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0
非梟雄者不敢輕易決斷也。耶律信不是梟雄,他手下士兵更不是梟雄,城下哀嚎之聲越來越大,而宋軍壓著更多的被俘虜遼軍往這里壓過來。耶律信有一瞬間想要命令手下不管不顧,滾石沸油往下,可是當他看向自己手下的時候發現,個個同他一樣哭得滴淚橫流:“……”城下的哀嚎聲漸重,那些都是他的同僚,大遼的勇士,耶律信那一句射殺幾次都說不出口,最終只得長嘆一聲,對眾人說道:“開城門!”隨后,耶律信仰面望天,城破人亡絕非戲言,他絕不在活著的時候將大同府交個出去。心中悲憤的耶律信大吼一聲,拔出自己的配刀,橫刀自刎。大同府的城門緩緩打開,最先涌入的是遼軍,之后是宋軍。看著自己的隊伍快速涌入大同府,謝知非對在他身邊靜靜佇立的楊軒問道:“子軒這次怎么不勸我了?!?/br>楊軒搖搖頭,勸得動也就不是他他心愛的將軍了。心之所向,道之所在,哪是別人一言一語可以改變。楊軒看著謝知非柔聲道:“知非道之所在,雖千萬人獨往矣,我怎會阻擾你?!?/br>兩個人在那里你看我,我看你,惺惺相惜,情意綿綿。狄青從兩軍將領會面之后,就一直沒機會說話。兩軍都會面了,至少該打的招呼也要打吧,這時候狄青只得:“咳咳!”——監軍,要事啊要事!楊軒面上一紅,給謝知非引薦道:“這位是狄青將軍?!?/br>狄青:“樞密使大人!”謝知非:“狄將軍、”狄青和謝知非都是少見的美男子,兩個人一個偏向俊逸,一個偏向陽剛,站在一處,看得楊軒暈頭轉向。不過小別勝新婚,楊軒到底心中還想著同謝知非多說幾句話,引薦一完,楊軒腳一動,插在謝知非和狄青之間,將七尺高的狄青硬生生擠開:“知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若非需要急行軍,今夜必當痛飲一番!”謝知非亦道:“待攻下南京,你我不醉不休?!?/br>楊軒點點頭,跟著謝知非的腳步就要開走:“自然。知非不知我此次抗遼見……”眼看著楊軒同謝知非有說有笑,騎著馬就要跟著蒼云軍走北路了。狄詠看了看自己呆立的父親,不得不自己站出來,咳嗽了聲,掩蓋下內心的不快,朗聲道:“監軍大人且慢?!?/br>狄詠是個美男子,即便還沒完全長開,但也能想象出他以后的模樣。面對長得好看,還品性正直的軍人,楊軒的耐心從來都很好,即便是被打斷了同謝知非的交流,楊軒依舊沒有不快,只是疑惑道:“狄都尉?”狄詠摸了摸鼻子,難道他長得不如樞密使好看,還是說楊軒喜歡的是樞密使那樣位高權重又冷冰冰的人:“監軍大人,樞密使行軍北路,我們走東路?!?/br>言下之意便是:大人,您還記得自己到底是哪支軍隊的監軍嗎,你不要告訴我你是蒼云軍的監軍。這件事,楊軒還真忘了,若非狄詠提起來,他還真就以為自己是蒼云軍的監軍:“……”謝知非好笑的看著楊軒就這么呆住了,拍拍他的肩膀憋笑道:“就此別過,子軒,南京見!”作者有話要說: 說實話,燕云十六州的漢人在最開始面對遼的時候,那叫一個……我估計遼氣得要發瘋了,說實話,雍熙北伐,天時人和宋都占據了,失敗的原因,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雍熙北伐中趙光義發明的陣圖是個什么東西……舉兩個例子:1、宋琪在雍熙北伐之前回復宋太宗:伏以國朝大舉精兵,討除邊寇,靈旗所指,燕城必降?!闹莨軆蠕┥胶蟀塑?聞薊門不守,必盡歸降,蓋勢使然也。然后雍熙北伐,大家去查一下就知道燕云漢人戰斗力之薄弱,幾乎就是上午打開,可能還沒到中午就舉城投降了。一個還說得過去,特么的各個都是一開打沒多久,就降了,降了,整座城整座城的投降已經不算什么了,那時候雍熙北伐,整個州的投降,都是有的啊……可見當時燕云之地的漢人從內心深處認肯自己的漢人身份。而且雍熙北伐失利之后,許多燕云漢人拖家帶口的跟著軍隊要歸南,簡直……看歷史的時候真的心酸……2、石敬堂這¥傻逼&%@¥之后,契丹主自上黨過云州,大同節度使沙彥珣出迎,契丹主留之,不使還鎮。節度判官吳巒在城中,謂其眾曰:‘吾屬禮義之俗,安可臣于夷狄乎!’眾推巒領州事,閉城不受契丹之命,契丹攻之,不克。應州馬軍都指揮使金城、郭崇威亦恥臣契丹,挺身南歸。對!那時候燕云的士大夫、將軍、貴族、百姓都不愿意接受契丹的統領,能跑的都跑了,不能跑的也不認契丹做王,周太祖北伐的時候……放水放得比雍熙北伐還厲害,泄洪都比不上,宋的軍隊還沒到呢,人就已經帶城投降了,那叫一個爭先恐后??!原本以為再怎么也能抵抗半個月,結果兩三天城池就打下來許多的契丹:(╯‵□′)╯︵┻滾━你┻燕云漢人對自己的認同從一開始的漢人,努力做漢人,拼了命的要做漢人……然而漢人正統的宋視蠻他們為蠻夷……自我懷疑……被契丹的歧視……對自己的定位長生了擺動,不是漢人不是遼人,他們是誰……信仰崩塌失去自我丁偉的他們最終成了騎墻派……看這段歷史的時候,只覺得,很心酸……以及……宋太宗,你真的可以剛上位就狗帶的……第50章人間十三鐵血大同府失守,蕭琤失利。轉瞬之間,宋遼兩國之間上下之局瞬間倒轉,之前還是守勢的宋轉守為攻,不但克下西京道,還分兩路軍往南京道奔去。遼廷調遣的大軍還未到,南京道失手的消息已經傳回了上京,震驚遼國上下。遼宋多年征戰,歷來是遼國占據絕對上風。即便是在遼最風雨飄搖的時候,在遼內外交困的時候,遼也能將宋軍打得落花流水。然而這一次,在幽云漢人都未作亂的情況下,宋軍北伐的速度之快,竟比之雍熙北伐還要快上幾分。這才是讓那個遼廷震驚的原因,因為這代表著宋軍的戰斗力已經在他們之上——這怎么可能?從大同府淪陷,道南京道被攻克,不過月余的時間。宋軍趕著戰敗的遼軍一路往北,每每兩軍交戰之時,在宋軍最前面的不是蒼云軍也不是狄青的部下,而是之前被謝知非他們打敗的遼軍。每當攻城對陣之時,遼軍發現,自己昔日之同僚必定會被宋軍驅趕最先至。若這些被驅趕的遼軍不走,宋軍弩箭便會從后面將這些人射殺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