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0
本不該多言,你不怪我多管閑事就好了,況,慶福堂牽頭在竹山縣收購藥材之事,我還未謝余大夫呢?!?/br> 余星闌“這些不過小事,且竹山縣的藥材品相佳,藥效也好,是極難得的好藥材,慶福堂收上來正好配置成藥?!?/br> 棠梨“怪不得都說慶福堂的成藥好呢,果真是真材實料?!?/br> 余星闌“葉大夫醫術高明,這成藥藥效好,雖跟藥材品質有一定關系,但最有用的還是配藥的方子,余家這數百年的所遺留下的方子雖有效,可惜品類太少,聽祖父說先前余家興盛之時,成藥的品類可達上百種,可惜動蕩年間遺失了許多,如今剩下的也不過一半,還有一些殘缺的,祖父這些年除了行醫便是填補這些殘缺的藥方,只不過祖父雖在醫道上有所建樹,卻不如余家先祖,所以有些力不從心?!闭f著看了棠梨一眼,那眼中的殷切實在太過明顯,只是不好當面說出口才停住了話頭。 棠梨自是明白他的意思,開口道“若余大夫不嫌棄,棠梨倒愿意略盡綿薄之力?!?/br> 余星闌雖是這么想的,可也未想棠梨如此痛快的答應下來,忙道“葉大夫此話當真?” 棠梨點頭“自是真的,只不過這些成藥方子雖然殘缺卻也是你余家的傳家秘方,給我一個外人瞧,是不是有些不妥當?!?/br> 余星闌忙道“葉大夫說笑了,以葉大夫的醫術,這些方子實在算不得什么秘方,況還是殘缺的,若能補齊,葉大夫便是我慶福堂的大貴人?!?/br> 棠梨“貴人可不敢當,只不過我也是有私心的,咱們當大夫的便是一日里不停的看診,又能看多少病人呢,且如今的大夫有多少是精通醫術的,又有多少是濫竽充數的,而求醫的人又如何能分辨這些,只是靠運氣罷了,趕上好大夫病治好了還罷了,若趕上個庸醫,延誤了病情,便可能有性命之憂,且診費也不低,富貴人家自不會在意這些,但那些窮老百姓,一年辛苦到頭也攢不了幾個錢,哪里舍得看病,有病了也大都忍著,如此小病忍成了大病,若是成藥的品類多,價格也不高,尋常人家都能負擔的起,有個尋常病癥,便可買成藥家去服用,如此既能省了看診的費用,也能治好病,豈非一大好事?!?/br> 余星闌目光晶亮“聽祖父說慶福堂初開之時并不售賣成藥,后來是我們先祖有位二姑娘廣征民間驗方匯總,提煉驗證,總結出一百個成藥方子來,并開設了藥廠,趕上那年鬧瘟疫,慶福堂布施的成藥救了數萬百姓,也成就了慶福堂這塊金字招牌,先祖做成藥之初也如葉大夫一般想法?!?/br> 棠梨倒是聽過這位二姑娘,后來當了皇后,因她慶福堂到達了頂峰,造就了煊赫的余家,也成就了她自己的傳奇。 未想到,自己跟這位傳奇人物的想法卻不謀而合,難道這就是緣份。 不管是不是緣份,這件事都是棠梨要做的事,不是因為慶福堂也不是因為余家,是她發自內心想去做的事,她知道,這件事做好了能惠及更多百姓,比她在老君觀做義診有用的多。 ☆、第173章 知府求醫 至于齊王回京又與自己有何干系呢, 心中明白卻偶爾也會想起那夜的情景,他就坐在那兒, 自己跟他只一屏之隔,雖看不清他的神情如何, 但屏風上映出的輪廓卻異常清晰,不同于以往的冷硬,甚至看起來有些溫柔,且他說話的語氣也與往常也大不相同,雖從京城開始齊王對自己便有些異樣, 卻也是守禮的,可那夜他的語氣極為親近,在講究禮法的大梁,他那樣的語氣是極為不妥的, 不過若非采花賊, 誰會夜間進入女子閨房。 想到此, 棠梨不覺有些懊惱, 也不知自己是怎么招惹上這么個□□煩的,之所以稱為麻煩,是因棠梨有種直覺, 自己跟他以后還有牽扯。 棠梨微微搖了搖頭, 自己擔心這些做什么, 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人生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各式各樣的問題就如一座座山峰, 不管多高多險,只要想便都能翻過去。 想明白了,棠梨頓覺輕松了許多,可見人大多是自尋煩惱,想開了,便也不在煩惱,且事情太多也沒空閑讓她煩惱,棠梨要在老君觀坐診,不去老君觀的時候,還需去給自己那些老病號復診,且年關將近,家里也忙了起來,今年便宜娘心氣兒高,還沒到小年呢,就cao持了起來,帶著人把整個后衙打掃了幾遍,把嶄新的燈籠都掛了起來,院子里光禿禿的樹枝子上都纏了特意剪的葉子跟花,這是傻婆婆的手藝,用紙做成的葉子和花,惟妙惟肖,夜里,廊下的燈一打,紅花綠葉喜慶非常。 傻婆婆剛來葉家的時候有些膽小,過了些日子,便熟了,雖還是有些傻兮兮的卻自在了許多,跟傻姑湊在一起一時說些別人聽不懂的話,一時便咯咯咯的笑了起來,也不知笑什么,可笑聲總是讓人心情愉悅的,就連便宜娘都說,聽見她們笑,心情都覺敞亮了。 棠梨一進后衙便聽見傻婆婆的笑聲,雖說年紀一大把了,可傻婆婆的笑聲卻始終如少女一般清亮好聽,目光往旁邊爹娘的院子看了看,唇角彎了彎,看來娘很喜歡傻婆婆。 正想著,卻見豐管家匆匆進來:“小姐,老爺讓您去書房一趟?!?/br> 棠梨微有些訝異,忽想起剛在縣衙外看見了吳府的馬車,想必是吳知府來了,近些日子,吳知府常來家中走動,不是跟爹談詩論詞便是下棋,那情形不知底細的真以為是相交多年的好友呢,先頭爹娘還擔心吳知府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還惦記著給他那個混賬兒子提親,后來見吳知府并未提親事的意思,才放了心。 今兒那吳知府在,爹喚自己去書房做什么?莫非吳知府走了?想到此便問了一句:“吳大人可是走了?” 豐管家:“吳大人今兒跟老爺去了一趟濟民堂,如今在書房跟老爺下棋呢?!?/br> 棠梨點點頭,心里便明白了幾分,想來今兒才是吳知府走動這些日子的目的,雖猜不出是什么,但肯定跟自己有關,莫非仍是為了他那混賬兒子? 不大可能,這里是大梁朝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吳大人仍惦記著提親之事,也該跟爹娘商量,斷不會當著自己的面提。 若不是親事又是什么?他堂堂的知府大人,成日往竹山縣的縣衙跑,還一口一個全章兄的稱呼著,如此費盡心思折節下交,必有所圖。 莫非是想讓自己給什么人看病,棠梨覺得這個猜測應該**不離十,畢竟自己除了醫術也沒別的可讓一位知府大人如此了。 想著,已到了書房,棠梨蹲身行禮:“吳大人萬福?!?/br> 吳知府:“唉,又不是外人,這里也不是公堂,叫什么吳大人,賢侄女若不嫌棄喚一聲吳伯伯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