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7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jian商腫么破、逢山鬼泣、核心廢墟、癡、呈上劇本來、拆愛大作戰、不是所有花癡的美男控都是女生、閱世心語、為了讓何玉后悔、阿嘉斯
張之洞咬牙,再致電:“我出錢買?!?/br> 胡靈珊嘆息,回電:“我能擠出一點點,白送你。東南亞有糧,你自己去買吧?!?/br> 胡靈珊沒糧食?這是真話,又偏偏很難讓人不深刻懷疑。 華國的江浙福建安徽各地,因為使用了化肥,興建了水利,糧食收成好得不得了,怎么會沒糧? 印度又是產糧大國,怎么會沒糧? 這要從華國的體制上來解釋真相。 胡靈珊實行的是藏富于民的思路,華國的糧食稅收比例,一直比其他地區的要低,朝廷征收的糧食數量非常的少,百姓手上的其余糧食,朝廷采取向百姓自愿收購的政策。 有大量的糧食的百姓,愿意出售嗎? 很少很少。 華夏的百姓,特別是農民,經歷了太多的災荒,祖祖輩輩的教訓,就是要在家里多藏糧食,只有那滿倉的糧食,才能給被饑荒嚇怕了的農民一點點安全感。 而這些有糧食的百姓,愿意在別人發生了災荒的時候,拿出來救人嗎? 想的太美好了。 越是聽說被人災荒,越是擔心自己災荒。 多少大地主,寧可糧食放在倉庫里發霉,也不愿意拿出來高價出售。 這就是擁有魚米之鄉稱號的江浙安徽的華國,一直處于糧食缺口,需要從國外進口的糧食的原因。 胡靈珊一直以來的主要糧食進口,都是加拿大,和印度。 可是如今,日美大戰,英德大戰,全世界到處都缺糧,加拿大的糧食要么去了英國,要么去了日美,根本不需要遠道運到華夏。 而印度,其實沒有外界以為的這么多糧食。 印度的庫存糧食,早就大部分被英國調到了歐洲救急,而剩余的小部分,又被胡靈珊搬回了華夏,印度如今幾乎沒有庫存糧食了。 為什么胡靈珊要大搖大擺的把印度的糧食搬回浙江? 那是被以訛傳訛了。 胡靈珊大搖大擺的運回來的,大部分都是香料,只有極少的糧食。 在胡靈珊以及整個華國高層看來,印度目前略有富余的產量,正好可以填補華國本土的糧食缺口,不至于出現赤字和饑荒,只要熬個幾年,遷移到印度和澳大利亞的人口多了,或者江浙安徽的荒地大幅度的開墾了,化肥產量能滿足需求了,華國的糧食不但能自給自足,還會有巨大的富余。 所以,在1910年的如今,胡靈珊,華國本土,乃至印度,真的沒有太多的富余糧食,可以救濟他人。 但是,華夏百姓不這么看,胡靈珊一定是有糧食的,只是不肯出而已。 “簡直沒人性!” “禽獸不如!” 很多人報紙這么罵著。 “jiejie,為什么他們都罵你,你為什么不解釋?”胡靈嘉氣鼓鼓的道,明明他們是真沒有糧食,明明東南亞有的是糧食,只要去買,可以買到足夠的糧食。 為什么他們就不肯掏錢買,只是盯著華國百姓家里的存糧呢。 胡靈珊微笑著捏捏胡靈嘉的臉,笑道:“在他們看來,華國老百姓家里的糧食,就該全部自愿捐出來,不自愿,就是沒人性。 朕更應該下旨要求所有人交出糧食,甚至派兵挨家挨戶的搜索。 一切都是為了救人,人命和人權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這些向往民主,希望共和,口口聲聲叫著人權物權法制的人,其實心里從來沒有想過人權法治。 他們總以為所有百姓的東西,都是屬于國家,屬于大義的。 只要國家或者大義想要,百姓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須交出來。 他們的嘴里說著反帝反專(制),其實心里只是用至高無上的‘國家大義’四字代替了至高無上的皇帝而已。 朕可以向天下解釋,華國的糧食都在哪里,但是,這只是把被媒體逼迫挾持辱罵威脅的對象,從朕,換成了朕的子民。 朕是一國之君,受萬民供奉,為何明知道這是錯的,卻要把責任推卸給朕的子民? 朕的子民,未必有朕的臉皮厚,更未必有朕的無恥。 朕不愿意拿糧食換名聲,不愿意搶劫朕的子民來討好外人,不愿意破壞朕的子民的幸福。 非朕的子民,與朕何干? 朕擠出多余的糧食,指出有糧食之處,朕已無愧于心。 朕要建立的,是不用被任何大義挾持,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的世界?!?/br> 非洲人民餓死凍死的無數,那些買車買房買高級化妝品的人,為什么就沒有絲毫的內疚,同為人類,為什么就不能把這些都變成資源,救助非洲人民呢? 因為那些人與自己無關。 人的本性,從來就是如此。 身為皇帝,更應該看清,只有自己的子民的幸福,才是皇帝的責任。 湖北武漢。 張之洞狂笑。 “胡靈珊,你終于跳進了老夫的陷阱?!?/br> 湖廣的老大張之洞,掌握廣州二十幾年的張之洞,滿清開眼看世界四大支柱之一的張之洞,怎么可能不知道東南亞有糧食? 所有的悲情電報,都是張之洞的一個局。 而胡靈珊果然毫無所覺的跳了進去。 在發動最后的絕招前,張之洞敏銳的認識到,這陜西和河南的災情,完全可以成為打擊胡靈珊的工具。 一舉摧毀胡靈珊的條件,終于成熟了。 第94章 張之洞的神戰 男人如往常一樣,準時的歇工,回到了家,臉上還帶著微笑。 女人卻第一時間發現了異常:“孩子他爹,出了什么事情?” 男人的臉色立刻變了,打手勢,制止了女人繼續說話,悄悄地走到門口,四處看了看,又認真的聽了聽動靜,這才緊緊的掩上門。 女人一陣驚慌,這是出大事了。 男人把耳朵湊在女子的耳邊,低聲道:“孩子他娘,我聽說了一件大事……” 女子抓住了重點,“聽說”,一顆活潑潑的心,立刻就安穩了。 一般來說,凡是用到“聽說”二字的,基本和自家沒有什么密切的關系,或者是完全不可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