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
連正午的烈日都在它面前遜色三分。 堂屋前后門都開著,竄起的過堂風帶走了室內的悶熱。 鄭大爹、鄭大媽、秀華母親還有嬸娘跟老太以及產婦的丈夫衛紅都圍桌而坐。 飯桌不大,一條桌腳壞了之后綁上木頭整修過,四菜一湯擺在上頭倒是穩穩當當。 居中的大海碗里頭裝著河蚌湯,湯色雪白。旁邊圍著的蔬菜分別是蒸茄子、燙空心菜、燉馬齒莧干。 因為曾經前兩年嚴格地割過一次資本主義的尾巴,縣里頭要求每家每戶最多留一分自留地,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所以楊樹灣農民飲食當中,野菜也要占一席之地。 跟這些菜蔬比起來,炒泥鰍就像是貴族一樣。大約是為了下飯,泥鰍里頭還加了不少辣椒一塊兒炒,看上去紅彤彤的分外誘人。 鄉間飯食葷腥少見,鄭衛紅心疼挺著大肚子的妻子沒營養,每日摸黑去田頭溝河釣黃鱔,摸河蚌。 在農村,河魚也是集體財產,需要生產隊定期張網捕撈,除了廉價甚至免費上交國家之外,剩下的部分由生產隊按照各家各戶的人頭進行分配。 不過蝦蟹、泥鰍、黃鱔以及河蚌還有螺螄這些,似乎不在水產品的征收范圍內,農民可以自己去捕撈。 這些東西里頭,rou多的泥鰍跟黃鱔是搶手貨。畢竟在每人一年只能分到二斤油的當下,小蝦螺螄也吃不出什么滋味來。 今天的泥鰍一半燒湯給產婦吃,另一半就加了大粒鹽跟炒了一大盤給大家打牙祭。 鄭大媽端了泥鰍湯給兒媳婦,轉身又進廚房端出兩碗湯面條,西紅柿雞蛋打鹵,上面還點綴著青蒜葉。 明顯鍋底是抹過豬板油的,面湯上的油花老遠就泛出清香。 老太將面條碗推給余秋跟寶珍:“吃吃,你們吃?!?/br> 余秋嚇得差點兒跳起來。 她對七十年代的農村再缺乏具體概念,經過這一天兩夜也清楚這面條是超級奢侈的硬菜。 看看鄭大爹他們碗里頭,即使今天做的是重體力活,中午吃干飯,白米飯當中還混雜著大半的山芋。 他們當然不是為了飲食結構的健康多吃粗糧,而是因為米飯不夠吃,要拿山芋擋肚子。 老太太一個勁兒往余秋手里頭塞筷子:“吃吃吃,趕緊吃,面條坨了就不香了?!?/br> 她碗里頭飯明顯半干半稀,嘴上說是吃了好消化,實際上是為了省下更多口糧給下田干活的家人吃。 余秋趕緊推辭:“謝謝,我不吃面食?!彼酚薪槭碌貜娬{,“我吃面條就反酸?!?/br> 老太愣了一下,立刻板下臉:“你莫誆我,哪有吃面條反酸的?!?/br> 山芋吃多了燒心倒是真的。不過山芋產量高,山地也能種,能扛肚子。 余秋直接端起老太的飯碗,急急往嘴里頭扒飯。她舌頭包著山芋,說話聲音都含混:“我從小就這樣。山芋好,山芋香?!?/br> 寶珍有樣學樣,也推開面條碗:“我不愛吃面條,我就喜歡吃山芋飯?!?/br> 她是新時代的接生員,本來就不該在人家混飯吃。 老太老大不痛快:“你們這兩個娃娃,真是的,一點兒都不活潑?!?/br> 她端起桌上的泥鰍,直接往余秋跟寶珍的碗里頭倒,“吃吃吃,我就不信泥鰍你們還能吃出好歹來?!?/br> 余秋看鄭大媽已經將一碗西紅柿雞蛋面端去給剛生完孩子的兒媳婦,這才放下心來,笑道:“吃,我一早就聞到泥鰍香了?!?