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5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jian商腫么破、逢山鬼泣、核心廢墟、癡、呈上劇本來、拆愛大作戰、不是所有花癡的美男控都是女生、閱世心語、為了讓何玉后悔、阿嘉斯
的鬼魂了,諸位可要小心,莫要被老夫奪了陽壽?!?/br> 一旁的淮軍將領們都笑了,從幾天前開始,李鴻章就一直待在淮軍的軍營中沒有出去,起兵勤王清君側是了不得的大事,萬萬不能失誤,李鴻章與淮軍將領們必須反復討論各種細節。 “把報信的糊涂蛋叫進來?!崩铠櫿滦?。 見到報信的人,李鴻章臉色大變,竟然是李家的人。 “怎么回事?”李鴻章喝問道。 李家的人伏地大哭:“杭州胡靈珊潛入府邸,誤殺了盛宣懷大人?!?/br> 作為李鴻章的家人,深深知道,任何事情都有無數種處理的方式,沒有冒然的四處宣揚刺客殺錯了人,是將錯就錯,引蛇出洞,還是立刻昭告天下,一切都等待李鴻章親自定奪。 “怎么會殺錯人?”李鴻章忽然醒悟,定是盛宣懷眼見必死,不如給刺客一個錯誤的信息,讓李鴻章有更多的機會躲避或提防。 “宣懷!宣懷!”李鴻章急怒攻心,吐出一口鮮血。 戰云密布的大清朝,忽然又出了大事。 被李鴻章定為革(命)黨的杭州胡家出了個膽大包天的女兒家,一劍砍死了李鴻章的左膀右臂盛宣懷。 頭版頭條發布了這條重大的消息,作為建造華夏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中國電報總局;第一個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條鐵路干線京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師范學堂南洋公學(交通大學);第一個勘礦公司;第一座公共圖書館;第一所近代大學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創辦了中國紅十字會,創造了11項“華夏第一”甚至“亞洲第一”的大清奇才盛宣懷,竟然遇刺身亡,英年早逝,當真是天地同悲,華夏同泣。 詳細解釋了盛宣懷李鴻章和杭州胡家的前因后果,評價道,或許盛宣懷小節上微有瑕疵,但為了與華夏大業相比微不足道的私人恩怨,胡靈珊竟然砍死了推廣西學,實業救國,振興華夏的有功之臣盛宣懷,當真是鼠目寸光,是非不分,毫無廉恥,不知輕重,毫無國家民族的觀念,毫無大局觀念。胡靈珊一介女流,縱使武力值爆表,也不過如此,必將被歷史所唾罵,牢牢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麻痹,居然砍錯人了?!焙`珊看著,終于明白了誤中副車。 在沒有照片沒有電影的年代,不認識李鴻章,簡直是太正常了。 但是,大反派胡靈珊毫無羞愧的自覺。胡家的仇人有兩個,李鴻章和盛宣懷,殺了盛宣懷也不算錯殺無辜。 “那個誰誰誰,發電報!”胡靈珊用力敲著桌子,杭州同知小心的陪著笑臉。 這個女孩子竟然真的敢殺李鴻章和盛宣懷!這簡直比殺人的本身還要可怕! 大清朝奴隸漢人300年,灌輸給漢人的思想有兩個。 第一,滿人的一切都是最優秀的,滿人高于漢人。 這點很成功,大街上一大群留著辮子的漢人,以有辮子為榮,萬分鄙視學西洋剃了辮子的假洋鬼子,“辮子怎么能剪?一群忘記祖宗的東西!” 還有那些滿口“三爺四爺”的漢人,稱呼高貴的人,特別是稱呼滿人為爺爺,這已經深入到了漢人的骨髓,誰要是不這么稱呼貴人,就會被無數的人鄙視,“一點禮貌都不懂?!弊鰧O子做到興高采烈柔情脈脈,足以證明滿人文化的成功。 第二,就是貴人老爺們做錯了事,尤其官員們做出了事,是萬萬不能傷害報復的。被官員冤枉了,只能滾釘板告御狀,只能含淚往肚里咽。 殺官報復?最兇悍的悍匪都不敢!因為官老爺的高高在上不可侵犯,同樣已經深入骨髓,已經是漢人的下意識反應了。 面對貴人,面對官老爺,除了跪在地上哀求,就只有尋求其他貴人官老爺的幫助,沒有第三個選擇。 這兩點,是區區30萬滿人能夠統治華夏4萬萬漢人的重點。大清孜孜不倦的推行了300年。 但今天,這個小小的女孩子,竟然為了區區財物的損失,殺了朝廷重臣,大清奇才,于國于民有大功的盛宣懷,還企圖殺了李鴻章! 這還得了。這還得了?這還得了! 杭州同知汗水不停的留下,自從藍眼睛綠頭發的洋人來到了清國,這大清朝稀奇古怪的事情就一天比一天多,現在居然冒出了一個打破大清300年灌輸給漢人思想的小丫頭。 杭州同知忽然想起一句話,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大清朝,真的要滅亡了嗎? 杭州同知渾身顫抖。 看看手里的電文,杭州同知堅強的抹去嘴角的白沫,辦不好事情,就人頭落地,胡小妖怪的話從來不是威脅。 …… “李鴻章,你躲哪里去了?洗干凈脖子乖乖等著,我一劍砍死你丫的!” 胡靈珊的這句電文,以光速般的速度傳播全大清。 無數官員瞠目結舌,無數官員怒火中燒,無數官員拍案掀桌。 狂妄悖逆!太狂妄悖逆了!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誅不足以昭天理! 東南數省的封疆大吏一齊發電,支持李鴻章出兵干掉胡靈珊,為此,就是翻遍整個大清,血流遍地都在所不惜。 忽然,又是一道電文通電全國。 全大清消停了。 “……授予愛國義士胡靈珊朝議大夫,領杭州知府職,從三品,賜黃馬褂……” 發電人,圣母皇太后慈禧。 全滿清的官員,全滿清的報紙,都在說同一句話:“這件事情,恐怕不簡單?!?/br> 第21章 華山派 “慈禧是不是瘋了?”全大清的老百姓都在想這個問題。 給一個才十四歲的小女孩封官,還是實授職務、從四品的杭州知府的大官,大清朝什么時候變得這么開明了? 就算古有甘羅十二為相,也不代表才十四歲的、一個小商人的女兒有能力有資格成為一府之首。 無數西洋人看著新聞,互相打聽著,歐洲的歷史上,除了繼承皇位的皇室子孫,有過十四歲就當大官的嗎? 一眾外交官們茫然,不是歷史學家啊,完全不知道,但即使有,也是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