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5
碰到極端天氣發生自然災害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這個成因有各種各樣,不能完全就說是什么風水陣的關系。所以胡能對此也是持了個懷疑的態度,覺得平時也可能有一些小的自然災害,但是沒有被記錄下來的話,看起來就像是按照一甲子一次這么來運作了,更何況那些災害之間的間隔也并不總是六十年的,高僧擺風水陣這事也不是太符合佛家的典型作風,而更像是道士之類該做的。最后一個傳說與之前兩則傳說相比,不論是流傳度還是內容豐富度來說都差別很大。胡能的報告里說,這則傳說僅僅只在穿心山腳一個叫作寧家村的小村子里流傳。穿心山地區雖然風景還算不錯,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總是做不好生意,而且時不時有些地質災害什么的,所以盡管市里和村民們都挺盼望能夠靠山吃山,搞個風景區引進外資什么,但是始終沒能成功。穿心山景區開張至今,基本都是半死不活地撐著,這要不是國家負責盈虧,估計早就已經沒人愿意干下去了,而這個寧家村是穿心山腳一個不足二十戶人家的非常小的村落。根據胡能的調查,寧家村很早很早以前就存在穿心山腳,甚至可以說是穿心山地區的土著,而這第三個關于穿心山的傳說僅僅只在寧家村寧氏族人之間傳播。胡能說,寧家村一位九十多的老大爺告訴他,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穿心山腳,可以說是穿心山的守山人,因為他們的祖先據說就是被穿心山的山神給救下來的,還與山神有過一個約定。年代已經不可考了,大概是在五代十國那會兒,總之是亂世之中,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戰亂逃到了此地,結果險些命喪一批流寇之手,在臨危之際被穿心山的山神救下。山神許諾保佑寧家人祖祖輩輩能夠平安足壽地過完一生,而作為交換,寧家人則要留在山腳,當一個守山人。守山人要做的事情不是很多,由于寧家的祖先本來是石匠,所以一開始山神讓寧家人雕刻了一些小石像擺在山中。這些石像并不是山神的造像,而是一些類似圖騰的小石雕,據說形象是由山神托夢告知的,石雕都完成并按照山神要求擺放好以后就是每過一個月需要進山擦拭那些石雕,再擺上一盞清水,一份瓜果即可,再然后就是讓進山者不要進入擺放石雕的區域。完成了以上三點,寧家人就可以永葆安寧。那位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說,他是信山神的,因為他們寧家的祖輩流傳下來有很多離奇的故事,說是有很多次寧家都面臨了大災難,但是最后卻都逢兇化吉了,所以這個守山人的事他們祖祖輩輩一直延續了下來,直到了他這一輩。老人嘆息著說:“現在的娃兒心都野了,沒人肯做守山人咯?!比缃駥幖业哪贻p人都離開山村去城里打工了,一年都不一定回來個一次,一開始老人還硬撐著履行守山人的職責,直到二十多年前,他的身體再也負擔不了那種翻山越嶺的重責,于是就再也沒人進山做守山人該做的事。老人甚至覺得,或許正是因為他沒有找到接班人,停止了守山人的工作,才會使得二十二年前發生了鄧鴻照夫婦的事情。梁舟看完了這段內容以后沉思了一陣子,試圖理清胡能進山和這些傳說之間的關聯。隨后他又看了胡能給他的第二份報告,這份報告竟然是關于鄧鴻照的出身背景的,這讓梁舟感到十分意外。因為世人都知道鄧鴻照出身農民家庭,是安徽黃山人,而穿心山在山西省,兩地相隔遙遙,所以梁舟完全不明白胡能怎么會想起來去查鄧鴻照的身世,直到他看到了胡能報告中留的一張照片。那是來自于穿心山那位寧姓老人的一張老照片,照片中是幾個女人抱著娃娃和老人的合影,跟那些舊照片一樣,是黑白照片而且顏色已經泛黃,下面是一行字,寧氏第七十三代族人攝于一九七二年建國照相館。梁舟忽然想到了什么,拿出平板電腦搜索了“鄧鴻照”三個字。鄧鴻照如今基本已經是被封神的藝術家,而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演員,所以有些類似藝術人生之類的節目做過鄧鴻照的總結專輯,其中就免不了要回顧一下鄧鴻照的前半生,其中就有貼過一張鄧鴻照小時候的照片。梁舟很快找到了那期節目,耐著性子看了半晌,真的找到了那張照片。梁舟定格了屏幕,結果……一張廣告就橫亙在了屏幕中央。梁舟低低罵了一聲,找瘋子要了個VIP賬號,把廣告消了,進度條拉到那里放大了比對著看了一下。老人給的照片中的孩子們大多只有四五歲,小的甚至還是嬰兒,而鄧鴻照那期節目中給的照片看起來應該有將近八、九歲,盡管如此,梁舟還是很快發現,老人那張合照中有一名小男孩的長相和鄧鴻照小時候十分相似。梁舟倒吸一口冷氣,難道鄧鴻照是寧家村人,那他怎么后來又會姓鄧,還從山西跑到了安徽呢?胡能的報告解答了這一點,據說鄧鴻照的父親去世得早,他母親后來改嫁過一次,或許正是因此,鄧鴻照才會跑出了那么遠。梁舟越想心情越是激蕩起伏,他一開始看到鄧鴻照夫婦二十二年前的事故的時候就覺得很疑惑,因為穿心山當時還是一個剛剛試點開發的景區,并沒有什么特別吸引人的名景點,他一直很疑惑鄧鴻照夫婦為什么好好的名勝風景區不去會跑去穿心山爬山旅行,如今回想起來鄧鴻照夫婦恐怕不止是去爬山游玩的,還有可能是去鄧鴻照的出生地故地重游的。一個疑惑解開了,但是梁舟心中又多了一個新的疑惑,那就是鄧鴻照既然是寧家村的人,為什么在之前的報道中都沒有提到。難道他并沒有去探望自己的同族親戚?是因為自己發達了,害怕窮親戚們一茬一茬上門求幫忙還是因為別的什么原因呢?梁舟百思不得其解,暫時放下了這一茬又看了胡能給他的第三份報告。不得不說,胡能真是個老辣的狗仔,抓重點抓得十分準確,頭一份報告講了寧家村,第二份報告就扯出了鄧影帝是寧家村出身,梁舟對于他的第三份報告有著十分高的期待,他認為這份報告要么是關于市一那場大火的,要么是關于影帝夫婦當年被救出后的醫療記錄的,奇怪的是,第三份報告雖然的確講得是有關醫療的事情,但卻跟影帝夫婦二十二年前被救出診治的內容毫無關系,并且通篇沒有任何證據附上,有的只有胡能自己的筆記。胡能說:“鄧鴻照在二十二年前剛剛憑借一片拿到了金雞獎影帝稱號,按理正是事業上升期,卻突然婉拒了一大堆的邀約,反而空出了大段的時間陪伴妻子,當時報刊雜志都報道說影帝是因為性格沉穩,不愿急功近利,所以打算緩一緩,重新考慮自己下一步該做什么。同時,大概也是因為常年拍片在外,太久沒有陪伴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