/br> 實話實說,比起干巴巴的沒油水的蔬菜,顯然是重口味的炒泥鰍更有滋味。 老太太眼睛珠子不錯,硬是盯著她吃完一整條泥鰍才滿意地露出笑容,口中還是埋怨:“你們娃娃就是太客氣。忙了這半天工夫,連口能進肚子的茶飯都不肯吃?!?/br> 余秋笑嘻嘻:“這不是很好嘛。奶奶,我今兒出門急,沒來得及拿錢跟票?;仡^我給你送來啊?!?/br> 看來只能先跟田雨借,后面再想辦法還人家了。 “你講什么怪話啊?!崩咸逑履?,“你這么見外,還交糧票。我家不賣飯的,不收票?!?/br> 余秋尷尬:“我們得按規定辦事?!?/br> “那規定是給吃皇糧的干部定的。你們哪兒來的錢鈔。你不許拿來,拿來就是不給我老太臉?!?/br> 旁邊鄭家人跟著附和,都不許余秋掏錢拿票。請大夫進門還要大夫倒貼錢,楊樹灣沒這種規矩。 “上哪兒找去?接生娃娃才收兩個雞蛋?;畹叫律鐣?,我們都是沾了主席的光才有這種好事?!?/br> 老太掰起手指數,“往前跑幾十年,我生娃娃的時候,要找產婆得給一只雞、一塊三尺的紅布、一雙鞋、一斗麥子還要另外把錢。哎喲喲,飯都吃不上,哪兒用得起產婆哦?!?/br> “用得起也不能用?!编嵈髬屗屯昝鏃l回來,笑著接話,“老太你忘記啦。我生娃娃的時候,那個收生婆婆的手就伸進去掏,跟挖山芋一樣,痛得我眼睛都翻過去了?!?/br> 衛紅聽得心驚rou跳,趕緊阻止自己的母親:“媽,你甭講嚇人的了?!?/br> 鄭大媽鼻孔里頭出氣:“講,我憑什么不講。就是要你曉得生你我受了多大的罪?!?/br> 鄭衛紅下意識地反駁:“媽,你這說的是生大姐二姐吧。你生我的時候不是在地里頭,一蹲下來就生了。哪兒來的收生婆婆啊?!?/br> 屋里頭人全都笑了起來。 鄭大媽眼睛一橫,伸出手指頭要戳兒子的腦門:“你個兔崽子?!?/br> 余秋樂不可支。 老太仔仔細細地端詳她,連連點頭表示肯定:“你很好,主席派給我們貧下中農的都是好把式?!?/br> 秀華都說不痛的,生的時候大夫都是好話,也不喊也不罵。她生完娃娃就不痛了,剛才她還自己坐起來喝湯吃面條。 乖乖,這可是生娃娃。她又不是沒生過,哪回女人生完娃娃不是攤在床上動都動不了。 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派了小救星下來讓貧下中農也過好日子呢。 余秋笑道:“那也是你們照應的好。秀華嫂嫂心情好,身體好,生的快。后面坐月子好好養養,以后身體不吃虧?!?/br> 其實按照現代觀點,產婦應當盡早下床活動。這樣可以有利于身體恢復,減少靜脈血栓等產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 但這種模式明顯不適用于現在的楊樹灣。 秀華都要生孩子了,還得下田挑擔子。要是生完立刻爬起來,她搞不好連月子都不出就要到田里頭干活。 余秋以前在醫院的時候曾經跟產房的老師討論過傳統的坐月子模式。 她們一致認為之所以那樣做,不是因為當時的醫者愚昧,而是為了保護女性。 無論中外,主婦都是一個家庭中最辛勞的人,她們從早到晚,家里家外忙碌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