麻醉一打完,她抓著手術刀切皮時,居然激動地想要掉眼淚。 麻蛋,生活這個不要臉的家伙,已經將她徹底逼成了哥德斯爾摩綜合癥患者。 2019年的她估計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聚自己居然會為了能夠上臺開刀,就興奮得難以自抑。 穆教授看了她一眼,按捺不住好奇心問:“換兩次拖鞋是哪兒的習慣?有什么意義嗎?” 其實公社衛生院的手術室也很小,更衣室跟手術間基本連在一塊兒。木教授換完洗手衣,出更衣室的時候,就發現前往手術間的路,被設置成曲折型,中間加了一道更換手術鞋的流程。 “為了控制院感,減少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可能?!?/br> 余秋其實對現在的手術間也很不滿意,因為手術室跟生活區距離實在太近了,這極度不利于維持手術室的環境。 不要小看多換一次鞋子。 她穿越之前,她導師長期定點技術支援的一家縣醫院,患者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概率一直都比較高。 指望醫院重新建設手術室,短時間內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余秋的導師觀察許久之后,就給他們出主意,增加了一籮筐鞋子,讓他們再換好洗手衣以及手術鞋后前往手術室的途中,再次更換一次鞋子,然后去手術室手術。 就這么一個小小的改進,這家縣醫院婦產科手術的術后切口愈合情況立刻急劇好轉。其他外科手術情況他們沒有跟進,不清楚具體的數據,但想必也不差。 “我們在更衣室換衣服的時候,是穿著自己的鞋進去的。就算換了手術鞋,更衣室的地面其實是被污染的。這樣手術鞋也遭受了污染,穿著被污染的鞋子進入手術室,就將這個污染的環境也帶入了手術室。所以我們必須得提前切斷污染源?!?/br> 臨床工作就是這樣,醫學發展到現在,最高的進步并非人類對于疾病的認識,而是醫療衛生環境的大幅度改善?;蛘邔τ谌祟惿】档木S護價值,大大超乎人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