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3
要勞動力干活的時候,一般未來姑爺和女婿什么的都會過來幫一把。 李家那邊就是這般。 李文琪的對象參加過那日的喜宴后就沒再過來,隔了兩天才礙著顏面,被李家叫過來幫忙。 錢寶芳去給自家人送飯時路過他們家地頭,看見方臉青年在地頭樹蔭下歇腳,而李文琪卻下地做了他那份工,頓時在心里搖了搖頭。 都說舔狗舔到最后一無所有,也不知道沒有了她這個礙眼的女配做陪襯,李文琪還能不能像劇情中那樣稱心如愿。 心思電轉間,錢寶芳走過李家地頭,樹蔭下的方臉青年認出她點了下頭打招呼。 這一幕被李文琪猶如雷達般地看見了,刺激的她整個人立馬甩下活計狂奔而來。 錢寶芳無意與神經病糾纏,直接快步離開,走遠了還能聽見李文琪緊張關心的聲音,外加一些詆毀她的話語,不禁撇著嘴翻了個白眼。 唉,不就是一個男人么,跟狗看包子似的,簡直了。 等她送完飯回去時,那兩人還在地頭坐著,吃的玉米饃饃和涼白開,伙食相比起村里人家的正常水平來說有點差。 畢竟老李家壯勞力少,孩子卻好幾個,又沒能祖上冒青煙出個進廠的工人,所以也就只能勉強對付著混上溫飽,至于吃的好不好的問題,根本沒能力講究。 李文琪應該是不滿的,因為錢寶芳繞著他們走過那段路時聽到她在慫恿對象去縣城闖蕩做生意,到時肯定掙了錢肯定能讓家里吃好喝好等等,看上去信心十足。 倒是方臉青年一臉猶豫,說道沒門路沒本錢,城里人的錢不是那么好掙的。 但是李文琪自信心膨脹,格外相信對象的能力,一番鼓勵吹捧外加答應會幫他介紹村里那些出去做生意的人,終于讓對方應下試一試的話。 這事發生沒多久,等到晚上的時候,錢寶芳就聽說李文琪鬧了點事出來。 根據錢媽的八卦描述,那姑娘直接帶著她對象去村支書家找王中華,拜托他給方臉青年當領路人教做生意,為后者保駕護航巴拉巴拉。 上門有求于人一點力不帶也就算了,關鍵是對方還一副理所當然你賺大了的施恩語氣和態度,讓人很是不喜。 然后理所當然地,王中華果斷決絕之。 聽李文琪那意思,他不光要把她對象的生意帶起來,以后還得照顧著保駕護航,就為了未來好榮幸地爭取一個‘小弟’的席位? 他能答應才有鬼了。 錢寶芳那樣有頭腦有路子,他都是偷師學著和兄弟們自立門戶,也沒想過屈居人下當人小弟啥的,結果李文琪倒是過來‘收’他當她對象的未來小弟了。 臉這么大,王中華他表示伺候不起,走你的吧! 信心滿滿的李文琪還沒大放厥詞完畢,就被村支書媳婦客客氣氣地請了出去。 她對象自覺丟臉,讓她再不要提這件事,他會自己想辦法,而后表情烏漆墨黑地轉頭回他村了,估計這段時間不會再過來。 李文琪跺著腳攔不住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對象失望離開,暗恨村支書一家不識相,大金腿送到跟前都不知道抓住機會抱上,真是蠢笨如豬。 被暗罵蠢笨如豬的村支書王叔,這會兒正考慮著冬麥種上后在村里辦養殖場,為鄉親們增收提高生活水平的事情。 因為有王中華在,他已經了解了些縣城飼料廠的情況,到時若是真把村里的養殖場搞起來了,起碼飼料這一塊是不成問題的,可以找飼料廠合作。 至于銷路嘛,也不是問題,縣城那些飯店rou鋪總有愿意收的,不然他們自己開店售賣或者在鄉下這片地方消耗了都是可行的。 不過開頭先養啥呢,不如就養豬吧。 這個村里有經驗,會養的人不少,還有殺豬的真把式,絕對能搞得起來。 王叔越想越覺得可行,都等不及種完冬麥就開始列計劃了。 第226章 霸道村姑成壕路30 村里辦養殖場養豬的事情,村支書王叔隨后拿著計劃表召集大家伙開了場討論大會,最終確定下來。 家中有余錢閑錢的都可以入股湊上一份子,到時豐收了按比例分花紅。 那些拿不出錢或者不愿意湊份兒的人家,等以后養殖場做出規模了可以幫忙干活,但只有每月的工錢可領,年底的花紅是別想了。 錢寶芳家摻了一份子,響應村里這樣的致富舉措。 至于那點子花紅進項,他們不怎么在意,主要是想通過此事讓自家合群不顯得太招眼。 等到這件事大致商量好,地里的活計基本也都收拾妥當,錢寶芳一家就準備回縣城去了,順便打算帶上秋收時剛打上來的糧食。 有錢媽的小吃店在,不愁新糧沒處使,還不用留在家里費心費力地特意儲藏保管了。 正好王中華也要回去一趟,索性開了拖拉機幫他們一次性拉過去。 那些糧食最后被垛在錢寶芳之前住的那間小平房里,做好防潮的準備后能放挺久,不過憑借錢媽小吃店的消耗量,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就都用光換成錢了。 若是前些年鬧饑荒的那時候,錢爸肯定是寧愿把糧食留著也不肯換錢的。 畢竟那年頭物質匱乏的厲害,糧食就是命,輕易動不得。 然而現在時代不一樣了。 隨著市場開放,人民群眾的生活漸漸富裕起來,已經不再是有錢都買不到糧食吃的那種時候,反而是有了錢差不多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 因此,相比起需要精心伺候著的糧食,還是換成錢比較方便。 秉持著這個思想,回來的當天,錢爸錢媽就拉上幾袋糧食去打成了面,一部分給錢媽小吃店當原料,一部分放錢爸小超市里售賣,安排的妥妥當當,相信不用多久就能把糧食消耗光了。 甚至,錢爸還閃過一個念頭。 或許等他們家的糧食用完了,他可以回村再收一些回來,總比從供貨商那里批發的便宜吧,不僅能降低賣貨成本,還變相接濟了鄉親嘞。 錢爸將這想法擱在心里頭考慮著,覺得等稍后試試,應該可行。 錢媽沒他腦筋轉的快,只知道新糧食打的面一上來,做的煎餅和炒面都比往日的香,備受食客們歡迎,忙的她呀腳不沾地,手閑不下來,哪還有空想別的呢。 當夫妻兩個忙活著各自的鋪子快速進入狀態的時候,錢寶芳那邊也差不多把早就裝修好透完風的新房裝飾好了。 嫁妝什么的,當日是乘著拖拉機一起拉過來的。 這會兒被衛斯年找人搬進新房里在合適的位置放著,又經過錢寶芳一番修飾打理,立馬將空蕩蕩的屋子充盈的溫馨感十足,終于有了家的樣子。 入住新房的當晚,小夫妻倆請爸媽過來坐了一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