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0
,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然忠勇王狼子野心,謠諑毀謗,意圖謀朝篡位,著奪其世襲爵位,貶為庶人,去其姓氏,驅逐宗廟,撤其玉碟,其妻子兒女,皆處死,以正視聽,敬告天下!” 七日后,一個熟睡中的孩子被送到了京城西城的一家二進小院門口,并附上信件一封,襁褓中還有金銀若干。 小門被敲響,院內老兩口出門探看。 他們家地處偏僻,但位置好,周邊鄰居,最近的離著也有三戶,“喲!這是誰家的孩子?長得真??!父母呢?就這么扔這兒了?” “快抱起來!天涼,小孩子可不經凍!” “怎么這么沉?先抱進去,扔到咱們家門口,想就是孩子父母不想要了,等明日我去順天府報備一下,看看能不能有線索,實在找不到他父母,咱們就留下,也算有個伴兒!” 兩人在燈光下,打開了襁褓,卻是耀眼生輝的一堆金銀,金餅,金元寶,銀票,還有一封信。 里面是這孩子的戶籍信息。 再一看加蓋的大印,兩人沉默,“也算是你我的運道了,收下吧?!?/br> *** 經過數日,郗齊光好容易能用一些飯食。 便有浣春來報,“殿下,家里傳來消息,六姑娘,人沒了!” 她坐直,雙手交疊,“沒了?是……死了?” 浣春微微垂首,“是?!?/br> 穿越的女主,就這么……死了? 實在叫她瞠目結舌。 “叫人送一份奠儀過去便罷了,她未出嫁,可生死是人之大事,在祖墳,給她選一塊兒地方,葬了吧?!?/br> “宮外傳信兒的人說,太太便是這個意思,但聽人說,老夫人先前心中對六姑娘還存著怨,還是老爺子勸下來的?!?/br> “她怎么突然人就沒了?何故?” “奴婢也不知說什么好,聽來人說,是她自己作的,大晚上的,起了興致,要去游湖,還不準人跟著,劃著竹筏,結果掉進了湖里,掙扎了一刻鐘多才被人救起,現在這天氣,如何不大病一場?結果病越來越重,她不肯配合,說有人害她,惡性循環下,人就沒了?!?/br> 郗齊光:“……” 她就知道,郗茵這性子,早晚作死都是自己的鍋。 meimei換了個芯子,她對此人已是再無半點憐惜之情,便也按下不提,說起了別個。 “今兒皇上又咳嗽了,你叫人去給他送一盅雪梨川貝湯,也不知這身子是怎么搞得,也不好好保養?!?/br> 湄秋應下,走了出去,游夏才道:“殿下還說皇上?您自己也對自己上心一點!” 郗齊光淡淡一笑,看著搖籃里的一雙兒女。 *** 十二年后,建昭帝身體急轉直下,病重不愈,御醫們皆是束手無策,搖頭嘆息。 病床前,已有了年月痕跡的郗齊光靜靜坐著,陪著他。 建昭帝醒了,唇焦口燥得很,又是重重咳嗽,郗齊光連忙端來溫水,“皇上,喝口水,潤潤嗓子?!?/br> 當年的天花之禍,到底令他的身體底子虛了,又是宵衣旰食地處理政務,不肯放松一時半刻,更是雪上加霜。 這些年,好藥吊著,補藥補著,可終歸是壽數到了。 她看著這個男人,即便風霜鐫刻在他的眼角眉梢,病痛折磨他,令他面色晦暗無光,可依舊是英俊的,無疑。 他看到了她眼中的悲傷,吃力地道:“梓潼,你來了?” 她勉強扯出一抹笑意,“臣妾來了,好在,不晚,正巧見到了清醒的您?!?/br> 建昭帝苦笑:“朕,時日無多了,召內閣,六部,九寺,朕要擬旨,為太子鋪路!” 郗齊光眼角落下一滴淚,她輕輕抹去,定定看著他,“何苦呢?不必著急,你會好的?!?/br> “不必安慰朕,朕的身體,朕豈會不知?”又接著道:“魏九,去吧?!?/br> 魏九依言退了出去。 偌大的寢殿,只剩下帝后二人。 “朕這一生,俯仰之間,無愧天地,唯獨,覺得對你歉疚?!?/br> 郗齊光便要說話,卻見他勉力抬手道:“你,聽朕說?!?/br> 她點頭,眼淚簌簌而落,揚起笑容,“好!” “你出身名門,若是不入宮,也沒有這些煩心事,該瀟灑一生才是,入宮多年,卻要為了宮中一干爭風吃醋的雜事耗費心神,時時都有人要害你,害咱們的兒女,就沒有過過幾日的輕松日子?!?/br> “皇上別說了,休息吧,一會兒還要召見群臣呢!” “不!”建昭帝伸出枯瘦的手抓住她,激動道:“你可曾對朕動心過?朕要聽實話!” 她走不得,失神地看著這個面上滿是倔強的男人,終歸不忍心,也遵從本心,嘆氣道:“臣妾也實話說,是曾有過,可這又能怎樣?在無窮無盡的后宮生活中,您一個又一個妃嬪中,一個又一個的皇子公主降世中,那點微不可查的情愫,早都磨沒了,耗盡了,我與您,最后不過是如同尋常人家的夫妻一樣,平平淡淡過日子罷了?!?/br> 他得了答案,手重重落下,“至少,朕得到過,謝謝你?!?/br> 她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緩緩轉身。 他知道,后宮的女人,或為名,或為利,或為家族,對他的感情,都是摻著雜質的。 唯有年少的感情,熱烈純粹,如雪山上的那一抷雪,無暇潔凈,如黑暗中的一點微光。 他望著她的背影,一如當年初見。 天青裙裾微微蕩漾,如青蓮初綻,清冷絕艷,世無其二。 他們二人,終是一腔感情,都錯付了時間。 若他還是太子時,兩人便成婚,這一切,是否會有不同? 可世上,沒有如果。 建昭二十年,建昭帝崩,皇太子登基,年號鴻嘉。 下旨,為先皇上謚號,最終與內閣一致商定,明,史稱晉明帝。 尊生母惠景皇后為皇太后,同時加封多位太妃,如溫太妃,謙太妃,歡太妃,蔡太妃等。 胞弟封為睿親王,胞妹封為安陽長公主,大公主封為安平長公主。 明帝為鴻嘉帝鋪好了路,西北之地,植被茂盛,黃河水患遏制,他上位便大刀闊斧地改革起來。 除貪官jian佞,國之大蠹,秉承著水至清則無魚的理念,將人各自安放,手腕強硬,乾綱獨斷,至此,朝中便呈現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鴻嘉五年,帝至純至孝,應太后之命,頂重重壓力,建立女學,設女官制,至此,女子走出二門。 此后大晉百年間,女官制不曾被罷免。 便是坐于珠簾后,史書亦不曾缺少屬于她那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有話要說: 就這樣吧,到這就沒了,下次再也不寫女主從一開始就是正宮的文了,太難了,不納妃子,后面劇情全崩了,大綱主線就偏離了